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沉積底形及其演化機制與海洋工程》是一本2022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莊振業,楊順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底沉積底形及其演化機制與海洋工程
- 作者:莊振業,楊順良
-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21008944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海底沉積底形及其演化機制與海洋工程》是一本2022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莊振業,楊順良。
《海底沉積底形及其演化機制與海洋工程》是一本2022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莊振業,楊順良。內容簡介全書共分三篇十九章。第一篇,第一、二、三章以筆者數十年對山東半島近岸帶沉積底形的實際調查資料,總結海岸帶海陸動力作...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徵,大致可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個大單元。 所謂大陸邊緣,即大陸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間存在的一個廣闊過渡帶,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斜坡帶,是大陸與海洋連線的邊緣地帶。全球大陸邊緣縱延35萬公里,總面積約為...
海底沉積 海底沉積是陸架沉積和深海沉積的總稱,指覆蓋在大洋底部的沉積物。在濱岸帶區多是海灘沉積、潟湖沉積等;在大陸架等淺海區,多是碎屑沉積、化學沉積(如碳酸鹽沉積、海綠石沉積和磷鈣石沉積)和生物沉積。在大洋底深海區,多是濁流沉積、冰成沉積、生物沉積、火山沉積、自生沉積和褐粘土等。
海洋在地球上已存在40億年。在這漫長的地質年代裡,由陸地河流和大氣輸入海洋的物質包括軟泥沙、灰塵、動植物的遺骸、宇宙塵埃等,以及人類活動中落入海底的東西,年積月累、日久天長,已經多得無法計算了。科學上把這些東西統稱為海底沉積物。來源 1.陸緣物質;2.生物物質;3.火山物質;4.被溶濾的海底岩石(海水...
“海燕”已套用於“南水北調”水源地水質監測、南海環境調查等國家重大工程和海洋國防建設,在海洋關鍵技術與示範套用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3.全球及中國近海海底地震監測系統搭建完成,我國初步具備全球海底地震及其引發海嘯的自動化監測預警能力 為有效應對海嘯威脅,我國組織實施建設了25 個海嘯預警寬頻地震台,搭建了全球...
海底礦產是海底沉積物和海底岩層中的礦產的統稱。表層沉積礦產,在濱海有各種金屬砂礦和非金屬材料;在陸架區有海綠石、磷灰石等礦產和建築材料;在深海區有鐵錳結核和多金屬泥。基岩中的礦產主要有鐵、煤、硫等,主要分布在大陸架。迄今在淺海區發現和開採的礦產已達數十種。海底礦產介紹 海洋是人類的巨大寶庫,...
2017.05-至今,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 2018.04-至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礦產資源評價與探測技術功能實驗室,副主任 2018.05-至今,中國海洋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2019.04-至今,中國海洋大學海底科學與工程計算國際中心,常務副主任 2020.06-至今,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
目前主要承擔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1:100海南島幅(E49)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國家863項目子課題-“無井約束儲層預測技術”,國家973項目子課題-“中國邊緣海沉積盆地形成及其油氣資源效應”, 大洋科研項目“富鈷結核調查區的海山構造地貌及對富鈷結核成礦的控制作用”及“海底構造和微地形地貌對沉積、底...
海洋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工程:主要開展新型海洋平台結構,水下管纜與海底結構設施,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裝置,以及大型海上養殖柔性懸浮結構等海洋工程基礎設施方面的研究。 5. 海洋工程智慧運維與全壽命安全:主要開展海洋工程健康監測與安全評定,海洋工程全壽命性能分析、設計,智慧港口建設,以及海洋工程結構設施智慧運維與管理等方...
長江口和杭州灣海域生物生產力鋒面及其生態學效應 不同氮源對微小亞歷山大藻生長和毒素產生的影響 球坐標系下MASNuM海浪數值模式的建立及其套用 黃海、東海海區水體散射特性研究 珠江三角洲及河網形成演變的數值模擬和地貌動力學分析:距今6000~2500a 南海淺海海底沉積物的聲衰減 海洋開發和海洋工程 離岸工程水動力與水...
海洋沉積 海洋沉積物 濱海帶沉積物 近岸沉積 海灘沉積 潮灘沉積 澙湖沉積 風暴沉積 三角洲沉積 淺海沉積 淺海陸架上的自生礦物 淺海陸架上的生物作用 海底沉積物移動——塊體運動 深海中的砂層——濁流沉積 陸隆上的沉積物——等深流沉積 半深海沉積物 深海沉積物 深海扇沉積 海洋沉積柯氏效應 邊緣海盆沉積 ...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它的研究對象是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包括海水、溶解和懸浮於海水中的物質、生活於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積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氣邊界層和河口海岸帶。因此,海洋科學是地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科學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
研究指出,在上新世和中新世早期全球近海、陸架和深海沉積扇普遍存在有機碳埋藏的峰值,這與造山期隆升和(或)冰川侵蝕導致的高沉積物通量密切相關,陸源物質輸入通量高的區域因而成為有機碳埋藏的“熱點” (hotspots);而在開闊海洋,海底有機碳的埋藏則更多地受到海洋輸出生產力變化的影響。在中新世的中期,氣候...
4、開展大陸邊緣動力學與古環境研究,主要開展大陸邊緣構造與海底資源、西太平洋邊緣海沉積過程與古海洋演變研究,揭示西太平洋邊緣海的形成與演化規律;闡明東海區域天然氣水合物等海底新資源存在與否的地質條件,查明黃東海前生代盆地油氣前景;闡明東海大陸架陸源物質通量的時空變化過程及其對邊緣海環境的影響,建立古黑潮...
達到更準確描述沉積層孔隙水中水合物生成規律的目的。以水合物生成的地質成因模式和本徵反應動力學機理為基礎,提出包括沉積層地球化學、地球物理性質在內的海底沉積層天然氣水合物生成與積聚的機理並建立數學模型。本項目能為更全面的揭示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生成規律及成藏機制提供理論基礎、數學模型和實驗數據。
三、洋底地殼結構的側向變化 四、洋殼與陸殼的基本區別 五、深海鑽探與洋殼研究 六、大洋中脊的岩漿作用和洋殼的形成 第三節 岩石圈和軟流圈 一、軟流圈的性質和特徵 二、岩石圈的性質和特點 第四節 海洋岩石圈的演化 一、海洋岩石圈演化模式 二、海洋岩石圈厚度的定量計算 三、海洋岩石圈演化與海底沉降 第...
世界各大洋地區內的磁異常,都呈條帶狀分布於大洋中脊的兩側,這種條帶狀磁異常被看成是大洋地殼具有的特徵,由此可以研究大洋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歷史。海底熱流測量 利用海底不同深度上沉積物的溫度差,測量海洋底的地溫梯度值,並測量沉積物的熱傳導率,可以求得海底的地熱流值。熱流量的數值變化及其分布特徵,直接反映...
它可以完成大洋定點和走航式海洋環境參數連續探測、海面常規氣象連續探測、海氣界面通量探測、海底地形地貌探測、底質採樣、地球物理探測、纜控深潛探測與可視取樣,並可實現數據系統集成、現場印證及與陸基實驗室的傳輸與協同處理。“科學號”海洋科考船航次涉及南海成因演化、南海北部冷泉區及沖繩海槽熱液區生態系統調查、...
(4)砂質海岸岸灘演化:砂質海岸岸灘演化過程及其動力機制、水下沙壩遷移及其與泥沙輸運的耦合機制;(5)海洋環境對人工構築物的回響:人工構築物建設對海洋環境影響及其海洋環境適宜性;(6)海底地貌:海底典型地貌形態特徵、演化過程、動力機制及其地質災害。學術成果 科研項目 1,山東省BZ3#海上風電場一期工程...
蘇明,男,1983年出生,博士,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興趣 目前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深水沉積過程及其資源效應方面。希望利用沉積學、層序地層學、地震沉積學等思路,採用地質-地球物理綜合分析方法,解析深水沉積物質來源、輸送過程、堆積樣式、演化規律和成因機制等,揭示深水沉積體在深水油氣、海域天然氣...
李家彪長期從事海底地質科學與海底探測工程技術,中國邊緣海演化、大洋硫化物成礦及其海底探測技術研究。是中國邊緣海兩期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大陸架劃界和中國大洋中脊調查研究專項首席科學家。人物經歷 1979年9月,李家彪進入武漢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力學系學習。1983年7月,大學本科畢業後分配至原...
汪亞平教授通過重新分析研究原始水槽數據,提出了新的海底沉積物輸運率的計算公式,修正了經典Bagnold型沉積物輸運公式中係數估算的方法,提出了新的粒度-沉積物輸運係數方程(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 2001);公式物理意義明確,在海岸工程中也有套用價值。其次,沉積物輸運中的重要形式是懸沙輸運,計算懸沙輸運...
多波束聲吶和側掃聲吶數字信息的配準及融合 多頻海底聲學原位測試系統研製和試用 二十一世紀海洋開發利用與海洋經濟發展的展望 海底地貌製圖中拓撲關係的建立 海洋、海洋經濟與人類未來 河口季節性缺氧在沉積物中記錄的研究進展 中國南海的形成演化及動力學機制研究綜述 A Post—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海洋工程地質災害防控分會理事會員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岩石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青島市海洋能源電氣與裝備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委員 青島市科技專家庫在庫專家 青島市地質學會理事會員 科研項目 1. 海底沉積物立體動態輸運通量原位觀測技術研究, 2018/08/16-2021/12/3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
[4] 863項目—海上淺層沉積物樣品實時保真採集及化探站位優選技術, 2002-2005, 副組長.[5] 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末次冰消期以來東部陸架泥質區海洋環境演化的地質記錄, 2003-2007. 主要成員.[6] 中國大洋協會十一五國際海底區域研究開發項目-熱液羽狀流物理異常和顆粒物特徵及其標識性體系. 2008-2010. 第二負責...
國土資源部海底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員、廣東省骨科矯形技術及植入材料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批地質調查技術專家庫入選專家、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水工環及礦產地質勘查評審專家、廣東省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評審專家等。
科學家宣布,通過調查,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基本查明了“海馬冷泉”的分布範圍、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鹽岩及流體活動特徵等。據介紹,有“冷泉”的地方,就說明海底有甲烷氣體升上來,昭示“冷泉”下面的海底沉積物里可能存在天然氣水合物。科學家首次公布“海馬冷泉”最新成果展示,中國發掘“可燃冰”...
分別對東海調查研究簡史,水動力條件及周邊地質,海底地形地貌,表層和柱狀沉積,淺部和深部地層,地球物理場,地質構造,盆地形成機制和演化,油氣化探,礦產資源,工程地質和災害地質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論述和理論探討。涉及領域廣泛,內容新穎,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和學術價值。本書內容豐富,結構嚴謹,材料翔實,數據可靠...
本項目的目標任務是:通過開展南黃海西部和長江口海岸帶1:25萬環境地質調查,查明該區海岸帶沉積動力特徵、海底底質類型、地形地貌特徵、海底淺部(50米以內)地層結構、地質災害分布特徵及其形成與演化機制,編制調查區遙感解譯環境地質系列圖、海底底質類型圖、地質災害要素分布圖、海底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分布系列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