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坨山

海坨山

海坨山位於延慶縣張山營鎮北部與河北赤城縣交界處,距延慶約18公里,距北京130公里,屬軍都山系。主峰海拔2241米,為北京第二高峰,延慶縣第一高峰。2009年,海坨山入選中科院地理所與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評選出的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成為全國登山愛好者嚮往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坨山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大海坨山:25元;小海陀山:免費
  • 著名景點:龍慶峽,後河,五里坡,古城河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市延慶縣
  • 建議遊玩時長:建議1天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地理位置,氣候特點,地質特點,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人文,村莊,道路,傳說,王次仲落羽化山,阪泉之戰,水淹曹州,歷史,山戎遺址,古崖居,大海坨抗日根據地,附近景點,龍慶峽,後河,五里坡,古城河,登山線路,線路行程,裝備要求,交通信息,

地理位置

海坨山位於北京西北八達嶺外,延慶縣張山營鎮北部與河北赤城縣交界處,距延慶縣城約18公里,距北京130公里,屬燕山山脈軍都山系。主峰海拔2241米,為北京第二高峰,延慶縣第一高峰。山下南側是延慶縣張山營鎮、北側是赤城縣大海陀鄉雕鄂鎮

氣候特點

由於山勢高,氣溫每升高100米降低0.6度,山頂與延慶縣城高差1700米,氣溫比延慶低十餘度,由此引起植物垂直分布明顯,海拔1800米以上為高山草甸類型植被。局部降水豐富,夏季形成“海坨飛雨”奇觀。冬季形成“海坨戴雪”奇觀。

地質特點

海坨山山岩多為花崗岩,侏羅紀的安山岩、火山凝灰岩和角礫岩等。岩石形成年代距今1.3億年。山中多峽谷,為河流下切和斷裂抬升構成。
山南部媯川平原有斷裂帶,地熱資源豐富。海坨山山溝、山腳下到處都有水泉。山下塘子溝原有一座古廟,叫溫泉觀,俗稱塘子廟。廟後有一溫泉,水溫達42℃。《水經注》作者北魏酈道元考察到此,曾經在此洗浴,並記之。

地形地貌

海坨山方圓10餘公里,總面積100餘平方公里。山脈呈西南-東北走向,成為北京與河北的自然分界和分水嶺。海坨山頂是一個長近10公里,寬500米,最窄處不過百米的草甸平緩山頂。海坨山高峰有三個:大海坨、小海坨、三海坨。大海坨海拔2241米,位於東經115°49′14″,北緯40°34′29″;小海坨在大海坨南側,海拔2198米,位於東經115°48′49″,北緯40°33′30″;三海坨在小海坨南側,海拔1854米,位於東經115°48′52″,北緯40°32′24″。

水文

海坨山南側屬於永定河支流媯水河流域,海坨山南側為媯水河支流佛峪口河,松山自然保護區南側有佛峪口水庫。山東側屬於媯水河支流古城河(後河)流域,水體匯入古城水庫(龍慶峽)。
海坨山陰為白河支流紅河流域,水體最終匯入密雲水庫。

自然資源

海坨山像一面區大的屏風橫亘於首都之北,成為抵禦沙塵暴入京的重要防線。這裡山高林密,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次生油松林,是北京周邊地區最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山脊是赤城縣和北京市的分界嶺,山陰為大海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陽為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松山自然保護區內有保存良好的核桃楸、椴樹、白蠟、榆樹、樺樹等樹種,構成的華北地區典型的天然次生闊葉林。由於森林覆蓋率高,這裡野生動物的種類也相當豐富,據統計,松山記錄到的野生維管束植物有713種,野生脊椎動物216種。
海拔1800米以上是大草甸類型的植物帶,有金蓮花、黃花菜、手掌參、地榆、拳參、山丹等。

人文

海坨山北京與河北寫法不一,北京延慶寫作“海坨山”,河北赤城寫作“海陀山”。兩種寫法都正確。
南側斷裂升降顯著,山勢險峻,截雲斷霧,夏季時有驟雨如飛,古稱“海坨飛雨”,又名“吞奇吐秀”,為媯川八景之一。

村莊

海坨山附近人煙稀少,南側北京延慶縣境內有西大莊科村一個村莊,還有松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北側河北赤城縣境內有閆家坪、姜莊子、大海坨村三個村莊。東側是玉渡山風景區,幾十平方公里內人口只有幾百人。

道路

松閆路(松山-閆家坪)從山南側經過,起點位於張山營鎮西與國道G110舊線相交處,終點位於河北省赤城縣閆家坪村,道路全長18.8公里,連線赤城縣大海坨鄉。是騎行愛好者所鐘愛的騎行線路。
原砂石路路基寬7米,路面寬僅5-6米,兩輛車無法相向而過。由於松閆路路段依山而建,線型為環山公路,呈螺旋式上升,部分路段高差較大,安全隱患多,影響了過往民眾的正常通行。同時,松閆路貫穿佛峪口水庫、松山景區以及多個民俗旅遊點,原道路不能滿足現況交通和旅遊需求。
松閆路大修工程於2011年4月底開工建設,9月底完工。大修後的松閆路為四級公路,瀝青路面,路基寬6.5至8.5米,路面寬6至7米,設計行車時速為20公里。

傳說

王次仲落羽化山

王次仲是上谷沮陽人,他父親是燕國一位掌管書簡的小官,王次仲博學多聞,變秦小篆為隸書,寫字較簡易。秦始皇正為每天翻看好幾車的公文發愁,聽說上谷郡有個會寫簡字、創了新體的能人,十分高興,便派人去召他入朝為官。王次仲聽說了,馬上託病迴避,結果使秦始皇三征不至。並流傳下一個感人的故事,被1600多年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記載在《水經注》中:“海陀東側有二峰,高巒截雲,層凌斷霧,雙阜共秀。郡人王次仲改倉頡舊書為隸書,始皇奇而召之。三征不至,始皇怒,命檻車送之,次仲化作大鵬翻飛而上,落二翮於斯山,故其峰有大翮、小翮之稱。”他故去後,人們敬仰他的為人,欽佩他的書法改革,便在海陀山上修建了次仲廟,以示紀念。又將海陀山東側的兩個山峰命名為大翮山、小翮山。就是大海坨和小海坨。

阪泉之戰

五千多年前,我國北方黃帝炎帝之間爆發了華夏第一場大規模戰爭——阪泉之戰。北京部分歷史學家經過研討認定,中華民族始祖炎黃二帝阪泉之戰遺址就在京郊延慶境內海坨山南側的阪泉村。專家們在考古研究中發現,阪泉是北京延慶境內的一個地名,延慶縣西北部張山營鎮有阪山,並有泉名阪泉。山腳下還有上阪泉和下阪泉兩村。此外,專家們還在《續史文與化要》、乾隆《延慶州志》等多部史籍和北京地方史志、延慶縣誌中,都發現了延慶阪泉為炎黃阪泉。史載黃帝曾經活動在縉雲山,而延慶古稱縉山縣,香營鄉北側的佛爺頂山古稱縉雲山,也證明了這一發現。在考證認定的阪泉之戰遺址現場,歷史學家劉建業針對當地泉眼遍布和山勢平坦的特點也肯定地認為,這也符合古時人們紮營作戰特點:一是靠近水源,利於生存;二是地勢開闊,背靠大山,便於展開軍隊,進可攻,退可守。另有專家認為“阪”字古時應與“陌”字相通,“阪泉”亦即“百泉”,這正好與當地情況相符。

水淹曹州

曹州城傳說就是現在的延慶。有一年連雨七七四十九天發大水,曹州城變成一片汪洋,土地爺逐級上報導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打開人間災難簿一看,知道曹州人災難已滿,就派菩薩娘娘帶一頭神豬下界來到曹州,解除水害,拯救黎民百姓。菩薩娘娘吩咐神豬拱開官廳山,自己乘坐神船向北山游去。神豬很快拱開官廳山,曹州城的水也很快下落,北山高聳出水面,因為海水陀起了北山,所以後來就叫海陀山。海水急劇沉落,菩薩娘娘的神船被擱淺,娘娘只好駕起五祥雲飛走。那隻擱淺的神船變成了一座孤山,名叫一渡山,就是我們延慶有名的玉渡山。玉渡山上有三棵高大的松樹,傳說那就是神船上桅桿。延慶的媯水河終點就是流注入官廳水庫

歷史

山戎遺址

山戎是生活在我國北方的一支古老的遊牧部族,又稱北戎。據史籍記載,“春秋戰國之地,燕之北有山戎(犬戎)”,“以涉獵禽獸為生”,“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遷徙”,“常為燕、齊之邊患”。說明山戎在春秋時期曾一度稱雄燕北,經常攻擾燕、齊等國,成為這些諸侯國的世代邊患,尤以“病燕”為甚。公元前664年齊桓公救燕伐山戎,滅令支、逐孤竹,才解除山戎對燕國的威脅。大約戰國晚期,山戎便逐漸銷聲匿跡了。
海坨山
從1985年至1991年,考古工作者先後對延慶顯葫蘆溝、玉皇廟、西梁垙等處山戎部族墓地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出土金、鎦金、青銅、陶、玉、瑪瑙、松石、骨、蚌等文物23200件,其中珍貴文物200餘件。在延慶地區大面積地發掘和揭示春秋之際的山戎文化墓葬群,為學術界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山戎部族提供了珍貴的物質依據。延慶縣於1991年8月建立山戎文化陳列館將山戎墓葬中的10座加以保護,並開放至今。

古崖居

古崖居,位於海坨山南側的馬鞍山周邊,是一組千古之謎的人文遺址。其中最大的一處是開放的古崖居景區。它是由一支不見史志記載的古代先民在陡峭岩壁上開鑿的崖居洞穴,計有147個。這是我國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崖居遺址。類似古崖居的人類洞窟遺址在延慶海坨山麓共有十餘處,其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好、最為集中的就是古崖居。這裡保存下來的147座石室全部懸掛在近10萬平方米的崖壁上。它們或方形或長方形。大的二十多平方米,小的僅3-4平方米;或單間或2--3室相通,或套間平行,或上下兩層,並有典型的“三居室”。其中,有一石室上下兩層,並配有耳房,廊柱歷歷,可能是穴居主人集會或祭祀之地,弘敞雄偉,這就是所謂的奚王府。府內,門、窗、炕、灶、馬槽、壁櫥、煙道等一應俱全,且圓則圓,方則方,均中美學規矩。
海坨山
古崖居是何人開鑿,開鑿於何年何代,作何用途,均無從考證,史學界的專家學者眾說紛紜。對此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看法和假說,如“屯軍說”、“躲避瘟疫說”、“盜匪巢穴說”等。比較合理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一個距今1000餘年唐朝以後五代時期的少數民族——西奚族聚居的崖居山寨;另一種是:有些學者認為古崖居和其他幾處崖居遺址是漢長城烽火台遺址。由於沒有考古方面的實證和史籍文獻上的確切記載,古崖居始終被譽為“千古之謎”。同時她展現了古人在軍事、建築、人文多領域偉大而神奇的智慧,表現出一種原始的審美情趣,再現出當時的金戈鐵馬、刀耕火種的場景,讓後人從凝重的空氣里讀出豪邁,讀出戰爭與和平的主題。又被後人嘆為“千古之奇”。

大海坨抗日根據地

平北地區山巒起伏,氣候寒冷,地瘠民貧,生存條件艱苦。然而,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連線平西到冀東的橋樑,是八路軍配合蘇軍作戰的前沿陣地,是堅持熱察、挺進東北的支撐點和交通要道,是奪取抗戰勝利、解放全國的可靠後方。
海坨山
1940年初,冀熱察軍區總結經驗,決定以小部隊梯次進入平北,實行從隱蔽到公開、由小到大、逐步發展的方針。1940年夏天,龍赤、龍延懷聯合縣及平北黨政軍機關均在海坨山區創立,海坨成為平北抗日的指揮中心。平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正是全國抗日戰爭處於相持階段,處於最困難的時候,硬從敵占區如虎口拔牙一樣摳出來的。在極其殘酷的戰爭年代,平北抗日軍民經受了各種的艱苦考驗。
1940年6月初,平北軍分區政治部成立,段蘇權任主任。1940年7月,平北軍分區司令部建於延慶縣大海坨深山區的南碾溝村,司令員程世才、政治部主任段蘇權。一個月後程世才調回晉察冀軍區,平北的十團、游擊一支隊由段蘇權指揮。同時,中共平北地委和專員公署分布成立,蘇梅任代理書記,張致祥任專員。8月,覃國翰同志調任平北軍分區司令員,常駐南碾溝、紀寧堡、西坡、朱家溝一帶。1942年至1943年3月,司令員覃國翰,政委段蘇權。1943年4月至1944年12月,中共晉察冀分局(北方分局)決定“平北軍分區”改為“平北支隊”,司令員覃國翰,政委段蘇權。1945年1月至9月,恢復平北軍分區,司令員詹大南,政委段蘇權(兼)。1945年9月至11月,司令員詹大南,政委鐘輝琨
對於插入敵人心臟的這把尖刀,日偽必欲除之而後快。敵人集中偽政權近2萬人的兵力,對平北根據地反覆“清剿”。1942年是抗日最艱難的一年,日寇的大掃蕩、集甲並村、蠶食、囚籠政策使平北軍民幾乎無立足之地,大廟子村連燒7次,平均每戶有3人被殺害或犧牲於戰場。據統計,作為平北抗日中心的海陀山區,1942年全年,敵人共發動大小“掃蕩”32次,村幹部和抗日積極分子被殺害430餘人,被捕1100餘人,被燒毀房屋25580餘間,民眾損失糧食180多噸,牲畜2100餘頭。
日軍在海坨山設據點158個,駐軍1萬多,而抗日部隊和游擊隊只有2500人,是敵人的五分之一。然而正義之師民心所向,到1944年底,僅民兵和游擊隊就發展到43600多人。1943年一年對敵作戰275次,斃、傷、俘敵1850多人,充分展現了人民戰爭的強大威力。

附近景點

龍慶峽

龍慶峽位於延慶縣東北10多公里處,距北京85公里。這裡兩山對峙,如刀削斧劈,是一條天然峽谷。80年代初,在此建古城水庫,築起72米高的大水壩,開始蓄水。龍慶峽即水庫庫區。全區平均海拔570米。總面積約119平方公里。古城河發源於西北方30餘公里處的海坨山,東南而下流至古城河出口匯於媯水河。因其水流隨山勢而蜿蜒,故有“古城九曲”之稱。從三岔河至古城水庫大壩,約7公里。這段峽谷,猶如一串寶鏈,將諸多景點綴連起來,成為人工與自然巧妙結合的旅遊區。峽谷內湖水青碧,群山倒映,水上霧靄沉沉,氣候涼爽宜人,被人們譽為“塞外小灕江”,是消夏避暑的勝地。由於峽谷屬古老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地質構造,經地表水溶蝕,在峽壁兩側形成了石柱、石碓、石劍及溶洞,洞中有石筍、石鐘乳、石簾等。
龍慶峽龍慶峽

後河

後河位於北京延慶縣西北海坨山的東側,在後河的峽谷絕壁之中,春季山花爛漫,夏季清泉飛瀑,秋天紅葉滿山,冬季冰清玉潔,保存著較原始的尚未被破壞的兼備南北方風情的自然景觀,是非常難得的戶外天堂。後河峽谷,在通常的旅遊地圖上是沒有明確標註的,在官方出版的地圖上,蜿蜒於延慶盆地北緣低山地帶的這條河叫古城河。其實,後河為古城河的分支,發源於西北30餘公里處的海坨山,分叉於玉渡山脈。流入南面峽谷的河流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後河”,北面即的為“古城河”,兩條河流東南而下交匯後匯於媯水河,因其水流隨山勢蜿蜒,故有“古城九曲”之稱。由於後河峽谷屬古老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地質構造,經千百年的地表水溶蝕、風化,峽谷兩側形成刀削斧劈般的絕壁,峽壁上眾多石柱、石碓、石劍及溶洞,洞中有石筍、石鐘乳、石簾等,頗似湖南的張家界。峽谷內湖水青碧,群山倒映,水上霧靄沉沉,氣候涼爽宜人,景觀層次豐富,四季分明:春天山花爛漫,夏天清涼納暑,秋季登高望遠,冬季冰清玉潔,被譽為“塞外灕江”,媯水河素有“東方萊茵河”的美譽。後河之美,在於山、石、林、瀑、花、草一應俱全,而更能撥動心弦的,在於清、幽、靜、野之中那份天人合一的感覺。
海坨山海坨山

五里坡

玉渡山景區。這裡為斷塊上升山地,海拔在800-1600米,年平均氣溫低,蒸發量小,空氣的相對溫度較大,水資源較豐富,東部碳酸鹽區,地勢陡峭,嶂谷發育,植被稀疏;南部是石英砂岩區,岩石風化程度較深,陰坡土層深厚,含水量大,腐殖質含量高,植被生長良好,枯枝落葉可達4一10CM,陽坡土質較差,岩石碎屑多,質地粗,含水量較少,植被多為灌木或草本植物,覆蓋度也較低,西北部的安山岩露頭多為岩石裸露帶,在海溝附近,主要是鈣質膠結的礫石,經風化後,大小礫石布滿山坡,植被多為灌叢,主要是繡線菊和草本植物,覆蓋度一般為20%一30%。本區景點有四處:一是平北軍分區司令部遺址;二是水晶石山;三是丁香溝;四是二龍山。水晶石山在五里坡南的萬草地西坡,海拔1200米,岩性為石英砂岩,因後期的多次變化,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石英的晶體變大,形成許多新的石英晶簇,這些石英結晶良好,成簇狀發育,但沒有發現較大的結晶,單粒只胡蠶豆大小,顏色不一,多為白色晶體透明,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五里坡五里坡

古城河

自五里坡至三岔河谷為一段石灰岩峽谷,源自五里坡附近的河流,沿峽谷自五里坡經三岔河匯入龍慶峽。遊人可沿河流自五里坡順谷而下至龍慶峽,這段峽谷長約10公里,谷底狹窄,兩側山峰陡峭,遍布峰林、峰叢、孤峰、石錐等。緩坡和台地上,次生林茂密。

登山線路

線路行程

1.啤酒溪線路:上板泉-啤酒溪-大海坨-小海坨-松山,適合體力一般的人。不足之處在於路程較長,較別的線路多1個小時以上。
2.西大莊科線路:西大莊科-小海坨-鞍部-大海坨-大海坨村,路較陡峭,但路程短,為自虐首選。
3.大海坨村線路:大海坨村-小海坨-鞍部-大海坨-大海坨村,此路線最短,最快3小時登頂,為腐敗之首選。是上大海坨最近的線路,但乘車往返都不方便,從此西大莊科過去較近,但路況較差,一般需進入張家口境內向折回。
4.玉渡山線路:有兩條。先乘車到水庫,再與啤酒溪線路上的第二埡口處會合後走,是距離、強度最小的登山線路;也可從另一條線直奔小海坨,強度稍大一點。
5.鐵礦溝線路(正在探路):在啤酒溪西面,相距700米,因產鐵礦而得名。有望成為最經典的海坨穿越路線。路程較啤酒溪短,爬升幅度較松山和西大莊科小,沿途風景優美。已完成1460米高度的探路。
6.後河線路:北京-小魯莊-後河-五里坡-古城河-三岔河-後河-小魯莊-北京

裝備要求

1.如不用紮營,儘量少帶東西,才能輕裝前進。
2.可能過水,帶防滑登山鞋、速乾衣褲,可備用涼鞋、泳衣、防雨衝鋒衣。
3.飲用水2升/人,沿途都有水,一頓午餐。可帶壓縮餅乾、朱古力、牛奶、果醬麵包、牛肉干、葡萄乾、黃瓜、聖女果等高熱量、易吸收食用方便的食品和水果。
4.頭燈或手電必備。
5.垃圾袋。可用其他塑膠袋,必須帶走自己產生的垃圾,儘可能的帶走別人的垃圾。
6.相應藥品。創可貼、止痛劑、三角帶、護膝、十滴水、蛇藥。
7.有對講機、手台、GPS的帶上。
8.備用手機電池。山野信號不好,都可以使你的手機電能迅速消耗。

交通信息

北京——延慶
公共汽車有兩路車:
919快德勝門-汽車站:首5:50,末19:00
919慢德勝門-汽車站-龍慶峽:首6:00,末18:00
到延慶(行程約1小時30分鐘)
京郊鐵路S2線,S2從北京北站始發,終點延慶,首班6:12,末班21:28,可刷北京公交一卡通。
從延慶到海坨山需要打車。
自駕:京藏高速康莊口下,走康張路,轉松閆路可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