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堂燈

堂燈是傳統民間劇種,是巴蜀民俗文化的瑰寶。洪雅堂燈起源於唐朝,在明、清時代廣為流傳。據洪雅縣誌《天一閣藏明代方誌選刊》風俗篇記載,正月初一至十五皆演戲劇、結彩燈。
洪雅堂燈戲小型、輕便、靈活,富於生活氣息,鄉土味很濃,語言通俗易懂,伴奏以大筒胡琴、笛子、嗩吶,梆子、碰鈴、包包鑼為主,配以傳統的低音打擊樂器。服裝道具簡單,沒有戲台照樣演出,民眾喜聞樂見。曲牌分三類即堂燈主調(分男腔、女腔、男女合腔,每段唱詞唱到結尾三字,由內場幫腔,間以樂器伴奏)、民間小調(補缸調、平雀調、望夫調、鮮花腔等)和本地山歌。表演活潑風趣。
洪雅堂燈主要分布在柳江、花溪、槽漁灘。1958年花溪鎮堂燈隊與夾江麻柳鄉堂燈隊參加四川省文化廳農村文藝調演,其劇目《鯉魚哥哥討親》、《三兒子點瓜》獲得四川省農村文藝調演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