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可榮

魯可榮

魯可榮,男,1970年出生,安徽蕪湖人。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入選者。長期致力於農村社會學、農業社會學(主要包括:農村發展與管理、鄉村價值傳承、農業多功能性、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農村社會組織與鄉村治理、農村留守人群、農民教育培訓)等領域的基礎理論與套用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可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籍貫:安徽蕪湖 
  • 出生日期:1970年
  • 性別:男
  • 職稱:教授
表性課題,出版著作,學術活動,出版圖書,出謀劃策,論文專著,專著,《鄉村旅遊與農村社區發展》,《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論文,

表性課題

1.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傳統村落的集體記憶建構與鄉村價值傳承保護機制研究》(16BSH047),2016.6-2019.6,未結題。
2.主持浙江省社科規劃“三農”專項課題:《新形勢下浙江省農村社會治理轉型困境及創新對策研究》(17SNYJ04YB),2017.10-2017.12,未結題。
3.主持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論研究規劃課題:《協商民主在農村社會精細化治理體系中的價值與機制研究》,(ZMZD201615),2016.7-2017.4,已結題。
4.主持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項目攻關計畫規劃重點項目:《浙江省傳統村落的價值解析及保護髮展研究》,(2014GH012),2015.7-2017.6,未結題。
5.主持香港樂施會委託課題《祿勸項目在鄉村價值傳承與重建的反貧困研究與經驗總結》(15026),已結題。
6.主持金華市委組織部委託課題:《金華市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現狀及創新體制研究》,2014.1-2015.1,已結題。
7.主持全國老齡政策理論研究部級課題:《發達地區農村留守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與農村老年協會的功能發揮——以浙江為例》,(QLB2014A007),2014.6-2015.6,已結題。
8.主持金華市社科聯:《桐琴鎮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創新機制研究》,2013.1-2014.6,已結題。
9.主持浙江省民政廳政策理論研究規劃課題:《農村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中的老年協會功能發揮及能力提升研究》,(ZMYB201312),2013.12-2014.12,已結題。
10.主持浙江省民政廳課題:《農村社會組織建設與農村社會管理創新的“浙江模式”》,(12MZLT025TJ),2012.2-2013.2,已結題。
1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發達地區農村社會組織建設與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研究——以浙江為例》,(11YJA840010),2011.6-2014.6,已結題。
12.主持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新形勢下浙江省農村社會組織建設與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研究》,(11YD59YB),2011.6-2103.6,已結題。
13.主持浙江省玉環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委託課題:《玉環縣“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2011.2-2011.12,已結題。
14.主持浙江省農業軟科學課題:《浙江省農業社會化體系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及政策建議》,(201104),2011.4-2011.12,已結題。
15.主持浙江省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規劃課題:《浙江省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與管理現狀及促進政策研究》,(ZRCA201011),2010.11-2012.11,已結題。
16.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紀念建黨九十周年)立項:中國共產黨早期鄉村建設思想與實踐及其歷史經驗研究(10JDJNJD274),已結題。
17.主持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委託課題:《公平發展與公共治理 分項目——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組織發展及政策研究》,(GED/M/1016),2010.3-2011.3,已結題。
18.主持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委託課題:公平發展與公共治理 分項目——城鄉基層社會組織建設及促進政策研究(GED/M/09F1),2009.1-2010.1,已結題。
19.主持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安徽省新農村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AHSK07-08D87),2007.6-2008.7,已結題。
20.主持安徽省教育規劃課題:《安徽省新型農民教育培訓研究》,(JG06072),2006.6-2007.6,已結題。
21.主持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安徽省農民素質與職業技術教育研究》,(JG0707034),2007.6-2008.6,已結題。
22.主持教育部“十一五”規劃課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新型農民培養模式》,(FGB060295),2006.6-2007.6,已結題。
23.主持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般課題:《安徽省新型農民培養的誘致性因素研究》,已結題。

出版著作

1.《精準扶貧與鄉村再造——基於雲南祿勸實踐的反思》(合著,1/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2月版。
2.《柔性扶貧:基於鄉村價值的扶貧理念》(合著,2/2),中原農民出版社2016年8月版。
3.《農村社會組織建設與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基於浙江實踐的研究》(獨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版。
4.《民國鄉村建設思想研究》(合著,2/3),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5月版。
5.《中國共產黨早期鄉村建設思想研究》(合著,2/3),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6月版。
6.《中國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發展與管理》(合著,1/2),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8月版。
7.《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合著, 2/3),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8.《鄉村旅遊與農村社區發展》(合著,2/2),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年2008年11月版。
9.《後髮型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對北京、安徽三村的個案分析》(獨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
10.《農村社會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第一副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11.《新農村:鄉風文明》(新農村建設導讀叢書,第一副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版。
發表論文
1.《農村社區發展創新及動力分析》,《青年研究》2008年第2期。
2.《我國西南地區中藥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發展模式分析》,《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年第3期。
3.《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後髮型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農業經濟問題》2008年第8期。
4.《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發展與管理狀況調查分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5.《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與管理困境及對策》,《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6.《大學生自殺預防干預機制缺陷及學校社會工作介入》,《社會工作》(理論版)2010年第5期。
7.《對農業的性質與功能的重新認識》,《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8.《中央蘇區鄉村建設思想及其歷史經驗》,《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9.《新生代農民工流動團支部建設的基本途徑》,《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青少年導刊》2011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0.《外來農民工流動黨支部建設的重要作用及基本途徑——以浙江省玉環縣為例》,《理論導刊》2011年第5期。
11.《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困境及政策建議》,《學會》,2011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農業經濟研究》2011年第6期全文轉載)。
12.《鄉村旅遊與農村公共衛生環境建設》,《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1.年第10期。
13.《加強外來農民工流動黨支部建設》,《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12月15日第11版。
14.《浙江省農業社會化服務供需現狀、問題與對策》,《廣東農業科學》2012年第20期。
15.《浙江省農村老年協會能力建設現狀及促進政策》,《中國老年學雜誌》2012年第23期。
16.《村域轉型與發展研究的基本理念、框架及路徑》,《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4期以“走出‘內發的村莊’” 轉摘)。
17.《新型城鎮化中外來農民工社會融入服務及社會管理機制創新——基於浙江省武義縣桐琴鎮的調查》,《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
18.《民國初期沈定一的東鄉自治實踐及鄉村自治思想》,《中國農史》2013年第4期。
19.《農戶視角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意向及實際滿足度比較》,浙江農業學報2013年第4期。
20.《“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的農村調查》,《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2月18日。
21.《小農的嬗變:<興國調查>八個農民家庭的追蹤研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第1期。
22.《農業生產組織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意向及實際滿足度分析——基於對浙江省178例農業生產組織的抽樣調查》,《福建論壇》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第3期。
23.《文字留村與村落重振:鄉村學校嬗變與村落發展探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第5期。
24.《農村居家養老何以可行及可持續——基於浙江“金東模式”的實證分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第6期。
25.《從“失落”的村民自治邁向有效的協同共治——基於金華市鄉村治理創新實踐分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第3期。
26.《基於文化自覺的傳統村落文化傳承路徑分析——以月山為例》,《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27.《傳統村落的公共空間變遷與鄉村文化傳承——以浙江三村為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6期。
28.《傳統村落的綜合多元性價值解析及其活態傳承》,《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12期。
29.《民族地區精準扶貧與鄉村價值再造——基於雲南省祿勸縣扶貧項目的實踐反思》,《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17年第8期全文轉載)。
五、所獲主要榮譽(含科研、教學類,綜合類):
1.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2014年度全國老齡政策理論研究二等獎,2014年12月,獨立。
(2)《“三農”經典解析》獲教育部第三批“精品視頻公開課”,2013年5月,(4人,排名不分先後)。
(3)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13年3月,(排名第2,6人)

學術活動

2009年9月28日,中國農業大學與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如何發揮合作社服務功能研討會”在金海種業舉行。魯可榮教授以及安徽大學、安徽財經大學等全國知名的合作社問題專家參與研討,並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魯可榮
魯可榮
魯可榮
參觀考察金海科教示範園、金海試驗場
2012年8月18日至19日,北京鄭杭生社會發展基金會第一屆青年學者論壇在浙江臨安市舉行,魯可榮教授應邀參與。在第四單元“農村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中,魯可榮教授從浙江的實踐經驗出發,農村社會組織建設在農村社會管理體制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會後,所有與會學者合影留念。
魯可榮
魯可榮
魯可榮
魯可榮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魯可榮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0年12月1日
《後髮型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對北京、安徽三村的個案分析》是2010年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可榮。

出謀劃策

2009年7月7日,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魯可榮教授攜科研人員對沙門鎮大學生村官創業實踐基地進行調研。魯教授對該鎮大學生村官的“結合實際,抱團創業,反哺農村”的創業思路表示肯定。
魯教授一行先後考查了縣勞動力服務中心沙門工作站、濱港工業城部分企業,與該鎮大學生村官進行了交流討論,詳細了解了該鎮工業經濟發展和大學生村官創業情況。魯可榮教授指出,沙門鎮大學生村官創業實踐基地實踐性強,作用發揮得很到位,特別是玉環勞動力服務中心沙門工作站體現了創業特色,具有獨創性和推廣意義;大學生村官創業思路不能僅限於農村、農業,要有長遠的眼光,立足當地實際,狠抓濱港工業城開發帶來的各種機遇;創業實踐基地要著重服務好當地工業經濟,勞動力服務中心要在一產從業人員轉二進三中發揮橋樑作用;同時,他希望大學生村官在創業的道路再接再厲,走出自己的特色,形成長效機制。

論文專著

專著

後髮型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
本書嘗試運用社會學、發展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來分析欠發達農村社區發展的內部動力以及外部因素,運用社區發展理論和社會系統整合論等理論,通過對我國農村社區類型的重新劃分,以農民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以發展為目標,尋求促使我國大部分以農業為主的後髮型農村社區發展的內外部動力及其相互作用的機制,從而,為欠發達農村社區的新農村建設提供新的理論視角和方法,探索欠發達農村社區的新農村建設的動力機制,對構建後髮型農村社區發展的動力系統理論,豐富和完善已有的社區發展理論具有重要價值。
魯可榮
後髮型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

《鄉村旅遊與農村社區發展》

《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之三)-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共分八章,主要介紹了鄉村旅遊的內涵、類型及特點,鄉村旅遊與鄉村功能變遷,鄉村旅遊與農民生活方式變革,鄉村旅遊與農村社區建設等內容
魯可榮
鄉村旅遊與農村社區發展
。為了深入研究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旅遊與農村社區發展的關係,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教授率領的課題組歷時三年多,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深入全面地調查了鄉村旅遊發展情況,特別是對北京昌平的鄉村旅遊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研,考察了鄉村旅遊對農村社區發展的影響。此書是這一研究項目的成果之一。

《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

立足於我國農村社區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社區發展的目標和有利條件,從自組織理論的視角和對農村社區發展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系統地研究農村社區發展的動力機制。全書由上、中、下三篇內容組成,上篇主要介紹農村社區發展的內涵、農村社區功能以及農村社區發展的主要內容;分析了農村社區發展的國際和國內的時代背景,闡述了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快農村社區發展的重大意義。中篇主要是運用自組織理論結合農村社區發展的實踐對農村社區發展動力進行理論分析,探討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系統的形成機制。下篇主要根據實地調查研究資料,選取了三個不同類型的農村社區發展的典型案例,
魯可榮
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
通過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影響農村社區發展的各種內外部因素,對農村社區發展的動力機制進行了探討。

論文

1.《村域轉型與發展研究的核心理念、框架及路徑》,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2.《浙江省農業社會化服務供需現狀、問題與對策》,載《廣東農業科學》2012年20期。
3.《浙江省農村老年協會建設與管理現狀及促進政策》,載《社團管理研究》2012年07期。
4.《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融入與社會管理機制創新》,載《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5.《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發展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與政策建議》,載《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6.《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組織發展與管理現狀及促進政策分析》,載《社團管理研究》2012年01期。
7.《加強外來農民工流動黨支部建設》,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12月15日。
8.《中央蘇區鄉村建設思想及其歷史經驗》,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外來農民工流動黨支部建設的重要作用及基本途徑——以浙江省玉環縣為例》,載《理論導刊》2011年05期.
10.《新生代農民工流動團支部建設的基本途徑》,載《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1.《中共早期鄉村建設思想的基本內涵及其對新農村建設的現實意義》,載《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02期。
12.《對農業性質和功能的重新認識》,載《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3.《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困境及政策建議》,載《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14.《大學生自殺預防干預機制缺陷與學校社會工作介入》,載《社會工作(下半月)》2010年05期。
15.《安徽省留守農民素質狀況、培訓需求及新型農民培訓分析》,載《中國集體經濟》2010年01期。
16.《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發展與管理狀況調查分析》,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17.《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後髮型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載《農業經濟問題》2008年08期。
18.《農村社區精英的發展創新及動力分析——以北京、安徽三個農村社區發展為例》,載《青年研究》2008年02期。
19.《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在於培養新型農民》,載《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0.《農業的公共產品性與政府的作用》,載《安徽農業科學》2007年12期。
21.《論農業的公共性》,載《調研世界》2007年04期。
2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新型農民培養》,載《未來與發展》2006年09期。
2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動力研究》,載《高等農業教育》2006年07期。
24.《貧困大學生心理壓力和人際交往障礙分析》,載《中國學校衛生》2005年06期。
25.《關於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和處理——對“非典型性肺炎事件”的社會學分析》,載《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3年04期。
26.《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及養老方式探析》,載《鄉鎮經濟》2002年1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