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過程,主要類型,氣聲唱法,柔聲唱法,直聲唱法,喊聲唱法,演唱特點,呼吸方法,共鳴腔體,聲音位置,藝術特徵,特殊技巧,氣聲技巧,混聲的運用,話筒運用,發展展望,
形成過程
流行音樂起源於歐洲,後在美國發展壯大,逐漸形成了
爵士、
布魯斯、搖滾、
節奏布魯斯、
說唱、民謠、
靈歌、舞曲等風格門類,又通過媒介直接把流行音樂推向整個世界,形成了龐大的流行音樂產業及流行音樂文化。隨著流行音樂的快速發展,一種新的演唱形式——流行唱法也應運而生。在我國,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廣泛流傳,習慣的把它稱作“通俗唱法”,後為與國際接軌,改稱流行歌曲唱法,簡稱流行唱法。 由於它具有大眾化、生活化、創造性和多樣性等特點,同時簡單明了、直抒胸臆,
旋律和節奏都非常鮮明,內容、題材多以愛情、親情、勵志為主題,以不同風格抒發當代人的自我感受和心理體驗。如今,流行唱法已經與美聲唱法、民族唱法等傳統唱法一樣,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立的發聲體系,比如平衡唱法流行聲樂教法等。
主要類型
氣聲唱法
氣聲唱法不僅是通俗唱法的一種重要的發聲技巧,而且是流行唱法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段。氣聲唱法實質上是氣與聲不按正常的規律而組合的發聲樣式。正常的發聲規律,要求氣息振動聲帶時,兩片聲帶要閉合而發聲,這種聲音比較結實有力。而氣聲唱法則有意不讓聲帶完全閉合,而讓氣流通過未完全振動的聲帶發聲。這種聲音因為帶有明顯的氣流聲,因而略顯暗淡、虛婉,甚至帶有一些啞聲。
這種聲音更富有生活真實感,更顯自然親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例如李谷一在演唱流行歌曲《鄉戀》(電視片《三峽傳說》插曲)、《絨花》(電影《小花》的插曲)中,就成功地運用了氣聲唱法,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審美享受和審美愉悅。
柔聲唱法
柔聲唱法是流行唱法使用最多的一種發聲方法和一種藝術手段。它能創造出一種輕柔、低婉的聲音形象,給聽眾帶來一種柔潤、輕憩的美感。如同一杯淡淡的清茶,飲後余香宜人。柔聲唱法在發聲時,聲帶振動要輕而細,並調節好氣息。例如毛寧演唱的流行歌曲《濤聲依舊》,就成功地運用了柔聲唱法,創造出夜色空濛、濤聲依舊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直聲唱法
直聲唱法就是運用直嗓子歌唱,也就是毫無修飾潤色的自然人聲歌唱,特別是在高聲區,把聲音 “拉直”發聲,可以體現出剛勁、率直的氣質。例如劉歡演唱的流行歌曲《好漢歌》(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插曲),就成功地運用了直聲唱法。
喊聲唱法
喊聲唱法聲帶振動的幅度火,排氣量也驚人,因此音量也大,聲音發出時有極強的爆發力,對聽覺器官的刺激也大,類似大喊,因此得名“喊聲唱法”。這種唱法以粗獷、剛勁的聲音造型,充分體現出憨厚、質樸、真實、自然的鄉土氣息與生活本色,具有牽腸掛肚的藝術效果。例如《妹妹你大膽往前走》(電影《紅高粱》的插曲)中開始的一聲 “哎……”便是典型的喊聲唱法。須要注意的是,喊聲唱法在流行歌曲演唱中不可濫用,作為通俗唱法中的一種特殊的發聲方法,一般應在歌曲的某些特殊的藝術處理時的某個樂句才可採用。
此外,流行唱法的發盧技巧,還有啞聲唱法、輕聲唱法、沙聲唱法、哭聲唱法等等,都強化了流行唱法的真實性、自然性、生活化。
演唱特點
呼吸方法
我國早在唐代的《樂府雜錄》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的說法,此言道出了呼吸和氣息的運用的重要性。歌唱中的常用的呼吸一般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聯合式呼吸。聲樂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都有自己的缺點和片面性,因而美聲、民族唱法等傳統唱法多主張胸腹聯合呼吸法。而對於流行唱法而言,單一的限定使用哪種呼吸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對於流行唱法來說,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呼吸量的大小,而是呼吸系統的靈活性,也就是要保持呼吸器官的興奮狀態並充滿活力。比如:人們的大笑、哭泣,小販的叫賣聲,操練的口令聲等,這些都能捕捉到這種感覺。
而在氣息運用方面,流行唱法一般分為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和快吸慢呼。這三種換氣方法是針對歌曲不同風格、節奏來交換使用的。
共鳴腔體
共鳴腔體對於發聲方法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共鳴腔使用的多少直接影響聲音的音質和音量。在傳統唱法的發聲體系中,頭腔、口腔和胸腔這三大共鳴腔體會經常用到。而針對不同音區的歌曲,這三大共鳴腔體運用的比例也有所不同。例如,唱低音時多使用胸腔共鳴,唱中音時口腔共使用較多,而唱高音時主要是靠頭腔共鳴鳴發揮作用。演唱時,我們如果能正確、合理地運用好這些共鳴腔體,並相互協調配合好,解決不同音區聲音的統一性,就能展示出優美動聽的聲音。而流行唱法在使用共鳴腔體時則可以說是“必要時再用”。一般在演唱流行歌曲時,低音區和中音區儘量使用自然聲,也就是俗話說的“大白嗓子”。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光用嗓子乾唱。氣息與聲音的結合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唱到高音時,由於音高已經超過自然音域,必要的使用共鳴腔體也是理所當然的。但這時用到的共鳴只有頭腔共鳴的鼻腔、
額竇等靠前的區域。這樣,唱出來的聲音不會像美聲、民族唱法聽起來過於立體,但同樣又不乏精彩。
聲音位置
流行唱法與美聲、民族唱法在聲音位置上也有所不同。簡單說來,流行唱法講究“高音低唱”,而美聲、民族唱法則多運用“低音高唱”。演唱流行歌曲,往往採用以真聲為主的演唱方式,從而表達出歌曲內容的真實感,更貼切我們生活的現實。所謂“高音低唱”,越高的音越往下邊唱,與氣息結合起來。這樣的聲音聽起來更實,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而美聲、民族唱法則多以假聲或混聲為主要演唱技巧,以抒發內心豐富的情緒變化。其所謂“低音高唱”就是指無論中音還是低音,都儘量與高音的聲音位置統一起來,達到優雅的和諧。
藝術特徵
大眾性的傳播
流行歌曲的演唱對聲音的運用最重要的特徵就是用最自然真實的音色來演唱,很多未經過專業聲樂訓練的人也可以用自己真實質樸的演唱表達歌曲的內容和自己的情感。先不論歌曲唱得好壞,很多人都可以接觸流行演唱,相比美聲和民族唱法如果不經過專業訓練一般是演唱不了的。所以流行演唱相比之下普及程度要高很多,也更受到人們的喜愛與學習。
個性時尚的表演風格
流行唱法最注重的就是個性化,歌手的演唱最忌諱
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特點。一定要凸顯出個性化的聲音和表演。所以流行演唱當中有很多獨特的聲音技巧,例如,
假音、氣聲、
啞音、喊唱、高音華彩等。表演強調本色與自然的風格,可以非常自由即興,完全跟著自己的感覺去演唱,不需要太多的約束,有一種天然去雕飾的獨特韻味。同時在表演中歌手的語言、舞蹈、時裝以及電子技術的運用等也很具時尚性,很受年輕人的青睞與追捧,代表著當下的時尚潮流,引領著社會的流行趨勢。
多元化的音樂元素
流行唱法的風格多樣,包括爵士、搖滾、音樂歌舞、拉丁、說唱等。編曲配樂形式多樣,包括管弦樂、電聲樂、
民樂以及它們的結合等各種形式,包含著豐富的音樂元素。例如《北京一夜》這首歌里有京劇的唱腔元素,還有古詩詞的韻律又結合了搖滾的節奏
旋律和演唱風格,伴奏樂器有民族樂器,也有電聲樂器,還包括電腦製作出的音樂,包容結合了非常多的音樂元素。
鮮明獨特的風格韻味
流行歌曲有很多種類型,每一種類型的流行歌曲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演唱特點和風格。例如,搖滾類型歌曲的演唱風格是粗獷豪放,可以用吶喊的方式去演唱來體現風格;鄉村民謠類型歌曲的演唱風格是清新自然,可以用自然真實的音色演唱來體現風格;
布魯斯類型歌曲演唱風格是即興自由,可以用即興的哼唱加花演唱來體現風格。不同類型的流行歌曲在演唱時的聲音色彩的選擇、情感表達方式等都顯示出了鮮明獨特的風格特色。獨特的韻味,一個是指歌曲本身包含的特有的韻味,另一個是指演唱者把這首歌唱得很有韻味。 流行唱法最注重的就是唱出韻味,比聲音和技巧都更重要。
特殊技巧
流行唱法之所以不同於其他唱法,還在於它有一些特殊的演唱技巧。正是這些技巧體現了流行唱法的特殊性和創新性。我們下邊就談一談流行唱法的這些特殊技巧。
氣聲技巧
所謂氣聲技巧,是一種氣息與聲音不按常規發聲狀態組合的形式。在傳統唱法中,最講究氣息與聲音的完整結合。它要求氣息衝擊聲帶時,聲帶要完全閉合發聲,這種聲音出來響亮而結實,具有穿透力。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發聲術語——“關閉”。而流行唱法中,由於歌曲感情或風格的需要,有意使氣息與聲音不完全的結合,造成一種“漏氣’的狀態。這種聲音唱出來,夾雜著氣息,不像正常發聲狀態下的聲音那樣具有結實的力量,反而聽起來有一些像小號吹奏時的“沙沙聲”,給人一種的憂鬱又帶些傷感的感覺。例如,在克里斯蒂娜的《The voice Within》中,歌曲的第一部分和結束部分都大量使用了氣聲技巧,使得演唱在體現力量的同時又展現出柔美、深情的一面,歌曲被演唱者詮釋的淋漓盡致。雖然這種“漏氣”的演唱在美聲唱法中偶爾也會用到,但像流行唱法這樣上升到一種決定歌曲情感走向的高度,還是有所區別的。
混聲的運用
說到混聲,可能研究美聲、民族等傳統唱法的人會問,混聲不是傳統唱法才會使用的技巧嗎?其實,流行唱法一樣也需要混聲技巧的套用。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會了解到,人的聲音存在一個換聲區。在演唱自然音域以上的音時,往往會出現“唱不上去”“卡住”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混聲技巧的幫助了。聲音通過頭腔的一個特定區域,使真聲與假聲結合,形成一種和諧的融合。這種聲音聽起來不會像撕扯聲帶那樣難以接受,又能夠達到歌曲要求的音量和音高。傳統唱法的混聲多調動頭腔整個的共鳴腔體,聲音出來位置較高,比較接近於“假聲”狀態,而流行唱法的混聲只結合頭腔較靠前的區域,聲音較接近於真聲,不會像傳統唱法給人“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感覺,聲音聽起來真實、貼切。
話筒運用
流行唱法與其他唱法的一個最明確的不同,就是運用話筒進行演唱。話筒的作用有三:其一是對聲音進行修飾、潤色、化妝,流行唱法的許多發聲技巧,例如
氣聲唱法、柔聲唱法、沙聲唱法等,都必須依靠話筒才能早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話筒實際上參與了發聲運動,它是歌唱者的 “第二張嘴”;其二是歌唱者持話筒演唱,邊唱邊做各種表演動作,話筒的倒手、轉動等,成為演唱中的道具。從這個意義上說,話筒又是歌唱者的“第三隻手 ”;其三是話筒作為現代化高科技的電子器件,從而使演唱者的歌聲更富現代感、時尚感、新潮感,從這個意義上看,話筒又成為演唱者的 “翅膀 ”,它可以彌補流行唱法因為採用自然聲而在音量、音色、咬字吐字的力度等方面明顯的不足。
運用話筒有很多方法與技巧,流行唱法的歌手必須學會正確地運用話筒,要善於調整好嘴唇與話筒的距離、角度,以適應各種發聲技巧與演唱技巧。例如當採用柔聲唱法時,須把話筒調整到距嘴唇較近,這樣可以使歌聲通過擴人後更加柔潤悅耳;而當採用喊聲唱法時,則要把話筒調整到距嘴唇遠一些,以避免產生噪音而難聽;當採用直聲唱法時,應靈活地把話筒隨音量的強弱、音色的明日音變化,不斷地調整到不同的距離和不同的角度,這樣不僅可以創造歌聲多變的奇蹟,而且可以彌補發聲技巧上的某些欠缺。
總之,話筒的運用不可小視,要在不斷地演唱實踐中摸索出一條規律,形成為自己所適用的一整套使用方法與使用技巧。
發展展望
21世紀,歐美國家流行音樂唱法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而我國的流行唱法在多年的演唱實踐中,也從最初的模仿逐漸走向成熟,但是與歐美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必須更深地了解、研究流行唱法的藝術特徵,才能使得我國流行演唱更快、更好地發展,逐步與國際接軌。流行唱法作為
中國音樂文化的一部分,與美聲、民族共同促進我國聲樂藝術的蓬勃發展。
與“通俗唱法”的區別
由於流行唱法的快速發展,現代流行唱法已經逐漸區別於通俗唱法,流行唱法逐漸自成一派。由於通俗唱法產生時間較早,受到舞台設備、錄音設備、演唱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唱法和聽覺效果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唱法上更多借鑑美聲、民族,然而流行唱法在流行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朝著多元化發展,作為源自爵士音樂簡化而來的音樂體系,流行音樂與通俗音樂逐漸區分開來。
所以,依然把流行唱法與通俗唱法混於一談,已經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通俗音樂與流行音樂雖然具有一些相同的性質,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流行音樂已經成為區別於通俗音樂的一種獨立的音樂體系,其唱法也應區別對待,明確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