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嗜血桿菌感染

流感嗜血桿菌簡稱流感桿菌,是人類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屬嗜血桿菌屬,本屬細菌因人工培養時必須加新鮮血液或血液成分方能生長,故名嗜血桿菌。流感嗜血桿菌是嗜血桿菌屬中最常見的對人有致病性的細菌,可引起原發性化膿性感染和呼吸道繼發感染。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感染科
  • 常見病因:流感嗜血桿菌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呼吸道,孕婦產道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病原菌根據不同的生化反應可分為6個生物型:Ⅰ、Ⅱ、Ⅲ、Ⅳ、Ⅴ和Ⅵ。致病者多為Ⅰ、Ⅱ、Ⅲ和Ⅳ型。根據莢膜多糖抗原性的不同,可將有莢膜菌分為6個血清型:a、b、c、d、e和f。其中b型致病力最強,其次為e和f。根據細菌外膜蛋白(OMP)又可分為不同的亞型。有莢膜者致病力大於無莢膜者。
流感桿菌主要通過呼吸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也可通過孕婦產道感染。新生兒由於有來自母體的被動免疫,故2個月內發病率低,3個月至3歲兒童的血清抗體水平最低,此期易發生感染。

臨床表現

1.肺炎
成年患者多為已有慢性呼吸系統疾患者,表現為支氣管肺炎、節段性肺炎,甚至大葉性肺炎。半數胸膜受累,但發生膿胸者少見。大部分為有莢膜的b型菌引起,但亦有部分患者為無莢膜菌引起。預後取決於患者原來的健康狀況,病死率可達30%以上。
2.泌尿生殖道及婦產科感染
本菌可引起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及膿腫、宮頸炎、陰道炎、尿道炎、產褥熱、新生兒菌血症等。細菌多分不出血清型,生物型有Ⅰ、Ⅱ、Ⅲ、Ⅳ。Ⅰ、Ⅱ、Ⅲ多見於呼吸道感染,Ⅳ型則較獨特地見於泌尿生殖道感染,故有人將分不出血清型的生物Ⅳ型菌稱為泌尿生殖道型。
3.腦膜炎
嬰幼兒的化膿性腦膜炎60%以上由本菌引起,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5歲以下小兒發病率上升了6倍。過去成年人發病率低,為1%~3%,但近年來發病率亦在上升,有報導已達20%。成年人多有原發病灶,如鼻旁竇炎、肺炎、會厭炎等,特別易發生於頭部創傷或有腦脊液漏者,致病菌多為b型菌。臨床表現、腦脊液檢查均與其他化膿性腦膜炎相似。病死率成人為10%~20%。
4.會厭炎
患者多為身體健康而較年輕者。發熱、咽痛,由於局部嚴重腫脹可導致呼吸道堵塞,為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5.其他化膿性感染
(1)闌尾炎,有人對376例手術切下闌尾標本進行細菌培養,本菌占4%;
(2)膽道感染,可引起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症;
(3)蜂窩織炎,多見於小兒;
(4)化膿性關節炎,可單一關節也可多關節受累;
(5)鼻旁竇炎;
(6)骨髓炎;
(7)附睪炎;
(8)乳突炎等。
6.繼發感染
常發生在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肺結核等呼吸道感染後,亦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繼發感染的病原,還可使兒童在病毒感染之後繼發鼻竇炎、中耳炎。

檢查

1.病原學檢查
(1)塗片  直接檢查肺炎患者的痰,腦膜炎患者的腦脊液,化膿性感染病灶處膿性分泌物,均可做塗片染色檢查,如發現革蘭陰性短桿菌有助於診斷。
(2)細菌培養  流感桿菌腦膜炎等感染與其他細菌性腦膜炎等表現並無不同,最可靠的診斷依據是由血液、腦脊液中及局部分泌物中查到病原菌;以免疫化學方法鑑定新分離菌的莢膜腫脹反應及從上述體液、濃縮尿等標本中檢查莢膜物質,這些也可作為佐證。咽培養和痰培養則不能除外為帶菌所致,須結合臨床及其他檢查綜合考慮。
(3)對流免疫電泳(CIE)  對細菌性腦膜炎患兒的腦脊液進行細菌培養和CIE檢測Hib抗原發現,細菌培養陽性率為13.3%(8/60),CIE陽性率為90%(54/60);其中b型流感嗜血桿菌培養陽性率5.0%(3/60),b型流感嗜血桿菌CIE檢測陽性率51.7%(31/60)。
(4)細菌核酸檢查  已有人在試用,聚合酶鏈反應法檢查細菌特異性核酸片段,但敏性和特異性尚不夠穩定,仍在研究中。
(5)免疫學檢查  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特異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用反向血凝試驗檢測細菌抗原,比細菌培養更快獲得結果。
(6)其他檢查  依據患者感染部位可選擇進行X線拍片、CT等檢查以協助診斷。肺炎者X線表現與肺炎球菌肺炎相似。
2.血象
血白細胞計數,輕症者可在正常範圍,重症者則可增高達10×10/L以上,中性可占80%以上。
3.腦脊液檢查
與其他化膿菌引起者相似,蛋白增多,糖和氯化物減少,白細胞計數增多達1000×10/L以上,多核細胞占多數。

診斷

主要依據細菌培養和血清免疫學檢查的結果以及臨床表現做出診斷。
1.臨床表現
流感嗜血桿菌可引起全身多部位的感染。局部感染可有中耳炎、鼻竇炎、乳突炎、會厭炎和皮膚軟組織感染等。全身感染可有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骨髓炎、化膿性骨關節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慢性呼吸道感染則應考慮到副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的可能。
2.實驗室檢查
最重要者為病原學檢查。儘快進行血、尿、膿、痰及腦脊液等標本的細菌培養,同時做膿、痰、腦脊液的塗片細菌檢查,用ELISA檢查血清中的特異性IgM抗體,用反向血凝查細菌的抗原。

治療

1.一般及對症治療
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給予相應的對症處理。例如肺炎患者的祛痰鎮咳,腦膜炎患者的脫水降顱壓及防治腦水腫等。
2.病原學治療
既往主要套用氨苄西林和青黴素,因近年來耐藥菌株明顯增多而改用敏感性尚高的氯黴素、氟喹諾酮類藥、第三代頭孢菌素、紅黴素(包括羅紅黴素和阿奇黴素)等。劑量和療程依據病情輕重而定,輕症者可口服用藥,重症者則應靜脈給藥。對腦膜炎患者則應選用能透過血-腦屏障,在腦脊液中能達到有效治療濃度的藥物,如氯黴素、頭孢噻肟、頭孢曲松等。由於細菌的耐藥情況不斷地變化著,故應依據當地的藥敏情況選用藥物,待患者的細菌藥敏結果出來後予以調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