浭陽書院原建於豐潤城內南關村,後遷建於東關,始建年代無考。
簡介,歷史,碑記,
簡介
浭陽書院原建於豐潤城內南關村,後遷建於東關,始建年代無考。
清朝入主中原後,推行尊儒重教政策,科舉選材,各地紛紛建鄉學、設私塾,豐潤枕燕山、環浭水(還鄉河),近臨京都,深蒙“文教之澤”,且豐潤自元魏以來,便能人輩出,科第蟬聯,文化昌達,故此縣內設塾建學之風更盛,如顯赫清初的豐潤望族之一——曹氏家族就自辦有蘋婆書院。
歷史
受崇文重教之風影響,浭陽書院在清代幾經整修,茲列舉如下:
一、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重修。時知縣吳慎在任。吳慎,四川夾江縣人,丙辰進士,乾隆十八年任豐潤知縣。他有文采,深諳豐潤掌故,常與縣內賢人雅士交遊唱和,留有《文廟古鼎歌》、《魯海惠菊柬並以詩即賦長句謝之》、《車軸山看牡丹同珠都閫擢千兵白邑尉》等詩篇,並親自主持編修乾隆版《豐潤縣誌》。他見原建於縣衙南南關村的浭陽書院因年深日久,雨蝕霜摧,已是傾圮殆盡,甚是可惜,遂萌修繕之意,於是首倡俸銀20兩,並在縣內鄉賢紳士中倡捐,共得捐銀418兩9錢,對浭陽書院進行了重修,使浭陽書院煥然一新。書院西面,建廳房三間,耳房二間,南北廡廂房各二間,後堂三間,門房五間。他又置胡家莊房四間,地2頃61畝,為諸生膏火之資。經過吳慎草創經營,浭陽書院規模粗具,成為縣內育人的重要場所。
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重修。時知縣沈赤然在任。沈赤然,武林進士,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任豐潤知縣。他見浭陽書院因多年失修,已是殘垣斷壁,遂和縣內士紳各自捐款,並勸縣內百姓捐資助學,對浭陽書院進行復修,將書院整飭一新。他又為書院配備了最好的教師,制定了完備的規章制度,甚至連學生們的筆墨費、膳食費也供給,從而來督促本縣青年努力學習,鼓勵進取,對推進豐潤縣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道光七年(1827年)的遷建。時知縣王仲槐在任。王仲槐,河南滑縣進士,道光七年任豐潤知縣,他慈惠愛民,扶持文教。時浭陽書院已廢為射圃。他見後甚是可惜,遂在縣內紳士富戶中勸捐並首倡捐銀。置房買地,將浭陽書院移建於東街路北,又“延名師、優給諸生膏火”,使縣內文風大振。
四、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擴建。時許瀚任豐潤知縣,許瀚江西副榜,17年任豐潤知縣,他又在縣內勸捐,增加了書院諸生膏火,並將書院進一步完善。書院正院有瓦房四層,每層各五間;廂房兩層,每層各三間;又有草廂房兩間;東院瓦房兩層,每層各四間;西小院廚房三間半,馬棚兩間。此外書院有1分2厘利息的存銀1500兩,泊地40餘頃,每年起租三四千吊,民地36頃88畝1分,房子48間,每年兩項收租錢4608吊500文,用這些租錢和利息來維持書院的用度。浭陽書院的進一步完善,使豐潤文風更盛。
《重修浭陽書院碑記》一文系沈赤然重修浭陽書院時親筆所撰,該文存於光緒版《豐潤縣誌》中,所立碑刻則因書院原址的敗落而毀損無存。
碑記
重修浭陽書院碑記:
書院之設,所以集境內俊髦①,而督其專攻於舉業②者也。何言之?家有塾③,黨④有庠⑤,非不可口講而指畫也。然瑗瑗姝姝⑥人奉一先生言,守乎此而失乎彼矣!膠乎古則戾⑦乎今矣!安必其折衷之皆當,而觀風⑧之盡善乎?書院之師,一而已矣。有程式⑨以一其風氣,有友朋以資其切磨,有甲乙以定其優劣,然後惰者勤,愚者勉,嚮往有方,而獲效甚速,其所系不綦⑩重哉!豐潤書院之廢久矣!余蒞任之明年,乃其邑之賢士大夫各捐輸焉,以為之勸。修垣牆,葺庭宇,別廚溷11,設几榻,規模已略具矣。筆墨之資,一飯之費,亦差足以給。則諸生之敬業樂群,其自茲始乎?雖然名與實之不可不辨焉,有扃門關徒,以課期為故事,而於詩文終不一覯12者,謂之名;有不畏風雨寒暑,必竭其一日之思,力爭雄角勝而不屑居人後者,謂之實。吾願諸生之務為其實,而勿徒存其名可矣。非然者程式不足以范之,友朋不足以助之,甲乙不足以勵之,安見書院之設,必勝於塾與庠也。
注釋:
①俊髦:英俊的少年。
②舉業:指科舉時代專為應試的學業。
③塾:家學,即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地方。
④黨:古制鄉村五百戶為黨。
⑤庠:古代鄉學的名稱。
⑥瑗瑗姝姝:語出《莊子·徐無鬼》:“所謂瑗姝者,學一先生之言,則瑗瑗姝姝,而私自說也,自以為是矣!”
⑦戾:違反。
⑧觀風:清代學政及地方官命題考試士子叫觀風。
⑨程式:規程法式。
⑩綦:極的意思。
11溷:(hún),廁所豬圈。
12覯:(gòu),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