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是南宋詩人鄧剡所作的一首詞。詞中借景抒情,弔古傷今,既傾吐了內心的亡國之痛,又訴說了亂離中的人民之苦,全詞感情沉鬱,風格清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宋詞鑑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鄧剡
- 詞牌:浪淘沙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浪淘沙
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①。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②,千里飄零?
夢斷古台城③,月淡潮平。便須④攜酒訪新亭⑤。不見當時王謝宅⑥,菸草青青⑦。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枕簟(diàn):枕頭和竹蓆。
②客身:流落之身。南唐李煜《浪淘沙》詞:“夢裡不知身是客。”
③台城:東晉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④便須:即便。
⑤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
⑥王謝宅:指東晉王、謝士族的宅邸。
⑦菸草:被煙嵐籠罩著的草色。
白話譯文
疏雨過後,天空明淨如洗,枕席生涼,肅殺秋風吹動梧桐葉,聲似報秋,自己千里飄零,亦如同這風中桐葉。
一夢醒來,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漸暗淡,江潮漲得水與岸平。惟願再追尋昔日新亭的慷慨之聲,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見,惟見菸草青青。
創作背景
元十六年(1279年),鄧剡在厓山被俘虜,並與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經建康時,鄧剡作了此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寓含有懷古感今的濃濃深情,語言極為明快,堪稱鄧剡現存的詞中的一篇佳作。
詞的上片,“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暑退寒來之節氣替代,說出盛極而衰的人生哲理。宋室覆亡,故國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懶。“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內枕席生涼,是實寫秋天到來天氣生涼,氣候更替,室外井桐落葉,既是報秋,又勾起詞人對自己身世的感嘆。給全詞的氣氛作了烘托,深含懷古的幽幽情感。“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葉隨風飄,說明個人命運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對邦國淪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廣東被俘到建康的旅程。
詞的下片,“夢斷古台城。月淡潮平。”無限哀思難以排解。鄧剡把它帶到夢鄉,醒來卻發覺古台城上夢淒涼。詞人的心境本來就很哀傷,但醒來見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裡更加悽愴。夢醒之後,只能去“便須攜酒訪新亭”。王導在當年的新亭會上,還主張“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詞人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虜,宋王朝已徹底亡矣。“不見當時王謝宅,菸草青青。”鄧剡對世事無常、朝代興亡的感慨,因為真實的遭遇而顯得格外深沉,結句移情入景,寓激於婉,悽苦的亡國之音,裊裊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