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立芳,是一名研究員,中共黨員。他於1938年6月出生於浙江省蕭山市。他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是一名農學研究員,他獲得了1984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立芳
- 外文名:Hong Lifang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蕭山市
- 出生日期:1938年6月
- 職業:研究員
- 畢業院校:北京農業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1984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獎;
- 代表作品:水稻抗條紋葉枯病新品種的選育(合著)《北京農業科技》1981-4;
- 性別:男
工作經歷,研究成果,京稻一號、京稻二號,中花9號,中作180,京花101,主要論著,
工作經歷
洪立芳在1962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分配到原北京市農科所作物研究室工作,從事耕作制度研究。1970年開始水稻引種育種工作,1978年6月起側重於雜交稻的選育。
在1975年底提出條紋葉枯病的抗病育種,從秈粳雜交入手。1979年北京市農科所在國內率先育成高抗粳稻品種“京稻1號”、“京稻2號”,後在北京東南郊得到迅速推廣,據有資料顯示,繼續育成的品種多數對水稻疾病有中等以上的抗性,對控制條紋葉枯病的危害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國內居領先地位。 他針對北方雜交粳稻品質較差的缺點,提出了改良的目標和育種策略。並在1980年篩選出優質恢復系F20,育成了優質組合秋優20。這個品種先後通過北京(1996)和天津(1990)的品種審定,1987年曾被日本同行定為雜交粳稻的對照種,恢復系F20於1989年由中國種子公司轉讓給日本,並在1993年成為我國在日本農林省登記註冊的2個恢復系之一。
據有資料顯示,參加育成的水稻新品種“中花9號”,由於高產、優質、抗稻瘟病,1985年至1987年間曾成為京津唐和遼寧丹東稻區主栽品種之一,每年推廣面積在百萬畝左右。與北京植物細胞工程實驗室合作,於1987年育成高產高抗條紋葉枯病的京花101,1991年和1993年先後通過北京和國家品種審定。在北方用花培技術率先育成光溫敏核不育系16A7S、陸稻恢復系陸粳3號等種質。20世紀初,加強了香粳香糯品種的選育,重點是提高其產量、抗性和整精米率。通過審定的品種有京香糯10號、京香636、香糯12。篩選出香粳恢復系Y772,配組育成了香型雜交粳稻京優15,在國內居先進地位。
水旱兼用型品種的選育。選育陸稻恢復系(不育系),與相應的水稻親本配組選育優良的水陸稻組合,在水旱兩種條件下均有增產優勢。已經在節水稻作和穩定北方稻米生產中發揮重大作用。“十五”期間育成的京優13(國審稻2005058),並已為國內一些同行的認同與借鑑。
研究成果
據有資料顯示,1991年獲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獎章。他長期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並能根據生產需要提出研究課題,進行一些創新研究,在水稻抗條紋葉枯病育種、粳稻的品質改良、花培育種、節水型品種的選育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育成品種25個,發表論文50餘篇。
京稻一號、京稻二號
水稻新品種“京稻一號、京稻二號”的選育,1984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獎;
中花9號
水稻新品種“中花9號”的選育,1985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作180
“中作180”(負責F1—F3工作):1989年獲農業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京花101
高產高抗條紋葉枯病水稻花培新品種“京花101”的選育,1994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主要論著
1、水稻抗條紋葉枯病新品種的選育(合著)《北京農業科技》1981-4;
2、關於秈粳雜交在粳稻育種中的利用《北京農業科學》1987-4;
3、雜交粳稻新組合秋優20的選育《雜交水稻》1986-2;
4、關於雜交粳稻米粒外觀品質的改良《雜交水稻國際學術討論論文集》,學術期刊出版社,1988年2月;
5、花培技術在雜交稻選育中的套用《中國農業生物技術》1989-7;
6、高產水稻新品種京花101的選育研究《北京農業科學》1992年;
7、試論水陸稻雜交種的選育《21世紀水稻遺傳育種展望》水稻遺傳育種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9年10月;
8、水陸稻雜交種——新型節水稻品種的選育研究《雜交粳稻理論與實踐》2006年7月;
9.、《作物生長發育與人工進化原理淺釋》(參加編寫)1995年;
10、《植物花培育種的進展》(參加編寫)1996年;
11、《大田作物優良品種及栽培技術》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