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南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海南島東南部的
陵水、
瓊中、
保亭、
萬寧4縣(市)交接處,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9°41´38″~110°4´46″、北緯18°38´42″~18°50´22″之間,總面積37900.00公頃。
地形地貌
海南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熱帶地區邊緣,屬中山地貌,總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在50~1499米之間,最高峰為三角山。成土母岩為花崗岩和閃長岩,土壤自低海拔向高海拔延展發育著黃色磚紅壤(海拔300米以下)和山地黃壤(海拔300米以上)。
氣候特點
海南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屬於東亞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區,年降雨量充沛,降雨量1870~2760毫米,乾濕季節劃分明顯,8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10月的雨季;而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為旱季。年均溫度20.8℃,最熱月均溫23.9℃,最冷月均溫16.3℃。
資源情況
植物資源
截至2016年,海南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保護完好的自然環境孕育著豐富的熱帶森林植被,分布著島內自下而上的典型地帶性森林植被,有低地雨林、山地雨林和山頂矮林,其間還有季雨林、常綠闊葉林等。並記錄有維管植物239科959屬2116種,大型真菌16目35科112屬281種。記錄有植物3716種,僅蘭花就多達250種,內有米花木、海南楊桐、
陸均松、
海南鵝掌柴、鈍齒木荷、水石梓、
狗骨柴、華南毛柃、
五列木、
雞毛松10種植物為優勢種。
動物資源
截至2016年,海南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脊椎動物36目98科360種,其中獸類46種、鳥類166種、爬行類72種、兩棲類33種、魚類43種。有
蟒蛇、南山鷓鴣等6種和
水鹿、
銀胸絲冠鳥等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動物40種。另有一級重點保護物種
金斑喙鳳蝶。
主要景點
小妹水庫
小妹水庫是陵水河的上游段,地處吊羅山,1959年,曾籌備建設,直至1966年1月才動工興建,為均質土壩,壩頂長280米。1967年,秋完成隧洞開挖和溢洪道進口段。幾經周折,1970年,冬續建,採用水中倒土築壩,後改加機械壓實,灌區同時建設並部分發揮效益。1974年,初步完成三大工程。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發電等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庫。
楓果山瀑布
楓果山瀑布位於吊羅山區的西北面,又是整個吊羅山區的邊緣處,楓果山可以說是海南最大的瀑布群了,全長1.5公里,由10級瀑布組成,最大的楓果瀑布落差達150多米,幅寬30米,雨季寬達60米。由仙淚瀑、冰心瀑、思歸瀑、彩虹瀑組成,號稱“海南第一瀑”,橫跨千丈峽谷,縱越百米山澗。
石睛瀑布
石睛瀑布離觀景台約5.5公里。石睛瀑布高約30米,是多疊瀑布,雨季幅寬可達4.5米,由兩個崖隙噴涌而出,如蛟龍吐水,瀑布穿達亂石而下。
開發建設
品牌建設
1998年10月,成立省級國家森林公園。
1999年5月,經原國家級批准升格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基礎建設
海南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旅遊服務設施完備,1997年開發度假村,修建了楓果樹瀑布、大理瀑布、石睛瀑布、河谷聽泉、吊羅後山原始森林等景點的簡易旅遊步行道,完成了部分景點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建設,形成了幾個旅遊熱點景區和熱點線路。2008年再次對度假村進行改造。
2009年,實施通暢工程建設,完成了通往度假村高山湖、瀑布等重要景區景點,共33.5公里道路硬化改造工程。並修建了吊羅中心大道。
交通線路
交通
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距海南東線高速公路陵水出口20千米,距省會海口市217千米,距國際旅遊城市三亞市80千米。
路線
路線編排:吊羅河谷聽泉—楓果山瀑布—石睛瀑布—托南日瀑布—吊羅山風情小鎮—小妹水庫—苗王墓—觀景台—姐妹瀑布。
歷史人文
傳說
相傳,古時吊羅山森林繁茂,雨水豐沛,後來由於人們開採燒炭、伐木建屋,最終造成吊羅山區十年九旱,為了拯救百姓,一位名為南喜的苗族青年踩刀梯,攀到1499米高的山峰上為百姓求取能夠降雨的神鑼。他的精神最終感動了七仙女中的小妹,她帶著神鑼與南喜一起將神鑼吊在村寨的鳳凰樹上,敲鑼集雨。此後,人不在濫伐樹木,吊羅山年年風調雨順,因此得名吊羅(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