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沙嘴是沿岸漂移的沙礫繞過突然轉折的岸段,一部分沙礫逐漸沉積下來,形成一端銜接海岸,一端沿著漂移方向伸延入海的狹長堆積地貌。隨其進一步增長,在堆積地形與基岸間形成海灣。沙嘴寬度取決於波浪的大小,波浪愈大,在折射後其能量儲備愈大,沙嘴周緣沉積加強,寬度也更大。泥沙來源一旦中斷,沙嘴根部受沖刷,沙嘴增長速度也不斷減小。沙嘴形成的邊界條件以灣口、海峽口、河口和凸岸為最佳。由於泥沙來源不同及波浪方向和大小的變化,會出現形態不一的沙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岸沙嘴
- 定義:岸地貌形態之一
- 成因:岸段運移、波浪折射
- 用途:確定岸外防護工程的位置
成因,研究用途,
成因
在波浪作用下的沿岸沙礫流,由波能較高的岸段向波能較低的可形成沙嘴。如岬角與港灣相連的岸段,因波浪折射,岬角被侵蝕的碎屑物質向港灣移動,在沙礫流容量減小的地點,沙礫沉積而形成沙嘴。蘇聯學者В.П.津科維奇認為,沙嘴的形成及其延伸方向,主要取決於沿岸泥沙的供應量和波峰線與海岸線的夾角。
夾角為45°時,波浪對泥沙的搬運能量最大;夾角偏離45°時,波能對泥沙的搬移能力隨之減小,泥沙沉積形成沙嘴(見圖)。在不同的岸段上,沿岸漂移的沙礫數量不同,則分別在灣口、灣中或灣頂形成沙嘴。沙嘴向海伸長的速度隨水深增大而變慢。它的末梢因受來自外海的波浪作用,向陸彎曲。在岬角被侵蝕和後退過程中,伴生複合狀的彎曲沙嘴。此外,在河口也常有沙嘴發育。 在陸地與島嶼之間的波影區內,泥沙在波影區內堆積,形成由陸朝向島嶼、由島嶼朝向陸地,或者由兩者結合的單、雙連島沙洲,如中國山東芝罘島的連島沙洲。
研究用途
海岸沙嘴的指向和大小顯示了該岸段泥沙流的強度和方向。對這些地形的研究,可為確定海岸工程和岸外防護工程的位置,預測工程建設後岸線沖淤趨勢等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