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

《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是南宋詞人姜夔的作品。此詞是其懷人系列詞之序曲,上片極寫天地之高曠、夕陽之無極,實為下片所寫相思之深遠、傷心之無限造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
  • 創作年代:南宋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姜夔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
予女嬃(1)家沔(2)之山陽(3),左白湖(4),右雲夢(5),春水方生,浸(6)數千里,冬寒沙露,衰草(7)入雲。丙午(8)之秋,予與安甥(9)或蕩舟采菱,或舉火罝(10),或觀魚簺(11);山行野吟,自適其適(12);憑虛(13)悵望,因賦是闋。
著酒(14)行行滿袂(15)風,草枯霜鶻(16)落晴空。銷魂(17)都在夕陽中。
恨入四弦(18)人慾老,夢尋千驛(19)意難通。當時何似(20)莫匆匆。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嬃(xū):楚人稱姊為嬃,此處即指姐姐。
(2)沔(miǎn):沔州,今湖北武漢市漢陽。古屬楚國。
(3)山陽:村名,山南為陽,在九真山(漢陽西南)之南,故名。
(4)白湖:一名太白湖,在漢陽之西。
(5)雲夢:即雲夢澤,古藪澤名,今洞庭湖亦在其水域內。這裡代指湖泊群。
(6)浸:浸淫瀰漫。
(7)衰草:秋冬衰敗枯萎的草。衰草入雲,形容衰草延伸至地平線,與天邊雲相接。
(8)丙午: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
(9)安甥:作者一個名安的外甥。
(10)罝(jiē):捕獸的網。這裡作動詞用,以網捕兔。
(11)簺(sài):用竹木編制的柵欄,一種用來攔水捕魚的工具。
(12)自適其適:自得其樂。自己感受這種安逸閒適的生活。前一“適”作動詞,“以……為閒適”;後一“適”作名詞,指安閒適意的生活。
(13)虛:同“墟”,大丘,大土山。憑虛,猶言凌空、對望藍天,一說站立在空曠之處。
(14)著酒:被酒,喝了酒的意思。行行:不停的行走。
(15)袂(mèi):衣袖。
(16)鶻(hú):一種鷙鳥,一說即隼。霜鶻,即秋天下霜後的這種猛禽。
(17)銷魂:形容憂傷愁苦的樣子。一說指離別感傷。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語。都在,一說作“多在”。
(18)四弦:指琵琶。梁簡文帝《生別離》:“別離四弦聲,相思雙笛引。”此用其意,指離別的思念。
(19)驛:驛站,古代傳遞郵件的公幹人員往來住宿之所。千驛,形容路遠。
(20)何似:如何,不如。

白話譯文

帶著微醉的酒意漫步,衣袖灌滿迎面的清風。原野上秋草一片枯黃,捕食的鷹隼飛落晴空。離別的黯然銷魂,大都由於站在夕陽之中。
怨恨陷入離別的思念,人就要變得衰老;夢中到千百個驛站尋覓,心意就很難相通。當初分離的時候,不如不要急急匆匆。

創作背景

姜夔此詞作於三十二歲,是懷念合肥情事最早的作品之一。其懷人詞始於此年,為懷念相識於合肥、妙解音律的一位女子所留。姜夔幼年即住在姐姐家,丙午年(公元1186年)秋天,詞人與外甥(名安)在漢陽一帶游賞之餘,仍不能放下心中思念,因此創作了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前的序前半篇寫山陽之壯觀,後半篇寫游賞之快樂,然而末尾筆調突轉:“憑虛悵望,因賦是闋。”原來,游賞之樂竟絲毫不能彌補詞人心靈的悲傷。序末正是詞篇的引子。
上片由小序”山行野吟”引發出詞意,起句寫自己帶著酒意奔走,秋風滿懷,形象地表現出“自適其適”的心緒。“草枯”句緊承首句,大得“天高恁鳥飛”的意趣。此二句極寫天地之高曠,便見出詞人之“憑虛悵望”,於是由景生情。“銷魂”句在夕陽西沉的景況里油然生起離別情愫,極精闢地將情與景、人與宇宙融為一境。原來上二句所寫天地之高曠,竟似容不下詞人無限之惆悵。詞意便很自然地折入到下片表現離恨別緒的抒寫中去。起到上勾下連,承前啟後的作用。下片用“恨”字綰帶,過片二句對偶,寫想像中之情人對己的刻骨相思。“恨入四弦”指戀人在琵琶之聲里傾注進滿懷幽怨,伊人在聲中亦紅顏漸老。何至言老。“思君令人老”,故老之一字,下得沉重。不僅寫出伊人對自己相思成疾,亦寫出自己對其相知之深,從對方的角度來刻畫雙方的情深意重和相思之苦,可見其愛情之內蘊原是極高雅亦極深厚。下句詞人想像她在夢中相覓,然而山長水闊,天遙地遠,縱然尋遍千百個驛站,也難尋到自己。歇拍唱出“何似莫匆匆”,表達了內心的深深悔意,悔恨當初不應該匆匆分袂,輕易放走意中人。下片詞純是刻劃戀人的心態,誠摯深切。這都是詞人想像出來的,假著戀人說出自己心頭的情思,益見兩人情關痛癢,心神系之。
全詞整體構思頗見白石特色。序與詞,上、下片,皆筆無虛設,一脈關聯,而又層層翻進,實為渾然一體。序中極寫游賞之適意,既引起詞中無可排解的憂傷,又反襯憂傷之沉重。上片極寫天地之高曠、夕陽之無極,實為下片所寫相思之深遠、傷心之無限造境。縱觀全幅,序作引發之勢,上片呈外向張勢,下片呈內向斂勢,雖是小令之作,亦極變化開闔之能事,此是尺小興波之一法。

名家點評

近現代詞人、詩人、文學家沈祖棻:起二句意境高曠,第三句淒暗,第四句入人。(《宋詞賞析》)
近現代詞人,詞學宗師夏承燾:低徊往復之情不欲明言也。(《姜白石編年箋校》)

作者簡介

姜夔(1155~1221)南宋詞人,音樂家。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在他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對峙,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銳複雜。戰爭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於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雖然為此也發出或流露過激昂的呼聲,而淒涼的心情卻表現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學和音樂創作里。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
作者姜夔作者姜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