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原6·10群體性事件
- 發生時間:2009年06月10日
- 地點:寧夏海原縣縣城
- 原因:縣城搬遷問題
- 性質:民眾維護自己權利而發生群體事件
- 成分:縣城商販、居民、農民
- 結果:停止縣城搬遷,縣城任駐海城鎮
簡介,政府搬遷理由,地質結構,水資源,交通,發展,
簡介
政府搬遷理由
地質結構
海原縣位於阿拉善地塊以南,青藏地塊與鄂爾多斯地塊的交接部位。沿南、西華山北麓——六盤山東麓有一條活動非常強烈的大斷裂帶,就是海原活動斷裂帶。斷裂性質為逆左旋走滑斷裂帶,並長期處於活動之中。這條斷裂帶上曾發生過5次大地震,特別是1920年發生的8.5級環球大地震,是我國有史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災害最為嚴重的地震之一。海原縣城位於斷裂帶中東段,距斷裂帶4公里,地震危險隨時存在,城市發展不易建設高大建築,不易大規模開發,遷址勢在必行。
水資源
海原縣城水源主要來自南華山、閔家塘等水源地,據水利部門探測,縣城可開採利用的水資源僅為200萬立方米,並且水位越來越深,地下水越來越少。縣城的供水能力僅為每天1.2萬立方米,也就是0.218萬立方米/萬人,遠遠低於國家統一制定的中小城市0.3-0.6萬立方米/萬人的標準。而現有水源地今後的日最大供水能力為1.7萬立方米,即0.309萬立方米/萬人,僅僅能達到小城市相關標準的下限,遠遠不能滿足縣城未來發展的需要。如果從最近的固海揚水工程引黃河水,距離也有60多公里,投資巨大,難以維護。
交通
海原縣位於寧夏西南部,除109國道和京藏高速公路經過西北一角、寶中鐵路和福銀高速經過縣境東部邊緣外,縣內交通相對落後。尤其是縣城位置偏離主要交通線,既不沿邊,也不靠河,又不沿路,是典型的“三不靠”地區,交通不便,資源匱乏,招商引資舉步維艱,工業經濟滯後,難以帶動和輻射周邊地區的發展。
發展
由於交通不暢,投資環境不佳,很少有客商願意到海原投資建廠辦企業,二三產業特別是工業對一個地方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工不富,無工不強,已經成為制約海原經濟發展的“痼疾”和“痛楚”,更難以發揮一個縣城對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