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關係日誌》是2010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
基本介紹
- 書名:海峽兩岸關係日誌
- 作者: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
- ISBN:9787510804366
- 頁數:632
- 定價:98.00元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6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圖書書摘,圖書序言,
內容簡介
2000年,在九州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們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編纂和出版了一部《海峽兩岸關係日誌(1949~1998)》,約100萬言,逐日列出有關兩岸關係的重要事件。面世之後,受到兩岸學界、政界及關心兩岸關係人士的熱烈歡迎,成為他們了解兩岸關係歷史進程的重要工具書。如今已經進入了2009年,近10年兩岸關係出現了重要而深刻的變化,而且更加成為兩岸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國際社會強烈關注的熱點。因此,有必要編纂《海峽兩岸關係日誌》的續編,如實記錄1999以來海峽兩岸關係演變的歷程,通過微觀和具體的敘事,再現兩岸互動的真實歷史場景,從客觀的歷史視角,展示近10年來有關兩岸關係的全面、系統和簡要的資訊,為海內外關心台海局勢的人士理性觀察、思考和評判這一時段的兩岸關係演變提供最基本的事實依據。
基於這一現實和學術的需求,在2006年初九州出版社向南大台研所徵求2007年選題時,我們將編纂1999~2006年兩岸關係“日誌”的構想列入選題規劃,並做了電話溝通。10月,我赴京參加九州社主持召開的有關會議時,專門向徐尚定社長通報了“日誌”續編的編纂計畫,獲得了他們的同意和支持。同時,本選題也得到了南京大學人文基金的支助。於是,我們將編纂“日誌”續編作為2007年的重點科研課題,立即組織本所教師和研究生,成立精幹的編纂團隊。由崔之清和劉相平擔任主編,制定了編纂計畫和撰稿規範,提供了“日誌”的條目範本,作者也進行了專題性的分工。
2006年11月,“曰志”續編進入撰寫樣條階段,規定了嚴密細緻的工作流程。1.由劉相平副所長具體指導閱讀和蒐集相關資料,範圍遍及兩岸及港澳報刊、網際網路、有關著述、公開的官方文獻與信息、外國電訊等,面廣量大,必須盡力搜尋,按日累積和編排,儲存電腦,建立原始資料庫。2.逐日整理資料,對每天發生的有關兩岸關係的各類資料進行歸類,再對同類資料展開考證和事實比對,釐清每個事件的事實真相。3.撰寫“日誌”樣條初稿。4.初稿交由劉相平修改,再經崔之清修訂,並對初稿提出具體評價和修改意見,反饋各位作者,依循意見修改後提交第二稿。5.再經由劉、崔相繼修訂,傳送原作者修改,提交第三稿。6.劉負責第三次修訂,再由崔之清統稿,完成樣條的定稿,從而為作者們提供撰寫“日誌”條目的工作範式和規範文本。
12月,各位作者進入全面蒐集資料階段,劉相平負責指導督促,檢查質量和進度,並處理和解決資料蒐集中的問題。
2007年3月資料工作基本完成,遂轉入撰稿階段。至8月初稿先後送劉相平處,經過修改,再轉至崔之清修訂,返回作者修改和校正,提交第二稿。又經過劉、崔兩次修改,並經作者重新校正,提交第三稿。經劉、崔相繼審讀和統稿,轉至作者校對,最後由劉、崔共同定稿。12月完成了原定的1999~2006年日誌的撰稿和編纂工作。期間,崔之清向九州出版社通報進度。該社希望增補2007年兩岸關係日誌。
圖書目錄
前言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1-5月)
附錄
本書所涉及的部分外國人名、機構名索引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1-5月)
附錄
本書所涉及的部分外國人名、機構名索引
圖書書摘
同日,肩負救助生命的“廈金航線綠色通道”再次開啟,在廈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廈門邊檢工作人員幫助下,不幸摔傷的台胞林仁傑,乘坐廈金直航客輪“馬可波羅”號前往金門返台就醫。
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台研會常務副會長許世銓強調,儘管面臨“台獨”分裂勢力所造成的潛在危險,但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仍存在巨大的“希望之窗”。
同日財政部長金人慶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統一稅率之後,港澳台資企業真正從15%提高到25%稅率的企業是很有限的,和他們豐厚的利潤相比,這個負擔對企業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也不會影響其到中國大陸投資的積極性。
3月10日針對港澳台胞和僑胞老年人回大陸居住或生活的問題,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鄭斯林在全國政協會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表示,在社會服務方面,台灣、港澳的老人回到家鄉定居,應該和大陸居民享受相同的社會公共服務。
3月11日商務部長薄熙來、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舉行聯合記者會,表示兩岸需建立經貿協商機制,解決兩岸經貿交流的問題。
同日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張榮恭證實連戰將於4月份訪問大陸,參加“國共經貿論壇”。3月12日胡錦濤參加全國人大解放軍代表團分組討論會談到台灣問題時強調,在反分裂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中央決不含糊和退讓,軍隊必須作好一切應對準備。
同日孫中山先生逝世82周年紀念儀式在北京中山公園中山堂舉行。各界人士向孫中山先生像肅立默哀,行鞠躬禮,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同日針對陳水扁所謂的“四要一沒有”言論,馬英九提出“五要”:在“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和大陸恢復協商;希望大陸撤除對台飛彈,和台灣簽署“和平協定”,建立互信機制,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希望拓展對大陸的經貿關係,建立共同市場;和大陸研究,不是以零和遊戲做基礎,而是以務實主義,增加台灣國際空間;希望擴大和大陸的文化與教育關係,尤其是同年輕人的交流,減少衝突發生的機會。
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台研會常務副會長許世銓強調,儘管面臨“台獨”分裂勢力所造成的潛在危險,但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仍存在巨大的“希望之窗”。
同日財政部長金人慶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統一稅率之後,港澳台資企業真正從15%提高到25%稅率的企業是很有限的,和他們豐厚的利潤相比,這個負擔對企業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也不會影響其到中國大陸投資的積極性。
3月10日針對港澳台胞和僑胞老年人回大陸居住或生活的問題,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鄭斯林在全國政協會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表示,在社會服務方面,台灣、港澳的老人回到家鄉定居,應該和大陸居民享受相同的社會公共服務。
3月11日商務部長薄熙來、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舉行聯合記者會,表示兩岸需建立經貿協商機制,解決兩岸經貿交流的問題。
同日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張榮恭證實連戰將於4月份訪問大陸,參加“國共經貿論壇”。3月12日胡錦濤參加全國人大解放軍代表團分組討論會談到台灣問題時強調,在反分裂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中央決不含糊和退讓,軍隊必須作好一切應對準備。
同日孫中山先生逝世82周年紀念儀式在北京中山公園中山堂舉行。各界人士向孫中山先生像肅立默哀,行鞠躬禮,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同日針對陳水扁所謂的“四要一沒有”言論,馬英九提出“五要”:在“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和大陸恢復協商;希望大陸撤除對台飛彈,和台灣簽署“和平協定”,建立互信機制,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希望拓展對大陸的經貿關係,建立共同市場;和大陸研究,不是以零和遊戲做基礎,而是以務實主義,增加台灣國際空間;希望擴大和大陸的文化與教育關係,尤其是同年輕人的交流,減少衝突發生的機會。
圖書序言
2000年,在九州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們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編纂和出版了一部《海峽兩岸關係日誌(1949~1998)》,約100萬言,逐日列出有關兩岸關係的重要事件。面世之後,受到兩岸學界、政界及關心兩岸關係人士的熱烈歡迎,成為他們了解兩岸關係歷史進程的重要工具書。如今已經進入了2009年,近10年兩岸關係出現了重要而深刻的變化,而且更加成為兩岸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國際社會強烈關注的熱點。因此,有必要編纂《海峽兩岸關係日誌》的續編,如實記錄1999以來海峽兩岸關係演變的歷程,通過微觀和具體的敘事,再現兩岸互動的真實歷史場景,從客觀的歷史視角,展示近10年來有關兩岸關係的全面、系統和簡要的資訊,為海內外關心台海局勢的人士理性觀察、思考和評判這一時段的兩岸關係演變提供最基本的事實依據。
基於這一現實和學術的需求,在2006年初九州出版社向南大台研所徵求2007年選題時,我們將編纂1999~2006年兩岸關係“日誌”的構想列入選題規劃,並做了電話溝通。10月,我赴京參加九州社主持召開的有關會議時,專門向徐尚定社長通報了“日誌”續編的編纂計畫,獲得了他們的同意和支持。同時,本選題也得到了南京大學人文基金的支助。於是,我們將編纂“日誌”續編作為2007年的重點科研課題,立即組織本所教師和研究生,成立精幹的編纂團隊。由崔之清和劉相平擔任主編,制定了編纂計畫和撰稿規範,提供了“日誌”的條目範本,作者也進行了專題性的分工。
2006年11月,“曰志”續編進入撰寫樣條階段,規定了嚴密細緻的工作流程。1.由劉相平副所長具體指導閱讀和蒐集相關資料,範圍遍及兩岸及港澳報刊、網際網路、有關著述、公開的官方文獻與信息、外國電訊等,面廣量大,必須盡力搜尋,按日累積和編排,儲存電腦,建立原始資料庫。2.逐日整理資料,對每天發生的有關兩岸關係的各類資料進行歸類,再對同類資料展開考證和事實比對,釐清每個事件的事實真相。3.撰寫“日誌”樣條初稿。4.初稿交由劉相平修改,再經崔之清修訂,並對初稿提出具體評價和修改意見,反饋各位作者,依循意見修改後提交第二稿。5.再經由劉、崔相繼修訂,傳送原作者修改,提交第三稿。6.劉負責第三次修訂,再由崔之清統稿,完成樣條的定稿,從而為作者們提供撰寫“日誌”條目的工作範式和規範文本。
12月,各位作者進入全面蒐集資料階段,劉相平負責指導督促,檢查質量和進度,並處理和解決資料蒐集中的問題。
2007年3月資料工作基本完成,遂轉入撰稿階段。至8月初稿先後送劉相平處,經過修改,再轉至崔之清修訂,返回作者修改和校正,提交第二稿。又經過劉、崔兩次修改,並經作者重新校正,提交第三稿。經劉、崔相繼審讀和統稿,轉至作者校對,最後由劉、崔共同定稿。12月完成了原定的1999~2006年日誌的撰稿和編纂工作。期間,崔之清向九州出版社通報進度。該社希望增補2007年兩岸關係日誌。
基於這一現實和學術的需求,在2006年初九州出版社向南大台研所徵求2007年選題時,我們將編纂1999~2006年兩岸關係“日誌”的構想列入選題規劃,並做了電話溝通。10月,我赴京參加九州社主持召開的有關會議時,專門向徐尚定社長通報了“日誌”續編的編纂計畫,獲得了他們的同意和支持。同時,本選題也得到了南京大學人文基金的支助。於是,我們將編纂“日誌”續編作為2007年的重點科研課題,立即組織本所教師和研究生,成立精幹的編纂團隊。由崔之清和劉相平擔任主編,制定了編纂計畫和撰稿規範,提供了“日誌”的條目範本,作者也進行了專題性的分工。
2006年11月,“曰志”續編進入撰寫樣條階段,規定了嚴密細緻的工作流程。1.由劉相平副所長具體指導閱讀和蒐集相關資料,範圍遍及兩岸及港澳報刊、網際網路、有關著述、公開的官方文獻與信息、外國電訊等,面廣量大,必須盡力搜尋,按日累積和編排,儲存電腦,建立原始資料庫。2.逐日整理資料,對每天發生的有關兩岸關係的各類資料進行歸類,再對同類資料展開考證和事實比對,釐清每個事件的事實真相。3.撰寫“日誌”樣條初稿。4.初稿交由劉相平修改,再經崔之清修訂,並對初稿提出具體評價和修改意見,反饋各位作者,依循意見修改後提交第二稿。5.再經由劉、崔相繼修訂,傳送原作者修改,提交第三稿。6.劉負責第三次修訂,再由崔之清統稿,完成樣條的定稿,從而為作者們提供撰寫“日誌”條目的工作範式和規範文本。
12月,各位作者進入全面蒐集資料階段,劉相平負責指導督促,檢查質量和進度,並處理和解決資料蒐集中的問題。
2007年3月資料工作基本完成,遂轉入撰稿階段。至8月初稿先後送劉相平處,經過修改,再轉至崔之清修訂,返回作者修改和校正,提交第二稿。又經過劉、崔兩次修改,並經作者重新校正,提交第三稿。經劉、崔相繼審讀和統稿,轉至作者校對,最後由劉、崔共同定稿。12月完成了原定的1999~2006年日誌的撰稿和編纂工作。期間,崔之清向九州出版社通報進度。該社希望增補2007年兩岸關係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