軍事上專用語,指對領海軍事的實際控制權掌握的觀點。和平發展戰略蘊涵許多新的內涵,如加強與現行國際秩序的協調,摒棄"零和",尋求共贏,注重製度等軟實力因素,樹立新安全觀、新權力政治觀等。這些內涵為中國海權觀設定了新的價值緯度。海權建設要適應和平發展戰略的要求,避免挑戰現行國際秩序。在發展海洋軍事力量的同時更加重視軟實力的作用。要把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作為海權建設新的內容。同時,發展海權要著眼於海上資源安全,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權觀
- 外文名:Concept of sea power
- 觀點:指對領海軍事的實際控制權
- 內涵:平發展戰略蘊涵許多新
- 要求:海權建設要適應和平發展戰略
- 支撐: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海權觀,海權發展,
海權觀
軍事上專用語,指對領海軍事的實際控制權掌握的觀點。和平發展戰略蘊涵許多新的內涵,如加強與現行國際秩序的協調,摒棄“零和”,尋求共贏,注重製度等軟實力因素,樹立新安全觀、新權力政治觀等。這些內涵為中國海權觀設定了新的價值緯度。海權建設要適應和平發展戰略的要求,避免挑戰現行國際秩序。在發展海洋軍事力量的同時更加重視軟實力的作用。要把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作為海權建設新的內容。同時,發展海權要著眼於海上資源安全,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海權發展
中國海權發展的戰略
近年來,學界與輿論界圍繞中國海權發展戰略一直存在尖銳的思想分歧。如何走出困境,無疑是中國海權發展戰略的當務之急。
1、中國的地緣安全戰略要科學統籌海陸兩個發展方向
在地緣政治方面,中國屬於典型的陸海複合國家,海陸的雙重易受傷害性構成了中國的地緣政治弱點,決定了中國必須努力在海陸發展上保持平衡,並在國家大戰略上選擇真正有益於國家的發展道路。在歷史上,應對陸疆的壓力始終是處於農業文明的中國歷代王朝的防務重心,明朝中葉以來,中國才開始面對來自陸海的雙重壓力,並在清朝演變成日趨嚴重的“塞防”與“海防”危機並存局面。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依然深受陸海複合國家雙重易受傷害性的困擾,尤其是在20世紀60年代,蘇聯和美國對中國構成了陸海方向的雙重擠壓,國家的安全環境極其惡劣。
冷戰結束後,中國的地緣政治處境得到了極大改觀,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建立和發展,上海合作組織的建立使我國北部陸疆的安全環境處在歷史上的最好時期。目前,中國與南亞陸上周邊國家雖然仍然有中印等邊界問題,但總體態勢是好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西北和西南陸疆的安全環境是建國以後甚至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從而也為中國相對集中力量發展海權提供了較好的戰略機遇期。
陸上安全環境相對改善的同時,中國在海洋方向面臨的現實與潛在威脅卻不斷上升。因此,中國未來應該在繼續經營陸緣戰略的同時,對海上戰略加以平衡甚至一定的傾斜。從捍衛領土完整的基本主權需求來看,來自海洋方面的挑戰包括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南中國海問題,它們構成了中國所面臨的最為棘手的幾個問題。此外,從西北太平洋區域地緣政治的角度看,“中國是一個海洋地理相對不利的國家”,突出體現在中國處於西太平洋島鏈的包圍之中。中國海區呈半封閉狀,外有島鏈環抱,通往大洋的通道多數為島鏈遮斷,進出大洋一定程度上受制於人,戰時很有可能被敵方攔腰堵截。從中國的近海防禦戰略而言,中國不需要一支像美國那樣的全球性海軍,但是中國海軍也要有適當的全球作戰能力,並在總體上保持地區性海軍的定位。未來中國海軍戰略運用的範圍必須從近海向前延伸至太平洋西北部,必須具有前往關係到中國戰略安全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水域執行戰略任務的能力。
當前,中國強調利用國際戰略機遇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不斷強調“一定要從戰略的高度認識海洋”,從而為捕捉和利用機遇推進中國海權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中國海權發展應與海洋經濟乃至綜合國力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中國的綜合國力及其國防能力能否為海權發展提供經濟與技術支撐,這的確是中國海權發展所面臨的最大制約因素。海權尤其是海軍力量的發展需要較大的投入,但從海權與綜合國力的互動關係來看,當前的世界發展態勢表明,未來中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強盛同樣需要海權力量的保障,以及從海洋發展中尋求綜合國力的發展潛力。
近代以來,海權發展與海洋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缺乏良性互動,一直是中國海洋事業發展乏力的固有弊端,並且對中國經略海洋的思維觀念造成消極影響。因此需要轉換思路,不是如何盤算降低本來已經非常低的海軍國防投入,而是應該尋找思路促進海洋經濟的發展,提高它的綜合國力貢獻率,進而為海權尤其是海軍力量的發展提供動力。
此外,中國海權的發展與綜合國力的發展不應該是一個彼此割裂、存在先後順序的過程。無論從經濟社會發展角度,還是軍事國防角度,中國如何加強海洋經略都應該納入到中國的整體發展戰略中,並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中國海權的發展不會走歷史上海洋霸權國家建設全球性海軍力量的老路,這自然決定了海權力量建設和投入的有限性,從而避免了美蘇爭奪包括海洋霸權在內的世界霸權、進而導致國家綜合國力衰微的歷史教訓。
3、中國海權發展不會妨礙中國的和平崛起
人們最為擔憂的是中國海權的發展是否會導致與周邊國家以及現存霸權國家美國的衝突,並阻礙中國的和平崛起。問題是中國和平崛起的前提是什麼?必要的海權力量究竟是中國避免衝突進而實現和平崛起的有力保障,還是會激化矛盾甚至導致與周邊國家乃至美國發生衝突的催化劑?
中國發展海權力量會否導致與周邊國家的衝突,在實質上也就是會否在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上與日本和東南亞發生衝突。毫無疑問,“擱置主權、共同開發”仍將是未來中國處理海洋權益爭端的基本原則,但真正實現相關各方的配合,恰恰需要中國有足夠的海權尤其是海軍力量的支撐。因此,中國海權發展,並不意味著與和平崛起外交戰略追求的矛盾,相反恰恰是確保中國內政與外交保持穩定,避免內亂和地區衝突的基礎和保障。
另一方面,中國發展海權是否會導致與現存霸權國家美國的衝突?有限的衝突與有限的合作並存構成了中美關係的基本特徵,未來中美發生軍事衝突的唯一可能性在於台灣問題。也就是說,中國發展有限的海權力量並不會構成導致中美衝突的結構性因素,這不僅因為中國的海權力量發展在於主權訴求,在於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和維護海洋權益增加談判的砝碼,在於形成在西北太平洋地區有一定存在的有限力量,而且取決於中國海權力量即使在現存的基礎上取得一定發展也難以對美國構成威脅。因此,中國海權力量的有限發展在主觀上不會也不可能以美國海權作為挑戰對象,也不可能是放棄陸緣安全及其戰略安排而選擇全球性海權戰略,而僅僅是在謀求滿足主權需求和一定海洋空間的有限的海權戰略。
圍繞中國海權發展戰略一直存在尖銳的思想分歧。如何走出困境,無疑是中國海權發展戰略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