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假說

流言假說

一種關於語言進化的理論,認為語言有助於龐大社會群體的凝聚。該理論建立在對猴和猿的觀察上,這些動物用理毛來團結自己的社會群體,因此該理論認為,人類的語言在龐大的群體中已進化為一種修補社會關係的有效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言假說
  • 外文名:gossip hypothesis
傳統的假設總是認為,語言的進化是為了交換關於物質環境的信息,這通常被解釋為與打獵的組織、對未來的計畫或者指令的給予(比如告訴他人如何做出一個石制工具)有關。然而,近十年來有一個全新的解釋出現——語言在本質上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而發展出來的。已被提出的可能功能包括協調社會契約(需要對符號化的社會關係的理解)、配偶關係(侃天者效應)——語言技能是與配偶品質有關的可靠信號(配偶靠語言使對方快樂,確保雙方為這段關係持續地付出)和社會紐帶(流言假說,gossip hypothesis)——促進龐大社會群體的團結。
語言提供了這三個看似可能的功能,但我們必須提出一個疑問:這三個方面是否在語言起源之初同時出現,還是其中一個作為主要功能最先出現,而另外兩個後來才出現?儘管這三個方面都有明顯的選擇優勢,但是流言假說有著額外的優勢,因為它能夠解決一個額外的問題,即如何將龐大的社群團結起來。因此,社會契約(尤指那些關於尊重他人選擇對象或配偶的權利協定)對社會的穩定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當社會群體變得十分龐大而競爭對手數目眾多時。不管社會群體是大還是小,哺乳動物和鳥類都能通過尊重其他個體的配偶或者讓自己的配偶高興的方式解決問題。然而,一旦社會群體變得龐大,大批隨時備戰的競爭對手增加了風險,這時,社會契約和侃天者機制就能及時發揮自己的長處。相反,流言假說表明,語言是龐大群體產生的先決條件,因為它能提供所需的基本機制來使個體團結成為一個穩定的社群。
流言假說的本質來源於對猴和猿的觀察,它們通過理毛來維持所處社會群體的團結。理毛能使大腦釋放內啡肽(大腦自身的鎮痛劑),讓情緒達到輕微的興奮狀態。內啡肽以一種目前還不清楚的方式讓個體產生溫暖和滿足的感覺,讓它們更加信任和忠於為自己理毛的個體。這種身體的接觸(如撫摸、摩擦和按摩)對我們人類來說也有相同的效果。身體的接觸是一種交流的方式,而且還能夠釋放強烈的情感。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觸摸中感覺到其豐富的意圖、願望和誠意,這會比從其話語中得到的還要多:一下觸摸勝過於千言萬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