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質學》是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謝帕德(F.P.Shepard)。
基本介紹
- 書名:海底地質學
- 作者:(美)謝帕德(F.P.Shepard)
- 譯者:梁元博、於聯生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79年12月
- ISBN:130311081
《海底地質學》是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謝帕德(F.P.Shepard)。
《海底地質學》是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謝帕德(F.P.Shepard)。內容簡介 海洋地質學是近年蓬勃發展的一門學科。本書較全面地總結了國外近二十年來在海底地質方面的調查研究成果,並試圖提出若干重要的理論綜合,是這方面的一部奠基性的著作。本書分十四章,研究討論海洋地質調查儀器和方法、波浪和...
海底沙波 海底淺層氣 海底麻坑 海底資源與開發 古海洋學 ……劉光鼎 中國海洋地質之父 人物簡介 劉光鼎,1929年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地球物理、海洋地質學家。1952年,他從北京大學畢業後來到中國地質大學,參與創建了地球物理系,用物理學的方法研究尋找石油,執教12年,桃李滿天下。離開學校後,他不但...
海洋沉積學(marine sedimentology)是海洋地質學的重要分支,是海洋學和沉積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海洋沉積學是研究現代海底沉積物(及沉積岩)的組分、結構、分布規律、岩相、形成作用及形成機理的科學。研究簡史 沉積物調查初期 1872~1876年英國“挑戰者”號考察,揭開了海洋沉積物調查研究的序幕,特別是有關深海沉積物...
海洋工程地質學是工程地質學的一個新的分支學科。它研究海洋地質作用對人類在海岸帶和淺海帶的建築工程的影響;研究由於工程建設而改變海岸自然環境所引起新的地質作用,如海港、海灣水庫、海底隧道及海岸防護工程等,既受海洋地質環境的作用,又改變海洋地質環境。研究目的在於套用海洋工程地質學的理論與方法對上述地質...
海底科學(Submarine Geosciences)是一門以海底(海洋岩石圈)及其與水圈、生物圈界面為研究對象的新興系統科學,是海洋科學的重要分支,其基本任務是揭示海底的基本特徵、變化規律與動力過程,闡明海底演化與資源環境的關係,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安全與海底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提供有效的科學理論依據。海底科學從海洋地質學...
第15章 海洋地質災害 248 15.1 海岸侵蝕和淤積 248 15.2 海底滑坡 252 15.3 海底活動斷層 256 15.4 地震海嘯 258 15.5 海水入侵與地面沉降 261 複習思考題 264 第16章 海洋調查技術 265 16.1 海洋定位導航 265 16.2 海底形貌測繪 266 16.3 地球物理調查 274 16.4 海洋底質沉積物取樣 276 複習...
當海嶺和新的海底平原形成後,斷裂谷的岩漿還會繼續噴出,它們起著“傳送帶”的作用,把一條條新海嶺從地殼岩層中推送出來,同時又把它們慢慢地從地殼岩層中推落下去,重新熔化到地幔中去,達到新生和消長的平衡。特點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徵...
海底地質取樣和觀測,由於海水的覆蓋和海底沉積物較鬆散,海底地質取樣和觀測方法與陸上有所不同(室內分析方法大體類同)。主要方法 由於海水的覆蓋和海底沉積物較鬆散,海底地質取樣和觀測方法與陸上有所不同(室內分析方法大體類同)。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取樣器種類 海底地質取樣 有多種取樣工具可供使用,在常規...
調查內容和方法主要有:利用回聲測深儀、旁側聲吶和多波束測深儀調查海底地形地貌;用拖網、抓鬥以及柱狀取樣器和海洋鑽探等獲取沉積物和岩石樣品;用地層剖面儀,了解水下疏鬆沉積物分布、厚度及其構造特徵;用地震、重力、磁力以及地熱等地球物理方法、海上鑽探等,探測海底地質構造及礦產資源;在個別地區,通過潛水器...
《海洋工程地質學》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安龍,林霖,趙淑娟。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海洋工程地質學的基本原理、調查方法與勘察內容,共分7章,包括海底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土的工程性質、災害地質因素等海洋工程地質條件及其對海底工程建設影響的分析、評價和災害防治對策,以及海洋工程地質調查方法與勘察程式...
海洋占全球地表面積的71%,其中水深超過2000米的洋盆約占其中60%,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其邊緣海域。有關大洋底組成和性質的現代認識,來自20世紀後半葉的系統海底測深、地球物理調查和深海鑽探工程。主要結論 ①所有水深超過約4400米的洋底全部屬於大洋型地殼。它厚度小、結構也比大陸型地殼簡單,大體可...
《地質海洋學 : 海岸、大陸邊緣和深海底的演化》是198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謝帕德(Shepard, F.P.)。中文名 地質海洋學 : 海岸、大陸邊緣和深海底的演化 作者 謝帕德 [1] 譯者 蘇宗偉 出版時間 1981年12月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1] 書號 130311715 [1] ...
本書作者在自己調查和廣泛研究前人資料的基礎上,對一些問題都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資料新穎,敘述完整,可供海洋地質、地理地貌、石油地質、岩石學、大地構造學、地球物理工作者和大專院校及有關人員閱讀和參考。作品目錄 第一編 大陸斜坡(星野通平)第二編 海溝(岩淵義郎)第三編 海底山脈和海峰(青木斌)結...
4海底災害地質因素 5海底環境地質分區 參考文獻 第7章 新構造與地質環境 1新構造運動及其環境意義 2中國近海及鄰區大地構造輪廓與形成歷史 3中國沿海及近海活動斷層 4中國沿海及近海的地震活動 5新構造運動的其他環境地質問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海岸帶及沿海地區水文地質環境 1引言 2我國海岸帶及沿海地區水文地質特徵...
《中國區域海洋學:海洋地質學》是2012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908專項的項目成果:中國區域海洋學的還海洋地質學分冊,主要介紹海區物質輸運,沉積分布,盆地組成,深部結構,動力演化以及主要海底礦產資源的特徵,分布和變化規律等。圖書目錄 第1篇 渤海 第1章 物質輸運與現代沉積過程 1...
第一章 海洋地質調查和深海鑽探 第一節 國際海洋地質調查歷史 第二節 高解析度海洋地球物理調查 第三節 若干海底地質現象的地震識別 第四節 海洋三維地震 第五節 海底結構與構造的常規海洋物探 第六節 海底沉積調查與深海鑽探 第二章 海洋沉積學若干原理 第一節 海洋沉積物分類原理 第二節 實例 第三節 現代...
深海鑽探的結果證實,海底擴張說的上述觀點是成立的。 洋中脊處新洋殼不斷形成,兩側離洋中脊越遠處洋殼越老,證明了大洋底在不斷擴張和更新。海底擴張說較好地解釋了一系列海底地質地球物理現象。它的確立,使大陸漂移說由衰而興,主張地殼存在大規模水平運動的活動論取得勝利,為板塊構造說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但...
《海底熱液地質學》是2011年科學出版社有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志剛。內容簡介 《海底熱液地質學》簡介:30多年來,國際上已對海底熱液活動的特徵及其形成演化有了一些的認識,中國圍繞海底熱液硫化物也開展了多方面的調查與研究工作。《海底熱液地質學》總結了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國內外率先提出了海底熱液地質學的...
海洋地層學(marine stratigraphy)是海洋地質學的一個分支。研究海底沉積地層的成因類型、形態特徵、地理分布、時代順序及演化、分類等的學科。也是海洋地質學的基礎之一。除採用普通地層學方法外,還特別注重採用生物地層學、年代地層學、磁性地層學、岩性地層學以及火山灰地層學、氧同位素地層學、碳酸鹽地層學、事件地層...
海洋地質學 是研究地球被海水淹沒部分的特徵和變化規律的學科。主要研究內容為:海岸和海底地形,海洋沉積的組成和形成過程,大洋地層學、洋底岩石的岩性、礦物和地球化學,海底地殼構造和大洋地質歷史,海底的熱流、重力異常、磁異常和地震波傳播速度等地球物理特性。海洋地質學當前研究的重大課題是海底礦產資源的分布和成...
深海地層中錳結核的出現,岩性突變、地層和化石帶的缺失等,可用來指示沉積間斷;而區域沉積間斷常可說明地質時期深海底層流及其侵蝕作用的存在。富含有機質的黑色頁岩,則可能代表水流微弱或停滯的缺氧還原環境。3、粒度和構造特徵 利用沉積物粒度及其排列方向可以測定古海流的強度和流向,近年來有人試圖利用碎屑顆粒長軸...
深海地層中錳結核的出現,岩性突變、地層和化石帶的缺失等,可用來指示沉積間斷;而區域沉積間斷常可說明地質時期深海底層流及其侵蝕作用的存在。富含有機質的黑色頁岩,則可能代表水流微弱或停滯的缺氧還原環境。粒度和構造特徵 利用沉積物粒度及其排列方向可以測定古海流的強度和流向,近年來有人試圖利用碎屑顆粒長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