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本來多聚散

浮世本來多聚散

《浮世本來多聚散》是一部由蔡丹君所著書籍,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浮世本來多聚散
  • 作者: 蔡丹君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
  • 頁數:384 頁
  • 定價:6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171833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

內容簡介

張愛玲的散文《天才夢》中寫道:我三歲時能背誦唐詩,還記得搖搖擺擺地立在一個滿清的遺老遺少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眼看著他的淚花滾落下來。
大唐盛世,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由盛及衰,輝煌氣象煙消雲散。唐朝的詩人,親歷世事滄桑,風雲突變,聚散離 合,起跌浮沉,諸多極致的人生滋味,體會得尤為深刻。
這本小書並不是研究唐詩的學術著作,也不是詩歌賞析或詩評,而是從知人論世的角度,把唐詩納入詩人的一生際遇,納入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詩人的故事中尋根溯源,探尋他究竟是以什麼樣的精神力量,來對抗生命的無常。
孤獨是唐詩中常見的意象,但又不盡相同。李白的孤獨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杜甫的孤獨是“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劉禹錫的孤獨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李商隱的孤獨是“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孤獨,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常態,美學的本質,就是孤獨。

作者簡介

蔡丹君,湖南株洲人,北京大學古代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後,現就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出版著作:《從鄉里到都城:歷史與空間變遷視野中的十六國北朝文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2019年6月;《簡明中國文學史讀本》(合著),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年7月。《見南山:田園詩史話》,商務印書館即將出出版。

目錄

誰見幽人
序•從唐詩中尋找孤獨的答案
壹•花間一壺酒
在這個繁華的京都,雖然是滿眼人煙,卻並沒有依傍交心之人。手持一壺酒,卻邀不來一個朋友。他邀請月亮共飲,然而月亮以亘古以來的沉默拒絕了他的要求。
貳•孤雲獨去閒
傍晚是自然界晝與夜的分野,是人世間群居與獨處的分野,是心中喧譁與孤寂的分野。唐代傍晚,催生了多少以“暮歸”為背景的孤獨。
叄•恨無知音賞
當別離總是比相聚更多,能夠填補不圓滿之感的,只有對於重逢的深深期許。
肆•天地一沙鷗
回顧一生,仿佛是天地之間一隻渺小的、孤獨的沙鷗,辛苦地飛去飛來,卻不知道何去何從。
伍•獨釣寒江雪
這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只有孤獨的人才會去發現。
惆悵舊歡
陸•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隱並不打算告訴我們事情的真相,只是傳達出一種愛情求之不得的苦痛和孤獨感。
柒•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有一種先驗的敏感,他的孤獨感往往比別人來得更早、更透徹、更深刻。“斷無訊息石榴紅”,是謎底揭曉之後的遺憾。“只是當時已惘然”,則是在愛情的開始,就預料到了必將悔恨的結局。
捌•浮世本來多聚散
那是秋風吹動桂花樹的聲響,不是你起來的聲音。我再也等不到你了
聚散有時
玖•世事兩茫茫
他並不知道,今夕竟是最後的相逢,自己再也回不到長安了。在這樣的亂世里,一別之後,永隔山嶽。
拾•把君詩卷燈前讀
孤獨的人,會不厭其煩地將自己在異鄉的生活細節,悉數告訴朋友,希望得到對方的回應。在寫下這些文字,寄出這些期待的時候,孤獨之中便會感覺到跨越空間的溫暖陪伴。
拾壹•巴山楚水淒涼地
我看到你的帆,逆湘江而上,轉過一座山。誰料,從此你從我的生命中消失了。十四年後歸來,剛正耿直之氣仍在,只是增添了無盡的孤獨與悲涼。當年一起看桃花的柳宗元,沒有能夠看到今日的玄都觀,劉禹錫是隻身回到長安的。
拾貳•空山松子落
思念的深情再次歸於平淡,消散於滿山落葉之中。偌大的滁州,唯一人可懷。
天涯倦旅
拾叄•願作鴛鴦不羨仙
熱鬧是偽裝的,社交是被迫的,偌大的城市中,找不到真正能夠相識相知的人,人人都是城市中的陌生人。
拾肆•孤城遙望玉門關
在隴右邊塞,酒和音樂是悲壯與孤獨的引子,它們讓人沉醉於剎那的美麗和歡縱,忘卻戰爭的慘烈和行戍的孤獨。
拾伍•漂泊西南天地間
既然賢達與愚鈍之人同盡黃土,那么自己流落天涯,音書斷絕無人問津,也就任由它這般孤獨寂寥吧。
拾陸•夕貶潮州路八千
他以這樣一種荒誕而幽默的方式,來破解這次貶謫之旅,也是整個人生的苦難之旅。而荒誕和幽默的自我表演之下,是他那顆耿介執拗的孤獨之心。
拾柒•舊時王謝堂前燕
存活於唐詩中的“紙上金陵”,已成歷史空間中的幻滅之城,是唐人走不出的六朝聲色,又是現實中進不去的長安鏡像。
人生獨行
拾捌•燈下草蟲鳴
一個渺小的、無力的、孤獨的生命,既自我否定,又倔強堅持。
拾玖•天長地久有時盡
活著的人通過夢見死去的人,來紓解內心的痛苦和孤獨。如果死者的魂魄不願意入夢而來,則是對尚存者極大的折磨。
貳拾•日暮鄉關何處是
對於漂泊的遊子而言,身在異域時,那些歡快的時刻中也浸透著孤獨的底蘊。這些承載童年和故鄉記憶的景致風物,在旅人的眼中消失,又在記憶中重現,成為慰藉鄉愁之孤獨與傷感的唯一解藥。
貳拾壹•人生代代無窮已
張若虛是少年的你我,《春江花月夜》是青春覺醒的孤獨。這孤獨,見宇宙,見眾生。
參考文獻
附錄各章節詩文篇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