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畫約作於1665年,作者是揚·達維茲·德·海姆,現藏英國牛津阿什穆蘭(Ashmoleam)美術館。畫上的玻璃花瓶被隱沒在鮮艷花朵的背後,但它的強烈質感仍清晰可見。幾朵碩大的牡丹花與芍藥花被扭曲地插在小口徑玻璃瓶中,花姿嬌艷,色彩分布調和。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背景,作者簡介,作品介紹此,
基本信息
【年代】此畫約作於1665年
【作者】揚·達維茲·德·海姆
【規格】53.5×41.5厘米
【屬地】現藏英國牛津阿什穆蘭(Ashmoleam)美術館
背景
荷蘭人民自從取得民族獨立以後,國內的精神生活得到空前的活躍與自由。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正是在這整個17世紀。這一時期的畫種比以往豐富了。繪畫的所有者已不是貴族和教會,而是新興的市民階層。繪畫的題材也比以往任何時期來得豐富,多半來自市民階層的新生活。正如有的學者在著作中明白地指出的,這時的荷蘭繪畫是一種"描繪這個階級本身的面貌的藝術",我們從17世紀荷蘭的各種不同的畫種中,看到了這個"講求實際的資產階級,不專注於宗教思想,決不神秘地、強烈地反對拉丁文化,獻身於一種不崇拜偶像的宗教。"在這種條件下,荷蘭的靜物畫也應運而生了。畫靜物,同樣賦予著人民的感情與風俗習慣,而且與人物肖像和風俗畫一樣,成為富於象徵意義的觀賞藝術被富裕的市民所爭購。靜物畫家揚·達維茲·德·海姆就是這個時期的傑作代表之一。
作者簡介
揚·達維茲·德·海姆(1606-1684.4)出生於烏得勒支。父親大衛·德·海姆也是當時一位有名的畫家。小海姆受其家訓,使自己的繪畫天賦得到更進一步的培養。他早期的作品構圖比較簡單,色彩深而不豐富。這時,他對日常生活用品發生濃厚的描繪興趣。1626-1636年,海 姆去萊登大學城的地方美術學院學藝,並開始專學靜物。描繪題材通常是書本、樂器以及某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在荷蘭把這種帶象徵性的靜物畫叫?quot;瓦尼塔斯",如頭顱、滴漏等物以象徵"人生的空虛"等。遷居到安特衛普後,海姆的靜物畫發生了一些變化。原先的樸實性質減弱了,增強了一些誇飾成分。他開始接受巴洛克畫風的影響,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現色彩的華麗上。這時期他畫的靜物,如水果、金屬盤與酒杯等,極富質感,而且色彩富麗,往往偏愛在深沉背景前突現靜物。如這一幅《鮮花》就如此。
作品介紹此
畫約作於1665年,尺寸為53.5×41.5厘米,現藏英國牛津阿什穆蘭(Ashmoleam)美術館。 此畫又稱為《花瓶中的鮮花》。畫上的玻璃花瓶被隱沒在鮮艷花朵的背後,但它的強烈質感仍清晰可見。幾朵碩大的牡丹花與芍藥花被扭曲地插在小口徑玻璃瓶中,花姿嬌艷,色彩分布調和。有人說,海姆的靜物具有一種"學術性"。這無非是指他的畫面層次比較複雜,色彩沉著。靜物的生動與奇妙促使觀者會產生極大的探究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