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浮雕青花釉里紅人物故事紋獸耳瓶
- 外文名:Embossed blue and white glaze red figures story lines beast ear bottle
- 年代:元代
- 規格:口徑:18.2cm;底徑:21cm;高:40cm
青花釉里紅,人物故事圖,
青花釉里紅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繪圖案花紋,然後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下彩。釉里紅,是指用銅的氧化物(銅花)為著色劑配製的彩料,在坯體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繪紋樣,再蓋一層青白釉,然後裝匣入窯,經1250C~1280C的強還原焰氣氛,使高價銅還原成低價銅,呈現嬌妍而沉著的紅色花紋。
釉里紅是我國的傳統釉下彩裝飾之一,它是用銅作著色劑的色料在坯體上描繪各種紋樣,然後施透明釉經過高溫還原氣氛燒成,在釉里透出紅色的紋樣,故稱“釉里紅”。 因燒成合格品很困難,故其產品極為名貴。釉里紅有單獨裝飾的,但大多數與青花相結合在一起進行裝飾而稱為“青花釉里紅”。其特點既有青花的“幽靚雅到致,沉靜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紅的渾厚壯麗,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樸實的藝術風格。因此,青花釉里紅瓷成為我國珍貴的品種之一。
據《宋史》記載,我國在宋代已有“紫花坐墩(即釉里紅)的生產,但未見有宋代釉里紅產品出土或傳世,就連元代的釉里紅也十分罕見。青花瓷起源於唐代,釉里紅瓷起源於元代,兩者組合為青花釉里紅瓷是元代:根據已發現的文物資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紅器(公元1338年),既是釉里紅器有明確紀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里紅器起源的物證。
把青花與釉里紅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為一個新的藝術精品,這是元代景德鎮陶瓷藝人的一項創造性成就。釉里紅顏料只有塗布達到一定厚度才能呈紅色,而且一旦呈色,顏色都比較濃,因此它不能產生顏色深淺的層次變化。青花的呈色,類似於水墨畫,隨著顏料塗布厚度的變化,可以產生由淡到濃的各種顏色效果。因此,青花彌補了釉里紅呈色層次變化的不足,而釉里紅則豐富了青花瓷的色彩。從燒成技術上看,要得到好的釉里紅和青花顏色,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燒成制度下進行。要將兩種顏料在統一的燒成制度下燒成,必須尋找在同一制度下燒成的釉里紅配方和青花配方。即使在現代的九十年代,用柴窯燒制青花釉里紅瓷,仍然需要熟練的燒窯師傅才能掌握窯爐氣氛,且不能大量生產。而用現代測試手段,用煤氣燒制青花釉里紅瓷,也是在九十年代經過專家科研課題組才完成的項目,且只能小批量生產。
青花釉里紅瓷不僅在工藝上體現它的名貴與成就,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青花釉里紅藝術瓷是素雅與艷麗的和諧統一。它猶如牡丹,葉青花紅,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它的色調比重具有廣泛的可變性,或濃汝淡抹,或寫實寫意,都意境深遠,巧奪天工,這正是中國儒、釋、道以及伊斯蘭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體現。
人物故事圖
在傳世與出土的元青花瓷器中,除一批繪有飛禽瑞獸、花卉蓮池等構圖嚴密、筆法工整,且體量頗大的製品甚為精美外,另有一類繪有人物故事圖的器皿同樣美輪美奐。據考,元青花瓷器上的這類人物故事圖主要表現元代雜劇中的某個劇情,帶有此類裝飾的器皿傳世數量遠較前一類少,目前已發表的十餘件作品,除部分國內收藏外,大多流散在世界各地。
元代是蒙古人先後吞滅了西夏、金,又經過長達四十年的對南宋戰爭後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儘管有元一朝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激烈,但元世祖忽必烈乃至其後的幾任統治者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採取的措施,使中原地區在遭受戰爭重創之後的幾十年里經濟有所發展,社會趨於穩定,繼而出現了“自中統至今五六年里,外侮內叛繼繼不絕,然能使官離債負,民安賦役,府庫粗實,倉廩初定,鈔法初行,國用粗足,官吏逆轉,政事更新”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蒙元政府是外來的,進入中原地區後,要顧及的方面很多,這就使得有元一朝不僅未能像其他朝代在禮樂制度上取得強有力的控制,相反創造了一個宜於戲曲繁榮生長的、比較理想、比較寬鬆自由的人文條件。再加上建元後的幾十年里科舉廢除,大批文人投入戲曲創作,於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產生了數量眾多的作家與作品,開啟了中國戲曲創作繁榮昌盛的局面。據元《錄鬼簿》、元末明初《續錄鬼簿》、明洪武《太和正音譜》等有關著作的記載,元代雜劇作家有近百人、作品有近千部之多,元代雜劇的興盛由此可知一斑。遺憾的是其中大部分只是劇目名稱,完整的劇本則不多。元代青花瓷器上的人物故事圖主要取材於當時盛行的戲曲,特別是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