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馮·西貝爾

海因里希·馮·西貝爾(Heinrich von Sybel,1817-1895),德國歷史學家。 著有:《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歷史》(五卷)、《威廉一世創建德意志帝國史》(七卷)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因里希·馮·西貝爾
  • 外文名:Heinrich von Sybel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817
  • 逝世日期:1895
  • 主要成就:1859年創辦《史學季刊》
    1875年被俾斯麥任命為普魯士檔案館館長。
  • 代表作品:《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歷史》,《威廉一世創建德意志帝國史》(七卷)
簡介,相關信息--普魯士學派,簡介,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代表作品,《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歷史》,

簡介

海因里希o馮o西貝爾(Heinrich von Sybel,1817-1895),德國歷史學家。 初為蘭克門生,後離師另組普魯士學派。生於普魯士萊茵區杜塞道夫,早年曾在該市大學預科學校就讀,後入柏林大學,受到薩維尼蘭克的影響,成為他們的最傑出的學生。1841年移居波恩。1844年任波恩大學教授。1846年任馬爾堡大學教授。1856年任慕尼黑大學教授。1859年創辦《史學季刊》。1861-1875年任波恩大學教授。1875年被俾斯麥任命為普魯士檔案館館長。視歷史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反對蘭克的超然態度和客觀主義1848年歐洲革命後,政治上更趨保守。著有:《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歷史》(五卷)、《威廉一世創建德意志帝國史》(七卷)等。
海因里希o馮o西貝爾海因里希o馮o西貝爾

相關信息--普魯士學派

簡介

活躍於 19世紀的、同蘭克學派對立的歷史學術派別。 其創始人為約翰·古斯塔夫·德羅伊森(Droysen,Johann Gustav,1808-1884),他主張史學方法的本質是“理解”,認為歷史學家的目的在於根據當時的需要和問題去理解歷史和解釋歷史。

代表人物

主要代表有聚貝爾、達爾曼和特賴齊克。

主要思想

主張由政治關懷變為鼓吹民族主義,通過歷史著述論證普魯士統一德國這一政治使命的學者。他們崇尚強權政治,不少人走向了沙文主義。但他們在德意志統一中也成為一批文化先鋒,對後來德意志的歷史甚至於哲學都留下了非常深的積累。

代表作品

達爾曼(Dahlmann,1785-1860):《丹麥史》(1840-1843)《英國革命史》(1844)
《法國革命史》(1845)
聚貝爾(sybel,1817-1895):《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歷史》《威廉一世創建德意志帝國史》
參與創辦西方最重要的史學雜誌《歷史雜誌》
德羅伊森(Droysen,1808-1884):《普魯士政治史》《史學理論》
特賴齊克(Treitschke,1834-1896):《19世紀德國史》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歷史》

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出現許多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廠,個別企業僱傭數千名工人並擁有先進設備。金融資本雄厚。資產階級已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農村絕大部分地區保留著封建土地所有制,並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1st Estate)和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2nd Estate),是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資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3rd Estate),處於被統治地位。特權階級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六(Louis XVI)。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民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階級則憑藉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1789年5月由於財政困難國王被迫召集三級會議,路易十六企圖向第三等級徵收新稅,但第三等級紛紛要求限制王權、實行改革。6月,他們依然決定將三級會議改為國民議會。路易十六準備用武力解散議會,巴黎人民於7月14日起義,攻占了法國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The Storming of the Bastille),法國大革命爆發。8月26日制憲會議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簡稱《人權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Man and the Citizen),確立人權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權等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宣布人與人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是平等的,財產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議會還頒布法令廢除貴族制度,取消行會制度,沒收並拍賣教會財產。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斐揚派)取得政權。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參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企圖勾結外國力量撲滅革命,中途被識破押回巴黎。廣大民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君主立憲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憲法》,召開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制,反對革命繼續發展。
第一、二等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取得了妥協,但和占法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相反,人民在鬥爭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君主立憲派統治,逮捕路易十六國王。9月21日召開國民公會,次日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後,吉倫特派取得政權。9月20日法國軍隊在瓦爾密戰役中打敗外國干涉軍。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於9月21日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吉倫特派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以羅伯斯比爾(Robespierre)為首的雅各賓派(The Jacobins)、巴黎公社和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的民眾運動高漲起來。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以恐怖手段打擊敵人。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1793年2~3月,以英為首的歐洲各國組成反法聯盟,加強武裝干涉;國內也發生大規模保王黨叛亂。4月,前線的主要指揮、吉倫特派將領迪穆里埃叛變投敵。在革命處於危急的時刻,巴黎人民於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派頒布《雅各賓憲法》,廢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倫特派叛亂,粉碎歐洲君主國家的武裝干涉;但仍保持反勞工的《列·霞飛法》和《農業工人強迫勞動法》,並鎮壓忿激派和埃貝爾派。
但不幸的是,雅各賓派過激
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內訌,陷於孤立的羅伯斯比爾也末能完全守護住法國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歐洲封建君主拼湊起來,它們一輪輪地圍剿法國革命,企圖恢復法國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日,雅各賓中被羅鎮壓的右派勢力發動熱月政變,逮捕了羅伯斯比爾和聖鞠斯特,建立熱月黨人統治。這時革命最危急的關頭已過去,熱月黨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們清除了羅伯斯比爾時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正常統治,維護了共和政體,在法國國內維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但國外圍剿革命的勢力仍是濁浪滔天,此時,督政府中又一個新的政治明星應運而生,他就是拿破崙,歷史又淘汰了熱月黨人,在“霧月政變”中,年輕的拿破崙(General Napoleon Bonaparle)執政,擔負起了掃蕩歐洲封建勢力、最後鞏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國的革命力量就是這樣一波一波地行進,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階段的歷史使命,就被歷史無情地淘汰,如此行進直到革命的成功。這次革命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也震撼了歐洲封建體系,推動了歐洲各國革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