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之於師:治訓詁者,不能離聲音文字,因形音義三者可貫串證發也。段玉裁以聲音施於文字,而後知假借引申與本字本義之辨;王念孫父子則以聲音闡明訓詁,而後知聲音訓詁之為渾然一體。斯言也,可謂剴切當理矣。余執友洪君自明,幼有異稟,讀書能刻苦自勵。迨事蘄春黃君,而學以大進。文字音訓,素所研習,九經三史,靡不淹該,其說典制名物,如數家珍,可娓娓而聽也。余辱在同門,得聞君緒餘,疑義與析,亦甚幸矣。
1979年,洪君撰成《訓詁學》一書,余受而讀之。書凡六章,章分細芬,述前賢之確詁,發已說之精英,語皆有據,辭無不達。文有假借,則貫之以聲音;書有傳訛,則訂之以校勘,可謂文理密察,極訓詁之能事者矣。君另有《訓練詁雜議》一篇,闡述訓詁條例,指示途徑,學者所當先務。
基本介紹
- 書名:洪誠文集
- 作者:洪誠
- ISBN:7806433600
- 定價:35 元
- 出版社:江蘇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0-9-1
名詞解釋,作者簡介,目錄,
名詞解釋
洪誠文集
作者:洪誠 著
出版社:江蘇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9-1
ISBN:7806433600
字數:650000
印次:1
版次:1
紙張:膠版紙
定價:35 元
作者簡介
洪誠(1910~1980),字自明,青陽縣喬木鄉人,古漢語學家,民盟江蘇省委員會委員。
洪誠自幼聰穎好學,中學時代即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古代典籍。民國24 年(1935 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國文系後,先後在安徽省立女中、浙江大學附中、中央大學、安徽大學任國文教員、講師、副教授。任教之餘,致力於經學的研究,《周禮》圈讀過6 遍,凡閱讀過的經典名著無不留有批點墨跡。
1955 年起,洪誠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員、副教授、教授,併兼任南大中文系寫作教研室、語言教研室主任,《辭海》編輯委員及其分科(漢語)主編,《漢語大詞典》副主編。他畢生獻身於古漢語的教學和研究,曾撰寫《論南北朝以前漢語中的系詞》、《讀周禮正義》、《論量詞“個”的語源及唐以前的發展情況》、《訓詁雜議》等文,分別在《語言研究》、《中國語文》等刊物發表。1964 年,在《王力(漢語史稿)語法部分商榷》一文中,他提出了32 條修正意見,語言學界評為“精闢、中肯”。1979 年前後,完成了《中國歷代文字學選注》、《訓詁學》等長篇論著,文筆精煉,資料翔實,有獨到見解。在《訓詁學》中,對《左傳》“中壽”的考辯,語言學界評價為“足解千年疑案”,“令人叫絕”。
1979 年秋,受教育部委託,主辦高校“訓詁學師資講習班”。其時,他已70 高齡,身體衰弱,且胃部隱痛時作,但他幾次謝絕去醫院查治的勸告,抱著“堅持到底、善始善終”的信念,如期開學上課。是年12 月底,在最後一講開始的第二天,突然胃部大出血,暈倒在廁所里。住院檢查時,胃癌已至晚期。病榻上猶自責:“最後一講未授完,沒有完成任務……”。
1980 年元月,溘然長逝。
目錄
序言
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訓詁釋義
第二節 訓詁和訓詁學的任務
第三節 訓詁學的起因與發展
第二章 與訓詁有關的書面上的基本情況
第一節 文字多假借
第二節 字休字式多變遷
第三節 傳寫有訛誤
第四節 音義情況複雜,須掌握條理
第五節 分析問題,須區別主次
第六節 古書沒有句讀,當如何斷句
第三章 閱讀必須掌握的基本規律
第一節 形音義三者的關係
第二節 文字假借與詞義引申
第三節 單音詞和複音詞
第四節 運用歷史觀點解釋語義
第五節 語音的歷史法則
第六節 通假略例
第七節 句法規律
第八節 辨穎似
第四章 讀注
第一節 剔除封建糟粕
第二節 幾種常見的訓詁方式
第三節 怎樣讀注
第五章 作注
第一節 準確地利用古注古辭書的釋義
第二節 字義與句義相聯繫,句與章聯繫
第三節 注文宜簡要
第四節 注意字形、字義的辨析
第五節 注釋人物、事件、地名
第六節 關於引用資料
第六章 總結——訓詁學幾個重要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