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地名中的英烈

活在地名中的英烈

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防止黨內的驕傲、腐化、個人崇拜,規定了“不以人名作地名”。1951年12月,中央有關部門又發出了《關於更改地名的指示》,“紀念革命先烈,一般用碑、塔等方式,不更改地名。但已經更改,並經該地上級人民政府批准或民眾稱呼已成習慣的,仍可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在地名中的英烈
  • 外文名:Live in the place names of the martyrs
  • 類型:現代詞
邱縣,企之縣,宏毅縣,興祿鎮村,侍曾村,杜平鎮村,泰和村,白六寨村,延握村,新太鎮成志莊,蘭茂寨村,趙明村,

邱縣

邱縣是革命老區,富有光榮的革命傳統。邱北抗日根椐地,1000平方公里範圍內,沒有敵人一個炮樓,全國亦屬罕見。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僅抗日戰爭時期,就有1156名熱血青年血灑疆場。英雄的人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勇往直前,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催人淚下的篇章。在那腥風血雨、災難深重的年代,硝煙瀰漫,外敵入侵,頑匪橫行,民不聊生。無數青年懷著一顆顆赤誠的愛國心,為國家和民族的獨立,為解救廣大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挺身而出,勇往直前投身到抗日的大潮中,表現出了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他們的英勇氣概和獻身精神,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同輝。英烈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讚頌,正如不滅的烈火,照耀著今天邱縣每一寸美麗的土地!地名中的英烈,連同他們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跡,再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邱縣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英勇戰鬥的歷史畫面。一幕幕軍民浴血奮戰,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劇,提醒我們在和平年代,不要忘記歷史,不要忘記用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
活在地名中的英烈
據統計,僅以邱縣籍烈士、涉邱縣事件、在邱縣地域上以革命烈士命名的縣、村有12個。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有一段英雄的故事,一支英雄的讚歌,和這片土地連在一起,永遠留在當地人民的心中。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防止黨內的驕傲、腐化、個人崇拜,規定了“不以人名作地名”。1951年12月,中央有關部門又發出了《關於更改地名的指示》,“紀念革命先烈,一般用碑、塔等方式,不更改地名。但已經更改,並經該地上級人民政府批准或民眾稱呼已成習慣的,仍可沿用。”至此,這些來自烈士名字的地名陸續在地圖上消失。保留至今的僅有4村,即:侍曾村、白六寨村新太鎮村、成志莊村。

企之縣

企之縣,為紀念郭企之烈士命名。1939年2月9日,曲周縣抗日政府縣長兼基幹大隊大隊長郭企之,帶3名幹部到村里部署反敵工作,被漢奸坐探發現。次日拂曉,敵人進村挨戶搜查。郭企之率領大家向外突圍時,被敵人擊傷肩膀,倒在一片小桑林里,被敵人逮捕。敵人用鐵絲穿透他的兩個手腕,擰在一起,鮮血順著手指往下流,把地上的白雪染紅了一大片。當日軍得知他的身份後,隨即用汽車押到縣城,囚禁在憲兵隊一間陰暗的牢房裡。敵人費盡心機達不到目的將他殺害。為了表彰其英雄業績,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命名他為“模範縣長”,並以邱縣香城固為中心設企之縣,1945年該縣建制撤銷後,一、二區劃歸邱縣。

宏毅縣

宏毅縣為紀念楊宏明孫毅民烈士命名。1942年4月29日,駐邱縣孝固村的冀南軍區第四軍分區、新四旅。遭日偽軍“鐵壁合圍”。4分區司令員楊宏明,率部向館陶縣梭莊方向突圍,在邱縣布寨村遭日偽重兵堵擊,衝鋒時壯烈犧牲,時年32歲。4分區政治部主任孫毅民,參加4地委、4分區聯合軍政會議,在邱縣香城固一帶遭日偽合圍,突圍至臨西縣西務頭村,激戰時壯烈犧牲,時年29歲。1942年10月5日,為紀念楊宏明、孫毅民烈士,冀南4專署決定在臨清、清河、威縣交界一帶置宏毅縣。1945年11月2日,冀南行署根據形勢變化,即令撤銷宏毅縣,所轄區域均歸回原屬。

興祿鎮村

興祿鎮村,為紀念郭興祿烈士命名。1942年5月16日,企之縣三區區委書記郭興祿,在威縣王王目駐防,因敵特告密,臨明,村被包圍,突圍沖至村口時,他腿部中彈,伏地斃敵五六人後,中彈犧牲。敵出於仇恨,將其肢體挑爛,身首異處。冀南行署、四專署、企之縣抗日政府在香城固舉行公祭大會,授予其家雙烈屬牌匾,並聯合決定將烈士長期工作過的改仁義莊為興祿鎮。

侍曾村

侍曾村,為紀念李侍曾烈士命名。1940年8月,第129師新編第4旅11團李侍曾團長,率部赴陝甘寧邊區,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毛主席。1942年5月29日,李侍曾因患肝癌病故於邱縣香城固,葬東目寨,後移葬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1947年,為永遠紀念烈士,威縣民主政府決定將烈士家鄉“邱縣十八村”賀釗鎮西村正式改名為侍曾村(今威縣侍曾村),沿用至今。

杜平鎮村

杜平鎮村,為紀念杜平烈士命名。1943年8月1日,邱縣縣大隊副政委、縣委常委杜平,帶領縣大隊駐防賈寨村,因漢奸告密,夜間被百名日偽軍包圍,與日偽進行激烈戰鬥,敵人傷亡嚴重,但終因寡不敵眾,三次突圍未成,在與敵肉搏戰中壯烈犧牲。邱縣抗日政府決定將賈寨村更名為杜平鎮。

泰和村

泰和村,為紀念石泰和烈士命名。1944年4月28日,晉冀魯豫邊區參議員石泰和,由壞人出賣被合圍於大槐樹村,當即把身上帶的檔案撕碎,用嘴嚼爛咽到肚裡,被捕後未暴露黨的任何秘密。日軍放狼狗撕咬、刺刀挑腹,壯烈犧牲。邱縣抗日政府決定將烈士家鄉西常屯村更名為泰和村。

白六寨村

白六寨村,為紀念白清和烈士命名。1943年,邱縣西布寨第一任黨支部書記白清和,小名白六,大災荒中帶領民眾從財主家借出四五萬斤糧食,分給窮人。1944年春天,根據抗日政府指示,成立“贖地委員會”,白清和任主任。贖回土地300多畝,房屋幾十間。1944年冬天,冀南四分區派幹部在西布寨抓開展民主鬥爭試點,帶領民眾揭露了本村幾個充當偽軍、勾結漢奸無惡不作的壞人。對敵鬥爭堅決,被壞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1944年11月29日夜,由本村壞人路觀印帶領臨清馬廠炮樓8名偽軍潛入西布寨,冒充“八路軍”把白六槍殺在一個井中。1945年初,企之縣(當時西布寨屬企之縣轄)抗日政府在西布寨召開了萬人大會,處決了殺害白六的兩個兇手,同時決定:將西布寨更名為白六寨,沿用至今。

延握村

延握村,為紀念孫長安烈士命名。1945年1月16日,冀南三分區滏西基幹團二營營長孫長安,又名延握,奉命率領全營攻打大名城,在大名東關一個小巷裡追殺敵人,一人擊斃日偽軍9名後,身負重傷,被轉送永年縣劉灣養傷,因傷勢過重去世。營首長在雞澤縣為其召開追悼大會,屍體暫柩於蔡莊。1945年3月部隊又將其屍骨運至邱縣東關村北安葬,曾決定,改東關為延握村。

新太鎮成志莊

新太鎮村、成志莊村,為紀念霍新太烈士命名。1945年5月26日,企之縣四區區長霍新太,化名王成志,在威縣阻截敵軍運糧戰鬥中,隻身與四十多名日本鬼子戰鬥了一個多小時,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人們將他的犧牲地威縣陳莊村改名為成志莊,將他的出生地東孝固村改名為新太鎮村,沿用至今。

蘭茂寨村

蘭茂寨村,為紀念王蘭茂烈士命名。抗日戰爭時期,南寨村王蘭茂,在一次日偽軍大掃蕩中被抓。遭嚴刑拷打,為掩護八路軍戰士和公糧,堅不吐實,被日軍槍殺。邱縣抗日政府通令改南寨為蘭茂寨。

趙明村

趙明村,為紀念趙明烈士命名。趙明,原名趙成海,邱縣郭村人,1942年參加革命工作並加入共產黨。1945年8月,太行區黨委分配他到武陟縣工作,先後擔任武陟縣二區、五區農會副主席、主席、區委書記。1947年5月,調任武陟縣新五區區委副書記。1947年7月4日,在東張村召開民眾會,貫徹黨的土改政策,突遭地方武裝偽裝偷襲,奮力拚殺中壯烈犧牲,年僅22歲。1947年8月,中共武陟縣委、武陟縣民主政府聯合決定,將烈士犧牲東張村命名為趙明村。
每一個人在歷史長河中,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當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義無返顧地將每滴鮮血交付給國家和民族的振興、交付給正義真理、交付給歷史的使命和責任時,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就會迸發出永不熄滅的光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