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

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簡稱“農村中心”,英文Research Center for Countryside 縮寫RCC),是2003年7月浙江師範大學批准成立的校級重點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
  • 外文名:Research Center for Countryside 
  • 簡稱:農村中心
  • 縮寫:RCC
中心簡介,研究隊伍,學術成果,機構設定,

中心簡介

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簡稱“農村中心”,英文Research Center for Countryside 縮寫RCC),是2003年7月浙江師範大學批准成立的校級重點研究機構,同年10月18日正式掛牌運轉。其間經過了從原法政經濟學院到原工商管理學院的調整。2010年2月28日,按照(浙師黨[2010]3號)檔案規定,RCC從原工商管理學院劃出,成為浙江師範大學獨立設定研究機構。
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圖書室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圖書室
RCC自成立以來,致力於村域經濟轉型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管理研究,不斷踐行“記憶鄉村、解讀鄉村、服務鄉村”的機構宗旨;鑄造“調查固本、唯實創新,配合中心、服務基層,既定目標、雷厲風行”的機構作風;培育“自願、合作、共贏、共擔”的團隊精神;長期堅持深入村落調查研究,為農村改革和“甩戶欠三農”發展建言獻策;初步形成了“與政府密切合作,為農村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諮詢,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機構特色。
RCC獨立設定後,整合共建基地和校內外資源,調整了內設機構,設有1個綜合辦公室,4個研究所:(1)農村經濟發展研究所,主要從事“村域經濟轉型”、“典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農村經濟改革和發展”研究,運作“浙江省農民負擔動態監測研究基地”;(2)農村社會發展研究所,主要從事“農村社會轉型”、“鄉村社會史”、“城鄉基層社會組織”、“鄉村治理”研究,運作“江南村落研究基地”;(3)區域發展與村鎮建設研究所,主要從事“區域發展”、“城市發展”、“村鎮建設與規劃”研究,運作區域經濟學重點學科和“村鎮建設調研基地”;(4)農村景觀文化研究所(與浙江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共建)主要從事“村落景觀文化研究與開發”、“村落景觀研究與設計”、“非物質文化申報與保護”研究,運作“新農村建設工程研究創捆祖樂作基地”。

研究隊伍

據2011年統計,RCC有專職人員6人,平均年齡45歲。其中教授(研究員)4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員1人(行管),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從全國農業雄汽鞏厚櫃戲經濟學界及國家機關涉農部門聘請了11位知名專家教授(其中博辯糠戰頸士導師6人)組成“農村研究專家委員會”,作為RCC學術指導機構。兼職人員2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工程師)17人、講師3人,助教2人,(其中具有博士10人)。研究隊伍的學科背景涵蓋農業農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經濟地理學、農村社會學、農村景觀文化等多個領域,形成跨學院、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學科團隊。

學術成果

RCC研究設施和條件具備了一定基礎,學術團隊和機構能力逐步提高,學術活動和學術成果有了一定影響。自農村中心成立以來,共主辦國際國內的重要學術會議6次,主持國家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4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被CSSCI收錄以及三大文摘轉載的論文有70餘篇,一級刊物論文30餘篇,獲得省以上獎勵7項,參與重要學術研討會50餘次,參加人大立法調研和政府政策諮詢5次,提交各類政策和立法建議報告5份。《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農民日報》、《第一財經日報》、《中國經濟時報》、《經濟觀察報》、《中國經濟導報》、《南方日報》、《南方農村報》、日本《朝日新聞》、馬來西亞華文報紙《星洲日報》、人民網、光明網、連櫻騙雅虎中國網、中國網等媒體對RCC研究活動及其成果的報導40多次。
主要專著譯著:
《村落經濟轉型中的文化衝突與社會分化――楠溪江上游毛氏宗族村落個案分析》車裕斌著
《中國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發展與管理研究》魯可榮王景新
《蓬溪古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陳志文等著
《從傳統到現代:浙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60年》王景新、車裕斌等著
《中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研究》詹成付、王景新著
《溪口古村落的起源與歷史變遷》王景新霉棕蒸、廖星成著
《農村改革與長江三角洲村域經濟轉型》王景新著
《浙江現代農業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李長江
《浙江山區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車裕斌著
《浙江省現代工業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朱華友陳修穎蔡東

機構設定

浙師大農村研究中心先後與省、部委相關機構及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4個研究基地,即與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合作設立的“村鎮建設調研基地”(2007.1.20);與浙江省委、省政府農辦共建的“江南村落研究基地”(2007.6.19);與浙江省農業廳和“減負辦”合作共建的“浙江省農民負擔動態監測研究基地(2009.2.27),同時啟動了“21216工程”(固定觀察點20個縣、100個鄉鎮、200個村、1000個農戶、60個合作社)。2010年3月20日,浙江師範大學與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又簽訂“新農村建設研究創作基地”合作協定。
機構設定及職能界定:
綜合辦公室,職責界定為行政和文秘,人事、財務和財產管理,研究生管理、科研管理,圖書資料管理,學術宣傳工作和外聯。
農村經濟發展研究所,主要從事“村域經濟轉型”、“典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農村經濟改革和發展”等方面的研究,聯繫農業部經管司(總站)和產業政策法規司、浙江省農業廳,運作“浙江省農民負擔動態監測研究基地”。
農村社會發展研究所,主要從事“農村社會轉型”、“鄉村社會史”、“城鄉基層社會組織”、“鄉村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聯繫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國家民間組織局和浙江省農辦,運作“江南村落研究基地”。
區域發展與村鎮建設研究所,主要從事“區域發展”、“城市發展”、“村鎮建設與規劃”等方面的研究,聯繫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政策研究中心,運作區域經濟重點學科和“村鎮建設調研基地”。
農村景觀文化研究所(與浙師大美術學院共建),主要從事“村落景觀文化研究與開發”、“村落景觀研究與設計”、“非物質文化申報與保護”,聯繫婺城區人民政府、農辦,運作“新農村建設研究創作基地”。
人員分工:
王景新,農村中心主任,負責全面工作,分管人事和財務,承接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布置的任務。
車裕斌,農村中心副主任,兼任農村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分管科研、學科建設,承接學校社科處、科技處等相關職能部門布置的任務。
陳修穎,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區域發展與村鎮建設研究所所長,分管研究生教育、學位點建設,承接研究生學院等相關職能部門布置的任務。運作建設部“村鎮建設調研基地”。
魯可榮,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農村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分管黨團工作,學術宣傳,承接學校組織部、宣傳部、團委、外事辦等相關職能部門布置的任務。運作省農辦“江南村落研究基地”。
黃中偉,農村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分管辦公室,科研工作規劃、計畫及科研項目、課題的開拓,聯繫該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承接學校發展規劃處等相關部門布置的任務。
施俊天,農村景觀文化研究所(與浙江師大美術學院共建)所長,聯繫美術學院和農村研究中心,對外承接新農村景觀文化研究課題、開發研究。
王靜,農村中心辦公室副主任,配合中心主任和秘書長做好學校黨辦、校辦、人事處、計財處及相關職能部門布置的任務。
2010年,該中心有兼職研究人員29人,將按期學科背景和研究興趣,分別劃入4個研究所,相應組成4個科研團隊。
主要專著譯著:
《村落經濟轉型中的文化衝突與社會分化――楠溪江上游毛氏宗族村落個案分析》車裕斌著
《中國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發展與管理研究》魯可榮王景新
《蓬溪古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陳志文等著
《從傳統到現代:浙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60年》王景新、車裕斌等著
《中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研究》詹成付、王景新著
《溪口古村落的起源與歷史變遷》王景新、廖星成著
《農村改革與長江三角洲村域經濟轉型》王景新著
《浙江現代農業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李長江
《浙江山區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車裕斌著
《浙江省現代工業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朱華友陳修穎蔡東

機構設定

浙師大農村研究中心先後與省、部委相關機構及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4個研究基地,即與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合作設立的“村鎮建設調研基地”(2007.1.20);與浙江省委、省政府農辦共建的“江南村落研究基地”(2007.6.19);與浙江省農業廳和“減負辦”合作共建的“浙江省農民負擔動態監測研究基地(2009.2.27),同時啟動了“21216工程”(固定觀察點20個縣、100個鄉鎮、200個村、1000個農戶、60個合作社)。2010年3月20日,浙江師範大學與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又簽訂“新農村建設研究創作基地”合作協定。
機構設定及職能界定:
綜合辦公室,職責界定為行政和文秘,人事、財務和財產管理,研究生管理、科研管理,圖書資料管理,學術宣傳工作和外聯。
農村經濟發展研究所,主要從事“村域經濟轉型”、“典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農村經濟改革和發展”等方面的研究,聯繫農業部經管司(總站)和產業政策法規司、浙江省農業廳,運作“浙江省農民負擔動態監測研究基地”。
農村社會發展研究所,主要從事“農村社會轉型”、“鄉村社會史”、“城鄉基層社會組織”、“鄉村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聯繫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國家民間組織局和浙江省農辦,運作“江南村落研究基地”。
區域發展與村鎮建設研究所,主要從事“區域發展”、“城市發展”、“村鎮建設與規劃”等方面的研究,聯繫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政策研究中心,運作區域經濟重點學科和“村鎮建設調研基地”。
農村景觀文化研究所(與浙師大美術學院共建),主要從事“村落景觀文化研究與開發”、“村落景觀研究與設計”、“非物質文化申報與保護”,聯繫婺城區人民政府、農辦,運作“新農村建設研究創作基地”。
人員分工:
王景新,農村中心主任,負責全面工作,分管人事和財務,承接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布置的任務。
車裕斌,農村中心副主任,兼任農村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分管科研、學科建設,承接學校社科處、科技處等相關職能部門布置的任務。
陳修穎,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區域發展與村鎮建設研究所所長,分管研究生教育、學位點建設,承接研究生學院等相關職能部門布置的任務。運作建設部“村鎮建設調研基地”。
魯可榮,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農村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分管黨團工作,學術宣傳,承接學校組織部、宣傳部、團委、外事辦等相關職能部門布置的任務。運作省農辦“江南村落研究基地”。
黃中偉,農村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分管辦公室,科研工作規劃、計畫及科研項目、課題的開拓,聯繫該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承接學校發展規劃處等相關部門布置的任務。
施俊天,農村景觀文化研究所(與浙江師大美術學院共建)所長,聯繫美術學院和農村研究中心,對外承接新農村景觀文化研究課題、開發研究。
王靜,農村中心辦公室副主任,配合中心主任和秘書長做好學校黨辦、校辦、人事處、計財處及相關職能部門布置的任務。
2010年,該中心有兼職研究人員29人,將按期學科背景和研究興趣,分別劃入4個研究所,相應組成4個科研團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