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陶瓷之路》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上陶瓷之路
- 作者:梅彬
-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84785
- 定價:36.00 元
《海上陶瓷之路》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彬。
《海上陶瓷之路》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梅彬。內容簡介 《海上陶瓷之路》梳理了我國海上貿易的源流,講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衰,海上絲綢之路與陶瓷的關係,闡發了中國外銷陶瓷的主要產地和貿易情況,以及瓷器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貢獻。同時匯總了近年來對中國外銷陶瓷的考古發現,以及世界各大博物館對中國陶瓷的...
《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是2017年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傑忠。作者簡介 郭傑忠,男,中共黨員,景德鎮陶瓷大學黨委書記。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畫指導專家,人選江西...
“海上絲綢之路”又被稱為陶瓷之路、香藥之路。在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之際,海內外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鄭和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對張謇的“陸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尤其是經濟貿易的迅速發展,超過了傳統的騎著駱駝在沙漠中行進的“陸上絲綢之路”。鄭和的“海上絲綢之路”傳播了中國的絲綢文化,是繼“陸上絲綢...
潮州作為宋代的廣東瓷都,其中心產區就在潮州城四圍。如今,潮州已獲“中國瓷都”稱號,全市有相當大規模的陶瓷生產。潮州陶瓷是潮州文化的一部份,自晉以來已有深厚的根基,使潮州成為廣東宋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一環。歷史文化 潮州陶瓷,歷史悠久。從境內陳橋村貝丘遺址中,可以看出,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
歷代對外貿易的商品,都以陶瓷為人宗。全國各夫名窯的瓷器多雲集廣東,從這罩出口世界各地。廣州作為古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始發港而歷久不衰。基於許多有利條件,廣東省內集中了大批精美的陶瓷器。富商人賈、官吏豪紳的喜愛和收藏,客觀上保護了人量的陶瓷珍品。對外貿易的發展,也有力地促進了廣東古代陶瓷生產的...
《海上絲綢之路的陶瓷》是一本2022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德】 吉樂。內容簡介 作為一個德國人,吉樂在20世紀90年代邂逅宋代瓷器,自此入“坑”。30餘年借著工作之便走遍世界各地,廣泛搜羅各國的中國外銷瓷,並孜孜不倦地追蹤它們曾走過的世界之旅,力圖還原這迷人的物件在全球化過程中所扮演...
本書廣泛蒐集國內外沉船資料,對照各類陸地遺址出土的陶瓷器遺存,圖文並茂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國古代陶瓷經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銷的歷程及階段特徵,揭示了中國古代海洋文明變遷的歷史及不同階段中國在世界海洋文明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展示窯址資料的基礎上勾畫出中國古代外銷瓷業生產變遷的脈絡,並以個案的形式討論了...
《香茶陶珠 廣東特產及其文化交流之路》主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莞香、茶葉、陶瓷、南珠以及懷集燕窩、肇慶端硯、雲浮石材等,概述其發展歷史、生產製作工藝及對外貿易情況等,以此展現“海上香料之路”、“海上茶葉之路”、“海上陶瓷之路”的“前世今生”。圖書目錄 第一章 香——莞香之路 一、莞香探秘 二、香市輝煌 ...
唐初,東山島漸成聚落,地產魚鹽,為漳南通海門戶,是唐代海上。宋元以來,東山港成為“陶瓷之路”必經之路,濱海之民多次集資建造。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於東山島銅山築城置水寨,設守御千戶所,隸鎮海衛。明景泰年間(1451~1456年),東山島設僉事1人,武官兼理民政。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東山島設“...
陶瓷貿易的主要線路:一是沿著著名的絲綢之路,從陸路銷往中亞細亞。波斯乃至地中海沿岸地區。另一條從海路自廣州繞馬來半島,經印度洋達波斯灣,遠到地中海及非洲的埃及,被稱為“海上陶瓷之路”。在過去的千餘年裡,中國陶瓷通過各種渠道輸往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和澳洲的許多地區,對這些地區的物質文化發展和社會...
福建東南沿海古為“海上絲綢之路”(又稱“海上陶瓷之路”)。由於種種原因,福建大批輸出的陶瓷器有一部分未能到達預定的港口和地點,而是隨著失事、遇難的船隻沉沒于海底。連江縣東洛島與正在沉船考古的平潭縣嶼頭鄉碗礁海域,都有運輸陶瓷器船隻失事、遇難於此。中新社景德鎮10月21日電 (記者 王劍)清康熙青花八開光...
上林湖越窯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帶,為東漢至宋(1世紀—12世紀)越窯青瓷的中心產地,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航點之一,朝廷先後在此設立貢窯和置官監窯,大量燒制秘色瓷。上林湖越窯遺址的唐代地層,出土的產品質量較高,少數盞、盤類器物內腹,都刻有四葉對稱的荷葉紋;而五代地層,少量...
移民文化,造就了兼容並蓄、善於開拓的精神;圍墾文化, “滄海變桑田”的創業史,錘鍊出了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青瓷文化以及衍生的 “海上陶瓷之路”,塑造了能商善賈、精工細作的精神。 “農商皆本”的觀念,“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深深地滲透到了慈谿人的骨髓里。秉承誠實能幹、吃苦耐勞、富於創業的特質,...
筆架山宋窯是我省歷史上重要的陶瓷基地,即出現百窯村的局面,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始發地之一。解放後曾多次發掘,出土大量的宋代陶瓷器。尤其是十號窯,長80米,寬3米,為全國古窯所罕見。能製造高級的青瓷、白瓷和精巧的瓷像,經歷代不斷地發展,以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罄而著稱。潮州出土的青瓷...
唐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開闢,長沙銅官窯可謂功不可沒。歷史源起 長沙窯是在岳州窯的基礎上,受唐三彩和波斯、大食(即今阿拉伯國家地區)、伊斯蘭教、佛教藝術的影響而逐漸創造形成的一種獨具特色的釉下彩陶瓷工藝。早在東漢時期,岳州窯的早期青瓷就已向長沙窯區擴展。自東漢至唐,岳州窯全部燒制青瓷(包括褐釉和褐釉...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一共發掘整理了12座斜坡式龍窯,並按照順序編號為Y1至Y12號窯。筆架山潮州窯產出瓷器分布地域廣、數量大,是宋代海上陶瓷之路的主要產品之一,既體現了廣東宋代瓷業生產中的較高水平,又凸顯了其在中國的外銷瓷器中占有的重要位置,也是潮州打造“中國瓷都”的一面金字招牌。2001年,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海上陶瓷之路,是客觀存在的。而海上陶瓷之路這一名稱,則是由三上次男教授,以著書立說的方式,首先提出來的。他不僅賦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時代性,而且為日本戰後海外經濟發展,找到了一條自古以來中國的海上貿易通道和貿易港,從而為日本財團所利用,遠把豐田汽車等產品遠銷到西亞和北非,甚至在阿曼蘇丹國的村鎮,都能...
• 《“海上陶瓷之路”的演進與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求索》,2017;• 《廣彩在海絲文化中的特質研究》,《中國陶瓷》,2018;• 《海上絲綢之路對清代民間廣彩陶瓷設計的影響》,《包裝工程》,2018;• 《當代陶藝的傳承與融合》,《中國陶藝家》,2016;主要作品 胡宇藝術創作 社會任職 工作經歷 • 2022....
夾耳蓋罐是公元800年前後的新產品,是隨著海上陶瓷之路的興起而出現的,是海上陶瓷之路興起的標誌性產品。科研成果 據相關資料顯示,南窯遺址的發掘有六大科研成果。將世界瓷都景德鎮的制瓷歷史向前推進了200年。此前的考古資料顯示景德鎮最早的瓷業遺存是晚唐五代生產青瓷的湖田窯、黃泥頭窯和蘭田窯窯址。而此次發掘...
在歷史上,中國著名的瓷器就是經由“海上絲綢之路”銷往各國,所以這條線路也被稱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由於船的裝載量大,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裝載上萬件瓷器,因此在文物市場上有“一艘船十個墓”的說法。分類 基本介紹 “海撈瓷”中國歷史上外銷瓷的一個分類。對於無數收藏者來說,海撈瓷即神秘...
古窯址的發現為判定東南亞出土的中國德化瓷器的窯口和斷代提供了確鑿的實物佐證,為研究海上“陶瓷之路”,陶器外銷和宋元時期中外貿易友好往來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見證。 屈斗宮古瓷窯址,位於泉州市德化縣城東南隅的寶美村破寨山西南坡上,因窯址附近昔有屈斗宮小廟而得名。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
唐代史書記載,唐代與外國的交通有七條路,主要是兩條:安西入西域道、廣州通海夷道,即“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唐代商業的繁榮不僅從長安體現出來,在東南的揚州也更是如此,揚州時有“雄富甲天下”之美名,否則就不會有李白之“煙花三月下揚州”,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如果說陸上“絲綢之路...
⑤海上陶路之起點:唐代銅官窯的產品通過水運,從湘江入長江,經揚州、靖江、寧波口岸開闢了一條通往南亞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目前已有伊拉克、泰國、巴基斯坦等17個國家發現了當時的產品。⑥一誠大師:1927年出生於望城,1949年在洗心禪寺出家,法名一誠。現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⑦...
34.2015年《韓江流域古陶瓷遺存與海上“陶瓷之路”開拓》發表於《海絲潮聲》論文集(文化走廊出版社)35.2016年《論汕頭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關於開埠文化歷史建築的“保育”與“活化”》發表於《汕頭大學學報》第2期。36.2015年《粵東海上“陶瓷之路”溯源——韓江流域唐宋古陶瓷遺存與海上“絲綢之路”開拓研究》...
越窯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越窯的燒造史自東漢一直持續到南宋,長達1100餘年,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極崇高的地位,慈谿上林湖集我國青瓷發祥地、“唐宋瓷都”、“海上陶瓷之路”始發地和“秘色瓷”中心產區於一身,是中國最重要的古代瓷窯址之一,2006年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青瓷文化是慈谿地域...
雷州窯業也久負盛名,隋唐窯址就不少,宋元雷州陶瓷業相當興旺,遂溪、廉江、海康等地均有大窯址,且多分布在海運方便的河岸、海邊,產量大,非當地所能消費,於是大部分外銷東南亞各地。海上絲綢之路或稱陶瓷之路成為雷州海洋文化一個強大載體。宋元以來入居雷州閩潮商人,為雷州文化注入更多海洋文化成分。宋代雷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