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拋卻無端恨轉長》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一首詞。詞中描詞人思念亡妻,煩惱得不到排遣,只能乞求於神明,乞助於佛道,希望找到一條解脫之道的心理過程。全詞感情真摯,深沉凝重,哀婉悽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拋卻無端恨轉長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①
拋卻無端②恨轉長,慈雲③稽首④返生香⑤。妙蓮花說⑥試推詳⑦。
但是有情皆滿願⑧,更從何處著思量。篆煙⑨殘燭並迴腸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②無端:這裡指無端的煩惱。
③慈云:佛教術語,佛家稱佛的慈悲如大雲覆蓋世界,這裡代指佛祖。
④稽(qǐ)首:跪拜禮的一種,頭至手,手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⑤返生香:題為東方朔著作的《海內十洲記》載,聚窟洲有一座神鳥山,山上有返魂樹,如果砍下這種樹的樹根和樹心,在玉釜里煮成汁、煎成丸,就是所謂的驚魂香,也叫返生香。埋在地下的死者一聞到它的香氣就會復活,復活之後就再也不會死去了。
⑥妙蓮花說:謂佛門妙法。蓮花,亦作“蓮華”,喻佛門之妙法。明李贄《觀音問》:“若無國土,則阿彌陀佛為假名,蓮華為假相,接引為假說。”
⑦推詳:仔細推究。
⑧滿願:佛教語,謂實現了發願要做的事。唐皮日休《病後春思》詩:“應笑病來慚滿願,花箋好作斷腸文。”
⑨篆(zhuàn)煙:盤香的煙縷。
⑩迴腸:喻思慮憂愁盤旋於腦際,如腸之來回蠕動。
作品譯文
想要拋卻無端而生的煩惱,不料愁意卻更綿長。懷著慈悲心懷,向神佛稽首,乞求返生之香。試著仔細推究《法華經》的佛門妙法。
但凡眾生皆能實現發願要做之事,更哪裡還需掛念呢?盤香裊裊,殘燭低燒,迴腸百繞。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1678年),也是納蘭容若妻子逝世一周年,納蘭容若一直沒有走出妻子死亡的陰影,納蘭容若在大覺寺中,思念妻子,疼斷柔腸,疼定思疼,納蘭容若試圖擺脫這般消極,所以寫下該首詞。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此詞是一首描寫詞人思念亡妻的詞作。起首句點明了求神拜佛的場景。寫詞人想要拋掉思念亡妻的煩惱,但卻無法排遣,幽恨卻更加綿長。在寺廟裡祈求於神明,希望神明賜予返生香,好讓亡妻回到身旁。此時的納蘭喪妻之痛過於深重,已有成痴之態。常理上來說這尊貴的公子,仕途平坦,職位算高,受過正統的滿人教育,文武全才,不應有心鑽研佛學。但正是痛失愛人,讓他的詞充滿了的清冷氣息。
詞第二句、第三句描寫詞人想通過虔誠地祈禱誦讀《妙法蓮花經》去實現妻子返回身邊的願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妙法蓮花經》很靈,一切眾生只要虔誠地祈禱誦經,就能實現一切意願。然而,對一切眾生極為靈驗的《妙法蓮華經》,對納蘭似乎並不那么奏效,不但願望沒有得以實現,更不知“從何處思量”,反而徒然增加許多傷感和無奈。
前面三句描寫出了詞人”無端煩惱到幽恨綿長,再到乞求神明、誦讀經文“的心理過程,也為詞的最後一句做好了鋪墊。詞的最後一句“”篆煙殘燭並迴腸“把無奈、痛苦、傷心、孤獨、苦悶的複雜情緒推向了極致。納蘭心裡明白,再也見不到自己亡妻,只是不肯接受罷了。每每思念其人,都會覺得內心苦痛難耐,才以這乞求的方式,懇上天予他一個奇蹟。——不過自我安慰罷了。可奇蹟總是不會發生的,於是每思痛楚,都覺得愁緒有如篆煙燃盡留下那凹凸的殘燭,無序紛雜。“迴腸”一詞寫出了詞人的心痛之情,寫出了夫妻間情深意篤。
納蘭的心,仿佛是琉璃做的,看上去美麗透徹,但卻是易碎品,經不起打擊。他的心似乎一直在碎著。生性寂寞,再加上與妻死別之痛,與友生離之怨,壯志難酬之苦,扈從漂泊之累,種種般般,隨著時光的流轉,都讓納蘭心裡的鬱結越來越深。當一個人的某種欲望得不到滿足、某種情緒得不到疏解的時候,往往會祈求神明,祈助佛道。全詞寫自己心路歷程的同時,也尋找一種解脫,希望通過佛法,求得心態的平和。
名家點評
當代學者徐燕婷《納蘭詞評註》:詞作融入佛理,讀來別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