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化皮病

海參化皮病又稱為“海參腐皮綜合症”。該病最易於在每年養殖水溫較低的12月至翌年的3月份。發病其特點:一是發病面廣,波及到所有養殖區域;二是發病快,一旦發病很快蔓延全池,死亡率可達90%以上,可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臨床症狀主要表現搖頭和排髒、口部腫大,不能收縮閉合。隨著病情加重,病參潰瘍處增多,形成藍白色斑點、全身潰爛、自溶後導致海參死亡,溶化為鼻涕狀膠體,附著物上留有一定白色印痕。

基本介紹

  • 別稱:海參腐皮綜合症
  • 中醫病名:爛皮病
  • 常見病因:由海參自身糞便、殘餌污染中毒所致
  • 常見症狀:搖頭和排髒、口部腫大,白色斑點、全身潰爛。
  • 傳染性:傳染性強,發病快
腐皮綜合症的病因分析,化皮病的治療思路,防治海參化皮病的“秘訣”,

腐皮綜合症的病因分析

病因一:由海參自身糞便、殘餌污染中毒所致。此病因主要多以細菌性感染為主,常伴有黴毒以及寄生蟲的繼發性感染,不同地區病參的致病菌種類不同,即病原有地域性和多樣性特點。大家都知道,海參是底棲生物,長期生活在養殖池底部,而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又恰恰都集中在池底。同時,養參池也是硫化氫、氨氮、亞硝酸鹽及有害物質等濃度最高的處所,尤其是養參多年的池塘,海參的糞便、殘餌、池內大型藻類、海草腐爛後,在池底形成了較深的沉積物,很容易造成池底局部缺氧,再加上海參行動緩慢,又有夏眠、冬眠的生活習性,不能迅速逃離不良環境,使海參長期生活在被污染及含量很高的硫化氫等有毒物質之中。而硫化氫又是一種導致海參呼吸停止和死亡的化合物,為窒息性和刺激性合體,無色有臭味,其毒害作用最敏感的組織是海參腦黏膜接觸部位。硫化氫主要是由蛋白質分解產生,污水中的淤泥、有機物都會產生硫化氫,水體中含硫化氫0.5毫克/升就會引起水生動物急性中毒,0.1毫克/升以上則會引起慢性中毒,久而久之,侵害海參的肌體,使其抵抗力下降,繼而引發起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微生物的危害,遇到天氣突然變涼或變暖條件的改變,就會導致爆發海參極為嚴重的腐皮綜合症。
病因二:由池內的藻類死亡所致。海參養殖池內往往因溫度適宜,營養豐富,繁殖生長了大量的藻類。這些藻類有些是浮游生物,有些是池底生的藻類,這些海藻對海參的養殖具有雙重作用。
其一是,在高溫季節可遮陰可降低池水溫度,有利於海參安全渡夏;其二是,吸收池中和池底中有害物質,減少對養海參的危害,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但是,它又具有很大的不利因素,當水溫逐漸降低後,藻類就會大批死亡,從而沉於池底腐爛變質,又會滋生大量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當水溫降低後,由於池內沒有藻類的充氧作用和吸收功能,海參免疫力又處於下降時期,所以海參發生疾病就有所對難免。
病因三:由於海參機體虛弱所致。大家都知道自然海區生長的海參發病率很低,主要是因為它可吸收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能夠吸收大自然中不受任何污染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使自身體內始終保持一個營養平衡的狀態,因而抗病能力就強。而池塘養殖的海參則不同,由於放養密度大,其活動範圍狹窄,可攝取吸收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受到限制,尤其是自然海區最有利於海參生長的物質,海參不能及時吸收進入肌體,這就會造成海參營養失衡,再加上冬季溫度較低,海參停止攝食,肌體虛弱給細菌和病毒創造了入侵條件。比如海參缺乏維生素C就會直接造成肌體生物氧化過程的紊亂和抗毒作用降低,使肌體難以應對各種應激反應,從而引發肌體組織病變。
病因四:池內溶解氧缺乏所致。池養參與自然海區生長的海參其棲息的環境和條件有著較大的差異,特別是冬去春來氣溫低於水溫,到氣溫逐漸超出水溫,就會產生表層水溫高、底層水溫低,池內水溫分層。由於冬季潮差較小,水質循環受到限制,再加上海參糞便、殘餌污染及藻類大量死亡腐爛所產生的有毒物質,導致了池底層形成了低氧區和無氧區,導致海參體能、神經、消化、排泄等系統新陳代謝功能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海參發生腐皮病就不難理解了。

化皮病的治療思路


水質惡化造成的化皮,其誘因主要是由於水底的水綿等大型藻類的死亡腐爛造成水底的有害物質超標,海參因為難以適應而發生化皮應激反應。治療起來以底質調節為主,主要採用的措施是改良底部,改善底部海參生長環境,從而抑制海參化皮症狀。底質原因導致的化皮治療實踐起來難度大,時間長。治療過程中可在餌料中添加VC,提升海參的抗應激能力,可有效促進化皮病的治癒。
細菌引起的化皮病主要由於海參圈底的有害菌大量滋生出現黑底,海參又以底部的有機質為其主要營養,因此很容易得病。細菌性化皮治療相對比較簡單,有時2-3天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這就是市場上養殖戶會認為某種海參藥非常神,1-2天就能有效的原因。
海參育苗時的化皮,以細菌性化皮為為主,因此採用消毒並結合複合抗生素,往往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因為育苗時的水質控制比較方便,換水比較勤,因此應激性化皮的發生幾率就低了很多。同時敵害生物也可以引起海參化皮,用藥物殺死敵害生物後即可。

防治海參化皮病的“秘訣”

根據海參腐皮綜合症的病因分析,通過調查研究、分析論證,筆者認為只有有效地控制池底污染,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Vc等維生素來提高海參自身免疫力,才是防治海參腐皮綜合症的有效途徑。
秘訣一:定期向養殖池內投放沸石粉、活性碳、陶土、麥飯石等,每畝投放量為100~150㎏,利用礦物質本身微孔來吸附養殖水體中的微生物和氨氮、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將養殖池內及底質危害海參生長的病源加以吸收對緩解水質惡化,減少池底的污染程度都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秘訣二:定期向養殖池投放生石灰粉、生態保和消毒劑,每畝投放生石灰粉20~30㎏、每畝投放生態保100~200㎏,可有效地將池底的污染源和水體隔離,在池底形成一層薄薄的隔離膜,控制有毒物質大量集中發揮。也可對水體中的病源體有滅殺作用,對海參肌體也有一定的清洗消炎作用,但在投放生石灰粉時一定要注意用藥量和潑灑均勻,儘量與海參體減少直接接觸,一旦控制不好易危害參體。
秘訣三:在飼料中添加1%的抗菌素,0.001%的維生素VC,1.5%的大蒜素或1.5%三黃粉中草藥,以保證海參肌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生長。根據海參腐皮綜合病多在冬、春低溫不攝食條件下發生的特點,且發病的往往出現排髒反應,排髒後海參便喪失了攝食能力和治癒機會,因此在入冬前及早投餵藥物飼料,在混合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及中草藥,可使增加海參體內的抗菌作用,添加VC可促使海參正常生長,不致出現疾病並還有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使海參增強冬季的抗病能力,以達到冬病秋防的目的。
秘訣四:定期利用機械提水或開設增氧機,提高池水的溶氧量。通常養殖池無風時,水層溶解氧分層現象嚴重,特別是冬去春來,氣溫逐步超出水溫,表層水溫高於底層水溫,使水溫分層形成,在池內底層1~2㎝水層常常處於缺氧狀態。使用機械時或開設增氧機可造成水層的垂直流,每天提水或開增氧機2~3次,每次增氧和內循環時間要達到2~3小時,對增氧防病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秘訣五:定期投放生物製劑及有益菌,每畝投放光合細菌、有益菌等製劑3~5㎏,不僅能夠分解池水中的糞便、殘餌及死亡藻類等有機質,降低池內的氨氮含量,還可使養殖水質清潔,對改善水質底質環境,增加海參免疫力及抗病能力,防止和減少細菌性、病毒性疾病的發生和蔓延,抑制有害藻類、有害病菌的繁殖生長,都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