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三棱藨草(× 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 (Tang & F. T. Wang) Tatanov)為莎草科藨草屬的植物多年生挺水或濕生草本植物。稈散生,高20-100厘米;鞘膜質,最上一個鞘頂具葉片;苞片一枚,為桿的延長;側枝聚傘形花序假側生,小穗卵形或長圓形,密生多數花;花果期6-9月。
海三棱藨草是中國的特有種,分布在河北、江蘇、長江口諸島嶼等地。海三棱藨草既能適應潮水的淹沒,又能適應退潮後太陽的暴曬,為旱生植物,其耐鹽性和耐淹性較強,適宜在中度鹽漬化土上生長,繁殖方法一般為種子繁殖或地下球莖繁殖。
海三棱藨草具有消減波浪、固灘護堤和促進泥沙沉降的作用,其固碳能力也比較強,還為河口灣提供了大量碎屑,有利於維持河口生物多樣性,亦是濕地水鳥的棲息地。海三棱藨草在長江口濕地常成大片分布,群落外貌整齊,季相明顯,在生長期呈現出一望無際的綠色景觀。此外,海三棱藨草的營養價值較好,可用作家畜家禽的飼料,其莖可造紙或編席,但由於面積小,一般未很好利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生長習性
繁殖方法
- 無菌苗萌發:採用破除部分種皮的海三棱藨草成熟種子作為外植體,消毒後接種於萌發培養基中,培養溫度為25-32℃,培養周期為28-32天。
- 增殖獲得叢生芽:挑選生長健壯的無菌苗轉入增殖培養基,所述的增殖培養基為MS+6-BA(1.0-3.0)毫克/升+TDZ0.002毫克/升+IBA(0.1-0.3)毫克/升,培養溫度為25-32℃,培養周期為28-32天。
- 壯苗培養:將增殖後的叢生芽轉入壯苗培養基中,所述的壯苗培養基為1/2MS+6-BA(0.0-0.5)毫克/升+IBA(0.0-0.05)毫克/升,培養溫度為25-32℃,培養周期為26-30天。
- 生根培養:將壯苗後的組培苗以單芽的形式轉接入生根培養基中,所述的生根培養基為1/2MS+IBA(0.05-0.5)毫克/升,培養溫度為25-32℃,培養周期為18-23天。選用底面積約為:120平方厘米的大容器,培養密度為每瓶25株。
- 溫室移栽:將生根培養的完整組培苗移栽入基質中,所述基質由珍珠岩、草炭和蛭石組成,其體積比為1:1-2:0-1,待新葉發出,基部根系與基質形成土球狀,再次移栽入可降解穴盤中
- 濕地種植:在可降解穴盤中生長半月以上,再次挑選健壯一致、高度在20厘米以上的種苗,與可降解穴盤種植於濕地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