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湖漁鼓

洪澤湖漁鼓

洪澤湖漁鼓又名端鼓舞,江蘇省洪澤縣、泗洪縣傳統民間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洪澤湖漁鼓是舊時神漢神壇祈禱時,在特定的區域內進行說唱與舞蹈的一種舞蹈形式。始於唐代,起源於宿遷市泗洪縣境內的穆墩島及洪澤湖一帶。洪澤湖漁鼓在表演中有音樂,舞蹈及說唱,是一種綜合性文化藝術,呈現了鮮明的當地文化特色。代表作有《張郎休妻》《劉文龍趕考》等。

2006年、2007年、2009年,洪澤湖漁鼓分別被泗洪縣人民政府、宿遷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11月11日,洪澤湖漁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11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洪澤湖漁鼓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江蘇省洪澤縣、泗洪縣
  • 遺產類型:傳統舞蹈
  • 遺產編號:Ⅲ-115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表演形式,舞蹈動作,舞蹈道具,傳承保護,傳承意義,傳承現狀,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演出,榮譽表彰,

歷史淵源

洪澤湖漁鼓是舊時神漢神壇祈禱時,在特定的區域內進行說唱與舞蹈的幾重少戶一種舞蹈形式。始於唐代,起源於宿遷市泗洪縣境內的穆墩島及洪澤蜜頁捉紋湖一帶。
洪澤湖漁鼓洪澤湖漁鼓
對於洪澤湖漁鼓的淵源,其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該舞源於滿族人的風俗,即跳神。伴隨民間南北文化交流傳至該區域。另一種是當地有關家譜“端鼓起於唐”的記載,主要是記載當年唐王為了超度世上無主的冤魂,在當地舉行水陸大會時候,將漁民製作的單面鼓,端手上進行敲打,且一邊敲打一邊舞蹈,由此形成洪澤湖漁鼓。
明末清初時期,洪澤湖漁鼓形成鼎盛。
清末民國時期,隨著漁鼓在洪澤湖的繁榮,這時的傳承方式打破了之前的家族繼承制體系,出現了收外徒的現象。當時在洪澤湖區域,有100多個洪澤湖漁鼓班活躍,參與人數達千人,還出現了專門的民間藝人與製作藝人。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洪澤湖漁鼓真正形成並逐漸走向成熟。洪澤湖漁鼓主要由專業的文化工作者進行挖掘,在笑紋保留民間特色基礎上,融入了民間舞蹈的特點。
1878年改革開放以後,洪澤湖漁鼓表演形式與唱腔得到了不斷升華,這一時期的傳承主要以文藝表演形式,並且一直延續至21世紀。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洪澤湖漁鼓在表演的過程中,需要按照設定的項目進行,程式要嚴格莊重,且將連線的兩隻大船作為舞台,多在湖面拒盼體上進行,觀眾在自家船上進行觀看。背景上懸掛神像,並有刻紙的圖案進行裝飾。表演者要穿著華麗,左手持鼓,右手用細竹籤進行敲擊,按照鼓的節奏進行踏步,身體隨船進行移動。在表演中有音樂,舞蹈及說唱。
洪澤湖漁鼓洪澤湖漁鼓

舞蹈動作

洪澤湖漁鼓的動作有武術、雜技,是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舞蹈動作別致,步伐獨特,有商羊腿、剪子步、雙駕雲、穿花、走圓場、走燈等。模擬的勞動動作有撒網、拆網、收網等。

舞蹈道具

洪澤湖漁鼓最重要的道具為漁鼓,又稱端鼓,形似葵扇圓形,以鐵環形框架蒙上一層羊皮,也可以用狗皮或魚皮製成,鼓上有柄,柄長17公分左右,柄尾有一類似圓形或棱形鐵環,環周有三個鐵環,每環再串系三個小鐵環,或銅環。演奏時,隨表演者的動作和音響效果的需要,搖動漁鼓,則鼓聲咚咚,環聲鐺鐺。鼓鍵,又叫鼓鞭,以40公分以上的竹篾為之,鍵端下部稍作粗凸。

傳承保護

傳承意義

洪澤湖漁鼓承載了湖區漁民生產生活的技藝,保留和傳承了湖區面霉廈愉臨失傳的民間風俗和藝術,記錄了湖區許多的文化信息,反映了湖區歷史文化的進程,真實地反映了不同時代湖區漁民的審美取向,其演變過程見證了洪澤湖湖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歷程。

傳承現狀

隨著時代的發展,洪澤湖漁鼓老藝人為數不多,且大都年齡居高,加上年輕人有自身的追求,不願意在學習洪澤湖漁鼓,洪澤湖漁鼓傳承面臨斷代的可能。另外,加上漁民生活居住不固定,集中排練比較困難,不利於洪澤湖漁鼓藝術的長期傳承。傳承人方面,只有一部分專業從事洪澤湖漁鼓演出職業,有些是興趣所致,其本身有其他的工作,偶爾會參加演出。
洪澤湖漁鼓洪澤湖漁鼓
傳播方面,洪澤湖漁鼓表演多集中在地方性的表演中,主要是節日表演。而漁鼓本身為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表演的空間,在當下的藝術表演形式中,洪澤湖漁鼓的吸引力不足,導致其市場發展並不廣闊,相關實施保護者在工作上有些力不從心。

保護措施

2015年1月,店射虹為紮實做好洪澤湖漁鼓的傳承保護工作,泗洪縣文廣新局按照國家非遺法要求,指導項目保護單位、所在鄉鎮及其傳承人加大對洪澤湖漁鼓原始曲目、舞蹈、圖片資料等進行蒐集整理,籌建資料檔案,並對所有檔案進行數位化管理,使傳承保護工作方法日趨完善;同年,泗洪縣人民政府共向上級申請到55萬的洪澤湖漁鼓專項保護資金,並嚴格監管保護單位全部用於非遺項目的傳承保護工作。坑捉婆而對於傳承人經費補助問題,文化部和文化廳也有專門經費用於補助傳承人。
截至2016年,洪澤湖漁鼓在泗洪縣共有兩個傳承基地,一個在漁民船頭,一個在半城鎮。洪澤湖漁鼓傳承基地通過實物、圖片、音像等方式,全面展示洪澤湖漁鼓的歷史淵源、傳承譜系以及製作流程、相關工具、成品等。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淮安市洪澤區老子山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站、泗洪縣文化館獲得洪澤湖漁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16年6月16日,首屆中國·洪澤湖漁鼓藝術節在泗洪縣半城鎮開幕,洪澤湖漁鼓《偃王鑼鼓迎賓客》《漁鼓飄香》拉開了文藝演出序幕。

榮譽表彰

2017年,由洪澤區大湖霞光藝術團組隊的洪澤湖漁鼓舞表演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慶典演出大獎賽中獲得銅獎。
2019年12月15日,由南京藝術學院塞爾維亞籍留學生葉琳娜領銜表演的女子舞蹈《洪澤湖漁鼓》在2019“同樂江蘇”大運河非遺分享薈成果總結活動中獲得“同樂江蘇”創意獎。

傳承現狀

隨著時代的發展,洪澤湖漁鼓老藝人為數不多,且大都年齡居高,加上年輕人有自身的追求,不願意在學習洪澤湖漁鼓,洪澤湖漁鼓傳承面臨斷代的可能。另外,加上漁民生活居住不固定,集中排練比較困難,不利於洪澤湖漁鼓藝術的長期傳承。傳承人方面,只有一部分專業從事洪澤湖漁鼓演出職業,有些是興趣所致,其本身有其他的工作,偶爾會參加演出。
洪澤湖漁鼓洪澤湖漁鼓
傳播方面,洪澤湖漁鼓表演多集中在地方性的表演中,主要是節日表演。而漁鼓本身為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表演的空間,在當下的藝術表演形式中,洪澤湖漁鼓的吸引力不足,導致其市場發展並不廣闊,相關實施保護者在工作上有些力不從心。

保護措施

2015年1月,為紮實做好洪澤湖漁鼓的傳承保護工作,泗洪縣文廣新局按照國家非遺法要求,指導項目保護單位、所在鄉鎮及其傳承人加大對洪澤湖漁鼓原始曲目、舞蹈、圖片資料等進行蒐集整理,籌建資料檔案,並對所有檔案進行數位化管理,使傳承保護工作方法日趨完善;同年,泗洪縣人民政府共向上級申請到55萬的洪澤湖漁鼓專項保護資金,並嚴格監管保護單位全部用於非遺項目的傳承保護工作。而對於傳承人經費補助問題,文化部和文化廳也有專門經費用於補助傳承人。
截至2016年,洪澤湖漁鼓在泗洪縣共有兩個傳承基地,一個在漁民船頭,一個在半城鎮。洪澤湖漁鼓傳承基地通過實物、圖片、音像等方式,全面展示洪澤湖漁鼓的歷史淵源、傳承譜系以及製作流程、相關工具、成品等。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淮安市洪澤區老子山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站、泗洪縣文化館獲得洪澤湖漁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16年6月16日,首屆中國·洪澤湖漁鼓藝術節在泗洪縣半城鎮開幕,洪澤湖漁鼓《偃王鑼鼓迎賓客》《漁鼓飄香》拉開了文藝演出序幕。

榮譽表彰

2017年,由洪澤區大湖霞光藝術團組隊的洪澤湖漁鼓舞表演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慶典演出大獎賽中獲得銅獎。
2019年12月15日,由南京藝術學院塞爾維亞籍留學生葉琳娜領銜表演的女子舞蹈《洪澤湖漁鼓》在2019“同樂江蘇”大運河非遺分享薈成果總結活動中獲得“同樂江蘇”創意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