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西岸城市群大氣複合污染成因與調控機制》是2014年4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曉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峽西岸城市群大氣複合污染成因與調控機制
- 作者:陳曉秋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3
- 頁數:320 頁
- 定價:10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30400093
- 叢書名: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系列叢書
《海峽西岸城市群大氣複合污染成因與調控機制》是2014年4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曉秋。
《海峽西岸城市群大氣複合污染成因與調控機制》是2014年4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曉秋。內容簡介通過對過去五年海峽西岸沿海重點城市大氣污染、高污染行業排污與氣象等相關數據收集整理,分析海峽西岸城市群大氣複合污...
海峽西岸城市群大氣複合污染成因與調控機制(ISBN: 978-7-03-040009-3).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4.4 研究項目 播報 編輯 —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海峽西岸城市群大氣複合污染成因及其減排和管理機制研究(NO: 201009004). [2]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大氣中痕量形態汞的採樣與分析方法研究(NO: ...
《大氣複合污染的關鍵化學過程下:II》是202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大氣複合污染的關鍵化學過程(下)》為“大氣複合污染成因與應對機制”叢書卷III下冊,共11章。本卷報導了大氣複合污染的關鍵化學過程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長三角大氣氧化性的定量表征與化學機理開發、大氣複合污染形成過程中的多相...
一、目標定位 立足於成渝地區,以大氣物理化學過程為研究對象,以區域空氣品質改善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污染特徵、成因、轉化和歸趨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 研究方向 大氣環境研究 發展歷史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慧型技術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中心成立於2012年。科研條件 已具備浮空器觀測、...
《大氣複合污染的關鍵化學過程(下)》是202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為“大氣複合污染成因與應對機制”叢書卷III下冊,共11章。本卷報導了大氣複合污染的關鍵化學過程的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長三角大氣氧化性的定量表征與化學機理開發、大氣複合污染形成過程中的多相反應機制研究、過氧自由基關鍵化學...
重點實驗室建設的主要任務是面向我國大氣臭氧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以大氣氧化性調控為重點,以臭氧污染控制為核心,開展大氣氧化性閉合監測與模擬技術、臭氧與大氣氧化性來源成因與調控、大氣複合污染健康影響與環境效應、雙碳目標下的區域臭氧污染防治戰略和區域臭氧與細顆粒物協同控制實踐等研究,為我國大氣臭氧污染的科學與...
7.2010-2012 201009004 海峽西岸城市群大氣複合污染成因及其減排和管理機制研究 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 參與 8.2015-2018, 41471390 海鹽氣溶膠對沿海城市大氣顆粒物及組成粒徑分布的調控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主持 9.2013-2015 2013SH011 台灣海峽區域多環芳烴海-氣交換研究 廈門大學山海基金 主持 論文 1.Wu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成都典型霾污染中高濃度PM硝酸鹽的成因,2019~2022(主持)四川盆地大氣複合污染綜合防控研究,2019~2021(主持)四川省軟科學研究(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川西平原城市群空氣污染治理戰略,2019-2020(參加)四川省科技廳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重大科技專項:課題-空氣品質聯防聯控動態評估...
重點研究流域和近海水污染綜合治理,水環境生態修復,亞熱帶區域淡水濕地保護,以及飲用水污染源控制,城市群人居環境監測等關鍵技術。重點開展生態農田建設、土壤肥力保育、生物綜合防治、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等研究;研究農林剩餘物利用、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和鄉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技術與設備;開發推廣循環經濟技術和模式。...
王自發研製了中國的全尺度(全球—區域—城市群—城市)嵌套格線空氣品質預報模式系統(NAQPMS),合作研製了新一代大氣化學資料同化系統,發起主持了第三期亞洲空氣品質模式國際比較計畫(MICS-Asia III),支撐建立了國家、區域、省、城市空氣質量多模式集合預報預警業務化體系,為國家重大活動空氣品質保障及打贏藍天保衛...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緯度地區氣候環境變化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歸趨行為的影響-以神農架大九湖為例”項目編號:41773124,2018.1-2021.12,負責人 2.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專項“武漢城市圈大氣污染聯防控技術集成與套用示範”子課題三:武漢城市圈大氣複合污染成因與輸送規律,項目編號:2017YFC0212603, 2017....
根據2024年2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網站數據,王書肖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技項目、國際合作等40餘項,部分項目舉例如下: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23年11月,王書肖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各1項。人才培養 科...
薛文博,男,農工黨員,研究員,任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首席專家、國家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空氣品質模擬與系統分析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模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境網際網路+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國家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晉中、徐州、鄭州市“一市一策”工作組負責...
2. 多尺度大氣複合污染成因與跨介質的耦合機制。闡明PM2.5與O3的污染成因、耦合機制及與前體物排放的非線性關係,構建基於大氣氧化性調控的PM2.5與O3協同控制原理;揭示多污染物在大氣—地表過程中的相互作用,解析氮碳硫汞等循環過程對區域空氣品質和調控策略的影響;量化氣候變化對污染排放和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及其...
3.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復。重點發展重金屬污染深度穩定化、原位熱脫附抽提與化學氧化及合成藥劑強化預處理、污染土壤的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技術,建立不同污染程度和複合污染土壤關鍵和共性修復技術,科學謀劃土壤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及工程示範。4.固體廢物治理與資源化。重點發展生活垃圾綜合利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電子廢物...
橡膠製品製造、瀝青鋪路和建築塗層等排放源。 項目獲得結果已套用於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2+26”城市VOCs排放現狀調查,將為京津冀地區大氣複合污染應對機制、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研究提供較為準確的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撐。 項目實施過程中培養博士2名和碩士3名,在EST/AE等高水平學術期刊上已發表學術論文10篇。
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保穩定、促改善壓力較大,以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為特徵污染物的大氣複合污染形勢凸顯,部分城市與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的差距較大。長江“三磷”問題仍未完全解決。部分河流生態基流難以保障,江湖阻隔、水生態系統失衡、生物多樣性衰退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漢江中下游水華事件時有發生。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