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位於海南大學海甸校區一號教學樓副樓,是2009年10月由原政治與行政學院、社會科學部和原管理學院所屬的土地資源管理系合併後所組建成立的新學院,實行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社科部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運行機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隸屬:海南大學 
  • 成立時間:2009年10月
  • 院長:張治庫
  • 黨委書記:王默忠
  • 常務副院長:李德芳
學院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院長,領導分工,學院專業,土地資源管理,公共關係學,行政管理學,師資力量,發展規劃,本科專業,研究生,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基礎設施,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副院長
張雲閣、宋增偉
黨委副書記
段捷頻

歷任院長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張治庫
趙康太
曹錫仁

領導分工

院長 張治庫: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具體負責學院學科建設工作,人事工作,財務工作,外事工作。
院黨委書記 王默忠: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具體負責學院組織工作,工會工作,保密工作,統戰工作,婦女與計畫生育工作。
副院長 江紅義:分管學院科研工作,研究生教學工作,資料室工作。
副院長 周偉:分管學院MPA工作,對外交流與合作,協助院長做好學院學科建設工作。
副院長李宜釗:分管學院本科教學工作,成教工作,實驗室工作。 副書記 邢紅斌:分管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宣傳工作,紀檢工作,青年工作。
副書記 邢紅斌:分管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宣傳工作,紀檢工作,青年工作。

學院專業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設有行政管理公共關係學土地資源管理三個本科專業,其中公共關係學、土地資源管理為省級特色專業;設有政治學理論、中共黨史(含黨的建設與黨的學說)兩個碩士學位點和一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點。學院設有行政管理、公共關係學、土地資源管理三個系,並設有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設有南海區域問題研究中心、特區發展研究中心、人才評價與研究中心、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四個研究機構。管理和服務機構設有學院綜合辦公室、教研辦公室、學生工作與團委辦公室以及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中心、二級圖書分館等。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土地資源管理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資源學、管理學及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測量、製圖、規劃設計、計算機操作等基本技能,能在國土、城建、農業、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與評價、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規等工作,能適應科技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級複合型、套用型人才。
本專業主要學習土地管理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相應的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具有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_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精神;具備較強的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能力和適應相近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質。能閱讀專業英語文獻,實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成績和學位掛鈎的辦法;能熟練使用計算機。
畢業生應掌握土地資源學、管理學及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了解學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受到良好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基本訓練;掌握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土地評估、土地信息系統套用及土地開發經營的技術;具有土地利用與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夠套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測量和遙感技術從事土地資源調查、動態監測以及日常管理;熟悉國家有關土地利用與管理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土地利用與管理的發展動態;掌握資料查尋和文獻檢索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是公共管理學、環境科學技術、套用經濟學。主要課程是土地資源學、土地經濟學、土地利用規劃、土地管理、土地信息系統、土地法學、地籍管理。主要專業實驗:地籍測量、土地規劃設計、土地估價、土地信息系統套用、地圖製圖。
本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公共關係學

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紮實的公共關係專業知識和良好職業道德修養、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主要從事組織機構公眾信息傳播、關係協調與形象管理事務的調查、策劃、執行和評估等傳播管理工作的複合型公共關係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公共關係專業基本訓練,具備良好的調查研究、策劃設計、組織實施、語言表達、協調溝通等處理研究公共關係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統分析、統計分析、調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學方法。掌握公共關係的專業技能,包括調查研究、分析預測、策劃設計、組織實施、文字寫作、口頭表達、協調溝通等處理、研究公共關係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具有良好的儀表風度。接受系統的專業理論和技能的訓練與考核,具備良好的專業發展基礎和發展後勁,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了解體育、衛生和軍事基本知識,樹立終身體育觀念,掌握必要的體育鍛鍊技能,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體魄,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能夠履行建設祖國的身體要求。
主幹學科管理學、公共關係學、傳播學。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公共關係學原理、西方經濟學、社會學、公關策劃、公關實務、秘書學、組織行為學、公關危機管理、品牌戰略、企業文化與CI設計、傳播學等
本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行政管理學

本專業培養具備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知識,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街道、社會團體從事管理工作、政策研究、宣傳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行政學、政治學、管理學、法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行政學理論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會調查與統計、外語、公共寫作和辦公自動化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畢業生應掌握政治學、行政學、管理學、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特別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統分析、統計分析、調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學方法;了解行政學的理論前沿以及政治學、管理學、法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動態,接受全面系統的專業訓練,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具有從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策劃、組織、執行的實際工作能力;具備較紮實的專業需要的數學知識,掌握計算機套用技術,具備較強辦公自動化處理技能;外語達到國家統測4級或更高水平,能夠較熟練地閱讀外文專業文獻;掌握專業論文、調研報告、機關公文的寫作方法,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主幹學科是管理學、政治學、法學。主要課程為管理學原理、政治學原理、行政學、中外政治制度、行政法學與行政訴訟法學、社會學概論、總量經濟學、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國家公務員制度、組織行為學等。
本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內容編輯:wanghua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55人,其中專任教師40人,行政管理人員15人。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講師22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45% 。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9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34人,占專任教師的85%,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2人,占教師總數的30%;另有在讀博士7人,兩年後博士比例可提高到47.5%。學院專任教師已形成一支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學緣結構比較合理,具有較高學術水平與學術影響力的教師團隊。目前有海南省教學名師1人,海南大學“十佳教師”1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 第二層次人才1人。2011年9月,學院在校生1369人,其中普通碩士研究生31人,MPA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351人,本科生987人。
學院的科學研究工作正在形成新的研究特色。在研的各類科研項目30多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3項,其他部委項目1項,海南省社科基金項目13項,海南省教育廳和其他廳局項目10多項。同時,獲得省部級等各級科研獎勵10多項。

發展規劃

本科專業

我院現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公共關係學3個本科專業,在校生共1022人。從3個專業的招生、培養和就業情況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將以培養研究生為主。學院將在進一步辦好行政管理和公共關係學兩個本科專業的同時,較大幅度的調整學院的本科專業結構。
計畫於2008-2009年申辦國際政治(代碼030402)本科專業;
2010-2011年申辦公共事業管理(代碼110302)本科專業;
2013-2014年申辦勞動與社會保障(代碼110303)本科專業。
2010-2015年間,根據本科專業建設需要,有計畫地組織編寫出版相關專業的系列教材,逐步擴大我院本科專業的影響力。
通過這一時期對本科專業結構的有序調整,基本適應我院本科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發展需要。

研究生

研究生培養是我院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今後重點加強的領域。學院設定研究生專業6個,即法學門類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三個碩士專業;政治學一級學科中的政治學理論、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兩個碩士專業;還有管理學門類中的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點。目前有普通研究生49人,MPA研究生201人,師資類研究生66人。根據我院學科建設的總體部署和教師隊伍建設實際,近十年研究生學科專業發展規劃如下:
1、2008年集中力量爭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點一次申報成功,這是我院學科建設的龍頭和重中之重;同時,組織申報“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已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三個碩士點,申報成功後可覆蓋國外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三個碩士點),以及“科學社會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行政管理”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2、2010-2012年組織申報“國際政治”、“中外政治制度”、“教育經濟與管理”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同時,加強對已有碩士專業點的建設,不斷完善培養環節和途徑,努力提高培養質量。
3、2012-2014年間在積蓄力量的基礎上,組織申報“社會保障”和“國際關係”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4、2013-2015年間,要在MPA專業學位和“行政管理”碩士專業建設的基礎上,組織力量申報“行政管理”專業博士點;並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政治學學科建設的基礎上,組織申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政治學理論”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總之,近十年間研究生學科專業的建設是學院學科建設的重點,建設目標是使學院成為海南大學研究生教育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促進學科建設的健康發展。

科學研究

根據學校提出的向“教學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轉型的總體要求,我院作為研究生專業相對較多、科研力量相對較強的基層業務單位,科學研究在學院的建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要進一步提高全體教師科學研究重要性的認識,把科研工作放在與教學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充分認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是高等學校的三大基本職能,三者缺一不可。
2、積極申報各類科研項目,爭取縱向項目層次有較大提高。2008-2010年間力爭申報成功國家級項目2-3項(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基金項目等),使學院科研項目層次有實質性提高,努力增強科研實力。
3、2010-2015年間,要在縱向橫向科研項目數量有較大增加的同時(力爭每年有國家或部委級項目至少1項,省級、廳級項目5-8項,橫向項目1-3項,力爭全院年均科研經費不少於8-10萬元),有計畫的組織策劃出版一批與學院學科建設密切結合的科研成果,提高學院在國內同類院校中的知名度。
4、以推動學科發展為目標,以科研項目為紐帶,構築學科發展平台。學院的研究機構設定將以學科發展為基礎,以重要(大)科研項目為紐帶,以凝鍊學科方向為切入點來構建;研究機構設定以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特區發展、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研究等作為學院的重點。
5、實施有效的科研激勵,推動科研工作的不斷發展。學院將制定科研獎勵的實施意見和具體辦法,在學院財力允許的條件下,加大科研獎勵的力度,促進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同時,在每年年終開展評選學院科研“優秀”教師活動。

人才培養

根據學院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專業發展規劃,我院將逐步理清人才培養思路和發展格局,適應學校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型的需要。
1、學院要確立“以本科生培養為主體,以研究生教育為重點”的人才培養思路,以統籌學院人才培養的發展格局;
2、適度擴大本科生規模,在現有在校生1022人的基礎上爭取逐步增加到1500人的規模;
3、研究生培養規模應有較大發展,普通研究生在現有在校生49人的基礎上爭取逐年增加到100-150人的規模,MPA專業學位研究生爭取達到在冊300人的規模,並根據需要辦好師資班。
4、同時,在今後十年間,學院還將根據本科專業、研究生專業建設實際,尤其是海南省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適時調整人才培養事業發展規劃,以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隊伍建設

學院目前有教職工52人,其中教師39人,其他各類管理和服務人員13人。教師隊伍中教授10人,副教授7人,講師19人,助教3人。從學院的發展規模看,僅就本科生1022人與教師的生師比還是比較高的,已達27:1,遠遠超過教育部規定18:1 的要求,至少還需增加18位教師。若把近十年發展規模擴大的需要考慮進去,還需要增加的教師數量更多。按照一般編制管理的經驗分析,可以把在編教師數量控制在總編制數的90%,其他10%左右的編制可作為流動編制實施管理,以形成新陳代謝的科學機制。
1、十年間每年引進具有博士學位或副教授職稱的教師3—5人,到2017年教師總數力爭達70—80人的規模,以滿足學院事業發展對教師的基本需要;
2、要特別重視學科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的選拔和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是學院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必須給予特別關注,要制定科學的激勵和選拔辦法;要建立動態的選拔、培養、使用和業績評定等管理機制,促進中青年學術骨幹的健康成長。
3、加強學科創新團隊的建設,促進學院各學科有序、協調的發展。為此,學院在政策引導、管理激勵、資源配置和條件滿足等舉措上將特別側重於創新團隊的培育和建設。
4、加強與國內、國際同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教師隊伍的良性發展。鼓勵教師以文會友參加學術會議,進行短期學術交流或學術訪問;有計畫地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學院講座和交流。
5、鼓勵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提高學歷層次。學院將在執行學校有關管理辦法的同時,儘可能提供各種方便。

基礎設施

圖書分館的建設。一是面積狹小的問題將在學校社會科學學部大樓建成時基本解決;二是圖書資料建設將在每年的經費預算中給予列項,滿足最基本的發展需要。
MPA專業學位點專用教室和案例討論室的建設,將在社會科學學部大樓建成時基本解決;要努力實施過渡性解決辦法。
實驗室建設。一是建設“電子政務實驗室”;二是建設“公共管理多功能綜合實驗室”;三是建設“公共關係策劃模擬實驗室”。
教師工作室建設。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爭取在社會科學學部大樓建成時實現教授一人一間、副教授兩人一間、講師四人一間的規劃目標。
辦公條件改善和建設。辦公條件和相關設施達到學校設計的標準,比較好的滿足學院發展的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