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湖隨想曲
- 作者:閔慧芬
- 創作時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 演奏樂器:二胡
創作背景,樂曲賞析,社會價值,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該曲是根據根據張敬安和歐陽謙叔作曲的歌劇《洪湖赤衛隊》中《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的聲樂唱段改編的二胡獨奏曲,原唱段訴說了洪湖人民在舊社會遭受苦難,展現了赤衛隊對敵鬥爭的畫面和對未來的暢想,表達了女英雄韓英大義凜然,為人民解放事業奉獻自己的決心。閔惠芬在改編上尊崇並保留了《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原聲樂音調和特點,經過藝術再加工,更添技術精髓,在創作風格上充分發揮了二胡擬人化音色及其多種多樣的演奏特點,完美地表現了樂曲的內涵與意境。
樂曲賞析
《洪湖主題隨想曲》根據歌劇中唱詞的敘事經過,將主人公的故事一步一步呈現出來。在引子後面,二胡音樂展現出的是第一個主題:韓英在敵人的監獄裡面對母親“深情話別”,“娘的眼淚。似水淌,點點灑在兒心上。”深情委婉的旋律唱出了韓英母女在生死別離的時候內心的依依不捨。可是怕讓母親傷心,也怕挫敗自己在敵人面前的銳氣,韓英強忍著內心的傷痛不讓眼淚流出來,這個畫面、這份柔和細膩的情感是女性所有的。《洪湖主題隨想曲》通過二胡的各種滑音、揉弦、利用它近似人聲的音色、運弓的力度等,將韓英在劇中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劇中韓英是抱著必死之心與母親告別的,“滿腹的話兒,不知從何說。”此時韓英的內心是糾結的,臨死之前有很多的話想對母親說,可是怕母親難過,她又不能說。第八小節對應的唱詞“滿腹的話兒”在休止了兩拍半以後才接上下一句,韓英這種“欲言又止”的糾結心理在二胡音樂的切分音節奏上和休止上得以體現。滿腹的話想說又沒說,最後變成對娘親一聲聲深情的呼喚“娘啊!”二胡通過纏綿的運弓、慢速的呼吸、誇張的揉弦和 滑音將這份深情“呼喚”出來。接下來,是韓英對過去生活的 回憶。“娘說過那二十六年前..”在唱這一句的時候,韓英 的內心有著無盡的辛酸和痛苦,此處,二胡運弓的速度慢、使 用的弓段短、運弓力度也稍輕,這樣奏出來的聲音顯得遙遠, 這遙遠的音色就把“回憶性”的場面描寫得很到位。隨即這個樂段的情緒從辛酸轉化為憤怒:“彭霸天,喪天良,霸走田地,搶占茅房, 把我的爹娘趕到那洪湖上..”韓英積 壓在內心的仇恨一時湧上心頭,此時的速度也加快了起來,力度也由弱變強了。二胡運用急促的運弓剛健有力的音色將這份 “憤怒”迸發出來。唱到爹爹喪命這一情景時,韓英是咬牙切 齒的,內心無比的恨意,二胡也通過四個十六分音符的重音把這 “咬牙切齒的恨”表現了出來。隨後音樂速度慢了下來,又回 到了悲痛又無奈的心情。在這裡,二胡運用顫弓的形式模仿人的哭泣聲,很好的表達了韓英悲痛的內心。從49小節開始,出 現了幾個連續的切分音節奏,這裡從回憶回到了現實,二胡通 過大幅度的運弓和重音斬釘截鐵地將主人公不畏犧牲的英雄氣 概表現出來。接下來是快板部分,歌劇中“自從來了共產黨, 洪湖的人們見了太陽”韓英的心情如雨過天晴,想到了共產黨,她看到了希望,在唱這一段的時候,她是滿懷欣喜滿懷希 望的,內心非常激動。二胡利用寬快弓奏出了韓英這份激動和 她與敵人血戰到底的決心。接著是一個歌唱性的樂段,這一段 描寫的是主任公韓英對未來生活的暢想,此時她的內心是熱情 的,她堅信“不久就會大天亮。”二胡運用它瀟灑自如的運弓 通過演奏者均勻的呼吸,將這份信念和熱情推到極致。樂曲的尾聲是一個華彩性樂段, “兒要看天下勞苦的人們都解放”此 處,音樂激昂,字字有力,體現了韓英寧願用自己生命換取革 命勝利的崇高品質。為加強音樂的戲劇性,二胡多處採用由弱 到強的處理。結束句上的“2”用強有力的音頭帶出來,並且逐 漸加快,在“4”上稍作停頓,然後用密集的顫弓在豪邁的情緒 中結束此曲。尾聲將一位心繫民眾的偉大女英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社會價值
就20世紀70年代初而言,二胡音樂作品正處在一個承上啟 下的後半段繁榮時期,出現了大批二胡作曲家、演奏家,如劉明源、閔惠芬、王國潼,劉長福等。他們傳承和發揚二胡鼻祖劉天 華“中西合璧”的創作理念,引進西方曲式特點、結合中國民族調式旋法作為創作依據,對二胡技法進行展現和挖掘,在創作手 法、創作數量、質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洪湖隨想曲》正是在這個時代背景應運而生的。和前人的二胡作品 比較, 《洪湖隨想曲》不僅發揚了當時二胡的創作特色,在作曲 技術上形成起承轉合的完整循環,而且旋法進行更加豐滿複雜, 長線條的複雜旋律和細緻入微的高難度技巧使音樂更加器樂化。樂曲以傳統民族調式調性作為根基,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將二胡的民族風韻以倚音、加花等傳統創作技法與中國本土音樂語言相應,加上閔惠芬對音樂的理解融入了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對音樂的處理更加細緻入微,使《洪湖隨想曲》在原作的基礎上升華,音樂表現更具多面性,至今仍被傳誦,並被編入音樂院校教材和全國考級曲目。
作者簡介
閔慧芬,江蘇宜興人,中國二胡演奏家,作曲家,“二胡皇后”。她自幼從父學習二胡,1956年入南京鼓樓區紅領巾藝術團,1958年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學習二胡,師從王乙、陸修棠。1963年5月獲得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一等獎,1968年於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任上海民族樂團二胡獨奏演員。她演奏的代表曲目有《喜送公糧》、《賽馬》、《江河水》、《新婚別》、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曲》等。她還創作、改編了許多二胡獨奏曲,如《紅旗渠水繞太行》、《洪湖人民的心愿》、《櫻花》、《陽關三疊》、《李陵碑》、《斬皇袍》等。她的二胡演奏被法國報紙評價為:“即使在休止符時,也有情感”,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聽過他的演奏後伏案痛哭,波士頓交響樂團撰文讚美她為“世界偉大的弦樂演奏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