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鄭傳寅卷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鄭傳寅卷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鄭傳寅卷》是2017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鄭傳寅卷
  • 作者:康保成主編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1日
  • 頁數:42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3479210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鄭傳寅卷)》收錄作者鄭傳寅發表在《文藝研究》、《北京大學學報》、《武漢大學學報》、《湖北大學學報》、《汕頭大學學報》、《戲劇藝術》、《戲曲藝術》、《戲曲研究》、《中華戲曲》、《戲劇》、《江淮論壇》等刊物上的論文33篇,內容涵蓋戲曲史、戲曲理論的諸多層面,如戲曲起源、戲曲何以晚出、戲曲何以勃興於元、近代戲曲史的跨度及分期、戲曲與傳統文化、戲曲與外來文化、戲曲形態、戲曲的文化品格等,均有較深入的論述,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

圖書目錄

前言
以夢釋戲的心理分析方法臆說
一、因情成夢
二、因夢成戲
三、情痴而幻
四、戲與夢同
五、人生如夢
色彩習俗與戲曲舞台的色彩選擇
一、戲曲舞台色彩選擇的特點
二、戲曲舞台色彩的表現功能
三、戲曲舞台色彩表現功能的獲得
隆禮貴義的倫理精神與古典戲曲的道德化傾向
一、捨生取義的浩然正氣
二、善惡分明的人物形象
三、藥人壽世的教化功能
文化之謎:血污中的燦爛文明——試論戲曲勃興於元代的原因
一、諸說獻疑
二、我之淺見
悲喜沓見離合環生——古典戲曲審美形態的優長與缺失
一、戲曲分類批評的幾種主要方式
二、關於古典戲曲中有無悲劇的爭論
三、西方戲劇審美形態的優長與缺失
四、古典戲曲審美形態的優長與缺失
中國戲曲晚熟的原因新探——兼評古典文學研究中的“經濟決定論”
一、“經濟決定論”的困境
二、“並不是只有經濟狀況才是原因”
三、戲曲晚熟與傳統文化生態
四、戲曲晚熟與文化平民化進程
中國古典悲劇二題
一、悲劇人物
二、悲劇快感
古典戲曲時空意識論
一、古典戲曲所表現的時空意識
二、古典戲曲所表現的時空關係
三、古典戲曲時空意識的形成
新時期戲曲文學創作的成就與缺失
一、文學視野中的戲曲史
二、思想蘊涵的深刻性與豐富性
三、戲劇情境的生動性和人物形象的鮮明性與獨特性
四、詩性品格的弱化與喪失
論元人雜劇中的“貪淫破家”悲劇
一、“貪淫破家”悲劇的社會文化背景
二、中外文學對婚外情的不同態度
三、“貪淫破家”悲劇的男性中心主義立場
四、“貪淫破家”悲劇對人性弱點和納妾制度的批判
戲曲程式的文化蘊涵與歷史命運——兼論現代戲曲符號體系的建構
一、現代戲曲符號體系建構的滯後性
二、戲曲程式的本質特徵
三、戲曲程式與“法式古人”的文化取向
四、戲曲程式的作用與“暫時”性
五、戲曲程式與戲曲特色的保持
《小孫屠》:元南戲中的“貪淫破家”悲劇
一、《小孫屠》的作者及其悲劇性
二、《小孫屠》對妓女制度的批判
三、《小孫屠》的婚姻家庭觀
四、《小孫屠》對吏治腐敗、社會黑暗的揭露
《張千替殺妻》雜劇斛律
民俗與戲曲的俗文化品格
一、戲曲屬於俗文化
二、戲曲對民俗的承載
三、民俗的地域差異與戲曲形態
四、戲曲對民俗活動的依賴
儒家文化的歷史地位及其對古典戲曲的影響
一、儒家文化在傳統文化體系中的突出地位
二、史官文化與古代戲曲的題材選擇
三、儒家倫理道德觀念對戲曲的滲透
節日民俗與古代戲曲文化的傳播
一、節日在民眾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節日娛樂與歲時宴集聚戲之俗
三、節日民俗環境與戲曲文化的傳播
四、節日民俗與戲曲文化形態
古典戲曲大團圓結局的民俗學解讀
一、通說質疑
二、傳統思維模式與戲曲的圓滿之美
三、循環發展觀念與戲曲的圓滿之美-
四、尚圓習俗與崇尚圓滿的審美取向
精神的滲透與功能的混融——宗教與戲曲的深層結構
一、裝神弄鬼與戲曲表演
二、因果業報觀念與戲曲結構模式
三、宗教幻想與戲曲情節的傳奇性
四、形神二元論與戲曲的傳神特色
西學、國學與20世紀的戲曲學
一、西學與20世紀的戲曲學
二、國學與20世紀的戲曲學
南戲體例“輸入”說質疑——以《張協狀元》與《沙恭達羅》為例
一、《張協狀元》與《沙恭達羅》之同
二、《張協狀元》與《沙恭達羅》之異
古代戲曲中的宗教劇及其特點
一、古代戲曲中有宗教劇但不夠“純粹”
二、戲曲宗教劇不夠“純粹”的原因
中國與印度戲劇體例“逼肖”說質疑
一、中印戲劇體例“逼肖”說的提出
二、中印戲劇文體貌同而實異
三、結語
《牡丹亭》與宗教智慧
一、《牡丹亭》的劇情建構與宗教智慧
二、《牡丹亭》的人物形象塑造與宗教智慧
三、《牡丹亭》的藝術魅力與宗教智慧
新編崑劇《公孫子都》斜律
地方戲如何進行跨文化傳播——以川劇高腔《慾海狂潮》為例
一、奧尼爾及其《榆樹下的欲望》
二、改編之作《慾海狂潮》的貢獻
三、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關於《慾海狂潮》的結尾
歷史劇四題
一、歷史劇概念的傳人
二、戲曲歷史劇在世界劇壇上的地位
三、對改革開放30年戲曲歷史劇創作的總體估價
四、關於戲曲歷史劇的研究
元代宗教劇的蘊涵及遊戲品格
一、元代宗教劇的蘊涵
二、元代宗教劇的遊戲品格
地域性·鄉土性·民間性——論地方戲的特質及其未來之走勢
一、地方戲眾多是戲曲的獨有景觀
二、戲曲“地方化”發展模式的生成
三、地域性、鄉土性、民間性是戲曲的重要特徵
四、“地方化”與戲曲的生命力
五、地方戲“趨同”沒有出路
“跨文化京劇”的歷程與困境
一、“跨文化京劇”劇目考索
二、“跨文化京劇”的歷程
三、“跨文化京劇”的困境
論元雜劇中的佛教劇
一、藏傳佛教在元佛教劇中缺位
二、元代佛教劇主要描寫禪宗生活
近代戲曲史的跨度及其分期問題
一、關於近代戲曲史的跨度
二、關於近代戲曲史的分期
三、結語
論戲曲形態的多樣性
一、古典戲曲與現代戲曲
二、南方戲曲與北方戲曲
三、漢族戲曲與少數民族戲曲
論近代戲曲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特點
一、近代戲曲的發展歷程
二、近代戲曲的主要特點

作者簡介

鄭傳寅,197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武漢大學藝術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武漢大學中文系主任、武漢大學藝術學系主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曾兼任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副會長;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招標項目、湖北省文藝研究重點招標項目;曾獲教育部科學研究(社科類)優秀成果獎、湖北省人民政府社科優秀成果獎、武漢市人民政府社科優秀成果獎;在海峽兩岸出版專著《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中國戲曲文化概論》《古代戲曲與東方文化》,出版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歐洲戲劇史》(與黃蓓合著),主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材《中國戲曲史》;在《文藝研究》《北京大學學報》《江漢論壇》《江淮論壇》《武漢大學學報》《東南大學學報》《湖北大學學報》《戲劇藝術》《戲劇》《戲曲藝術》《戲曲研究》《中國文化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曾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