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類Starfishes Seastars,背腹扁平,呈星形,由中央盤和5個(基數)腕構成,但腕和中央盤之區別不明顯,有的種類呈五角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星類
- 拉丁學名:Starfishes Seastars
- 界:動物界
- 門:棘皮動物
- 亞門:游在
- 分布區域:各海洋,以北太平洋最多
簡介,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種群分布,
簡介
棘皮動物門游在亞門之一綱。背腹扁平,呈星形,由中央盤和5個(基數)腕構成,但腕和中央盤之區別不明顯,有的種類呈五角形(海燕)。篩板位於中央盤背面近中央處,在腕(相當於步帶)腹側之步帶溝中具2—4列管足。管足上有吸盤和壘,步帶溝開口於此。具叉棘。口位於下面,肛門在背面。消化管僅為連線口和肛門之短管,但大形的幽門盲囊和腺性直腸囊深入至各個腕中。為肉食性動物。再生能力強。藉體背面之皮鰓呼吸。雌雄異體,各個腕之內腔中具5對生殖腺,呈5放射狀排列(稱為actinogo-nidial)。
形態特徵
腕數為5個,4個不等,6個有時是正常的。輪海星(Crossaster)的正常腕數為9~11個,赫利海星(Heliaster)為15~50個。
海星類多數中等大小,腕端相距 10~20厘米。最小的種類兩腕端相距 1厘米。最大的種類兩腕端相距可達50~60厘米。
生活習性
海星食性種間差異較大,在種內也有區別。例如海盤車科(Asteriid)既有高度的專一性,吃貽貝,也有相對的隨機性,吃屍體或碎屑。海燕科的少數種以活的或腐爛的植物為食,但也以小的底上生物為食,屬隨機性。砂海星科完全是食肉動物,以大形底上動物為食,特別喜歡吃棘皮動物。槭葉海星屬多滋養性,以底內生物為食。刺冠海星是以珊瑚為食的食肉動物。
種群分布
海星類分布世界各海,以北太平洋區域種類最多。垂直分布從潮間帶到水深 6 000米。磁海星科是深海動物,棲息深度不小於 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