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李贊 等 著 叢 書 名:21世紀通信網路技術叢書·移動通信前沿技術系列 出版 社:電子工業出版社ISBN:9787121132209 出版時間:版 次:1 頁 數:428 裝 幀:平裝 開 本:所屬分類:圖書 > 計算機與網際網路 > 網路與通信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11章,涵蓋了以下內容:流星余跡通信基本原理;從數學和物理學的角度給出了流星信道的傳播特性和余跡分布參數,並討論了相關的傳輸模式;從通信鏈路的角度出發給出了系統鏈路組成和基本工作方式,討論了流星余跡通信的性能指標、影響因素、鏈路計算等;流星信道的建模方法;流星余跡通信傳輸關鍵技術,如調製解調、同步與捕獲、信道編解碼和差錯控制;改善流星余跡信道傳輸性能的關鍵技術,如信道估計與均衡、自適應功率控制、自適應噪聲抑制以及分集技術;針對流星信道的衰落特性,重點討論了基於自適應碼元速率、自適應調製方式、自適應編碼效率和自適應擴頻等各類自適應變速率傳輸的基本原理、實現算法和性能分析;流星余跡通信協定與組網方面的知識,包括流星余跡信道的通信方式、協定設計、鏈路控制協定,以及多址接入技術和路由選擇技術等;流星余跡通信專用天線的基本原理及其設計過程;流星余跡通信系統的組成及其套用實例;流星余跡通信的發展和套用。
目錄
目 錄
第1章 概述 1
1.1 流星余跡通信基本原理 1
1.1.1 什麼是流星余跡通信 2
1.1.2 流星余跡通信機理 2
1.1.3 流星余跡通信基本工作過程 3
1.2 流星余跡通信的發展歷程和趨勢 4
1.2.1 流星余跡通信發展歷程 4
1.2.2 流星余跡通信研究趨勢 6
1.3 流星余跡通信的特點和套用 6
1.3.1 流星余跡通信的特點 6
1.3.2 流星余跡通信的套用 8
1.4 流星余跡通信的系統組成和網路結構 9
1.4.1 系統結構 9
1.4.2 流星余跡通信組網 10
參考文獻 11
第2章 流星余跡信道 13
2.1 流星和流星余跡 13
2.1.1 流星現象及其物理特性 13
2.1.2 流星余跡及其物理特性 19
2.2 流星余跡的電波傳播機理 24
2.2.1 流星余跡的分類 25
2.2.2 欠密類余跡電波傳播機理 25
2.2.3 過密類余跡電波傳播機理 26
2.2.4 數學模型相關參數 28
2.3 流星余跡前向散射信道的統計特性 32
2.3.1 余跡出現的統計規律 32
2.3.2 流星到達率的晝夜、季節變化 33
2.3.3 信號振幅分布 37
2.4 流星余跡信道的其他特性 38
2.4.1 偏路徑效應與“熱區” 38
2.4.2 余跡散射的方向性與“足跡” 41
2.4.3 信道特性與天線方向性的關係 43
2.5 其他傳播模式 44
2.5.1 超短波視距傳播 45
2.5.2 離散E層(Es層)反射 46
2.5.3 電離層散射 47
參考文獻 48
第3章 流星余跡通信鏈路 50
3.1 鏈路系統組成 50
3.1.1 基帶處理設備 51
3.1.2 射頻設備 53
3.1.3 網路管理與控制設備 55
3.1.4 用戶終端與顯示設備 55
3.2 工作方式 56
3.2.1 全雙工方式 56
3.2.2 半雙工方式 57
3.2.3 不同雙工方式的比較 58
3.2.4 門限控制與差錯控制 59
3.3 鏈路傳輸性能參數 59
3.3.1 通信距離 60
3.3.2 通信持續時間 62
3.3.3 等待時間 66
3.3.4 占空因子 68
3.3.5 信息吞吐量 69
3.4 設備指標與傳輸性能的關係 70
3.4.1 工作頻率 70
3.4.2 信息傳輸速率 71
3.4.3 發射功率 72
3.4.4 接收機門限 75
3.4.5 天線增益 75
3.5 影響傳輸性能的因素 76
3.5.1 多徑效應 77
3.5.2 噪聲與干擾 79
3.5.3 都卜勒頻移 82
3.5.4 法拉第旋轉 83
3.5.5 太陽黑子 84
3.6 鏈路傳輸性能估算 84
3.6.1 路徑傳輸損耗 85
3.6.2 突發鏈路功率估算 87
3.6.3 鏈路性能分析 88
3.6.4 兩種鏈路分析方法 89
參考文獻 90
第4章 信道建模與系統仿真 92
4.1 CSC流星余跡體積積分模型 93
4.1.1 模型概述 93
4.1.2 天線模型 93
4.1.3 流星突發信道模型 94
4.1.4 鏈路協定仿真模型 96
4.2 流星余跡的信道建模 97
4.2.1 信道建模思想 97
4.2.2 基於SPW仿真軟體的流星信道建模 98
4.2.3 基於SPW流星信道模型的仿真與分析 104
4.2.4 流星信道模型在通信系統仿真中的套用 107
4.2.5 小結 108
參考文獻 109
第5章 信息傳輸關鍵技術 110
5.1 調製/解調 110
5.1.1 概述 110
5.1.2 線性調製技術 112
5.1.3 恆包絡調製技術 117
5.1.4 調製相關技術的結合與套用 122
5.2 接收同步 129
5.2.1 定義和分類 129
5.2.2 同步方法 130
5.2.3 適用於流星余跡通信的同步方法 135
5.3 信道編/解碼 142
5.3.1 信道編碼概述 142
5.3.2 BCH碼在流星余跡通信系統中的套用 145
5.3.3 RS碼在流星余跡通信系統中的套用 150
5.3.4 TPC碼在流星余跡中的套用 155
5.3.5 未來可套用於流星余跡的編碼方式 159
5.4 差錯控制 160
5.4.1 流星余跡通信差錯控制要求 160
5.4.2 差錯控制協定的分類與原理 161
5.4.3 流星余跡通信差錯控制協定設計 165
5.4.4 流星余跡通信差錯控制協定性能分析 166
參考文獻 172
第6章 抗信道衰落與均衡技術 176
6.1 系統傳輸模型 177
6.1.1 影響傳輸性能的因素 177
6.1.2 信道捕獲模型 180
6.1.3 信道跟蹤與均衡模型 181
6.2 突發信道估計 182
6.2.1 自適應信道參數估計 182
6.2.2 基於相關的信道參數估計 183
6.3 流星余跡通信信道均衡 185
6.3.1 線性均衡(LE) 185
6.3.2 判決反饋均衡(DFE) 186
6.3.3 盲均衡(BE) 189
6.3.4 最大似然均衡(MLSE) 190
6.4 自適應功率控制 196
6.4.1 發射功率對通信性能的影響 196
6.4.2 自適應功率目標 197
6.4.3 現有的功率控制算法 199
6.4.4 流星余跡通信自適應功率系統實例 199
6.5 自適應噪聲抑制 202
6.6 分集技術 203
6.7 多模式混合傳輸技術 206
6.7.1 與超短波通信兼容 207
6.7.2 與短波通信兼容 208
6.7.3 與電離層散射通信兼容 208
參考文獻 209
第7章 自適應變速傳輸 213
7.1 自適應變速技術概述 213
7.1.1 自適應變速的概念 213
7.1.2 流星余跡通信自適應變速的實現方法 214
7.2 流星余跡信道容量 214
7.2.1 欠密類余跡信道容量 216
7.2.2 過密類余跡信道容量 221
7.2.3 平均日吞吐量 227
7.2.4 固定時間域吞吐量 229
7.3 基於自適應碼元速率的變速傳輸 231
7.3.1 自適應碼元變速原理 231
7.3.2 自適應碼元變速系統實例 232
7.4 基於自適應調製方式的變速傳輸 238
7.4.1 基於自適應QAM調製的變速方法 239
7.4.2 基於自適應雙正交編碼調製的變速方法 243
7.5 基於自適應編碼的變速傳輸 250
7.5.1 自適應編碼變速原理 250
7.5.2 流星余跡通信最優變速編碼 251
7.6 基於自適應擴頻的變速傳輸 257
7.6.1 自適應直擴變速原理 257
7.6.2 自適應直擴變速系統 257
7.7 信噪比估計 260
7.7.1 信噪比的定義 260
7.7.2 信噪比估計方法 261
參考文獻 262
第8章 流星余跡通信傳輸協定與組網 264
8.1 流星余跡通信方式 264
8.1.1 點對點方式 265
8.1.2 點對多點方式 267
8.1.3 組網方式 270
8.2 流星余跡通信協定設計 271
8.2.1 流星余跡通信協定設計特點 271
8.2.2 流星余跡通信協定結構體系 273
8.3 流星余跡通信鏈路控制協定 275
8.3.1 通信幀 275
8.3.2 全雙工協定 285
8.3.3 半雙工協定 289
8.4 流星余跡通信組網技術 293
8.4.1 網路及站點配置 294
8.4.2 多址接入技術 295
8.4.3 路由選擇技術 298
8.4.4 網路性能 301
8.4.5 網路管理 306
參考文獻 307
第9章 專用天線 309
9.1 基本電性能參數 309
9.2 流星余跡天線的參數選擇 312
9.2.1 工作頻率的選擇 312
9.2.2 天線增益及波束寬度 313
9.2.3 極化方式 314
9.2.4 架設高度及俯仰角 314
9.3 基於長距和短距的天線性能比較 314
9.3.1 理想天線模式 315
9.3.2 水平極化八木天線 315
9.3.3 水平偶極天線 316
9.3.4 垂直鞭狀天線 316
9.3.5 垂直極化八木天線 316
9.3.6 天線性能比較 317
9.4 流星余跡通信的八木天線設計 318
9.4.1 基本工作原理 319
9.4.2 八木天線的分析方法 320
9.4.3 八木天線的設計實現 322
9.4.4 流星余跡通信七單元八木天線的設計 325
9.5 天線新技術 327
9.5.1 天線零位技術 327
9.5.2 波束控制 331
9.5.3 有源天線技術 332
參考文獻 333
第10章 站型設計與系統實例 334
10.1 站型設計與設備安裝 334
10.1.1 站型設計 334
10.1.2 站址選擇與設備安裝 336
10.2 實例 343
10.2.1 主站實例 343
10.2.2 從站實例 351
10.2.3 系統實例 363
參考文獻 380
第11章 流星余跡通信的發展和套用 381
11.1 流星余跡通信的發展 381
11.1.1 國外發展概況 382
11.1.2 國內發展概況 388
11.2 未來發展趨勢 393
11.3 流星余跡通信的套用 395
11.3.1 民用系統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