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朝生,男,北京人,1920年10月10日生於北京,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資深院士,中國低溫物理與低溫技術研究的開創者之一。
1940年洪朝生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1948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前往荷蘭萊頓大學實驗室工作;1952年回中國後,先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系任教,同年加入九三學社;1961年參與創辦中國科技大學低溫物理專業;1978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1年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2005年9月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2018年8月19日10時1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洪朝生長期致力於低溫工程技術與低溫物理的研究與發展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朝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20年10月10日
- 逝世日期:2018年8月19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 主要成就: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1920年10月10日,洪朝生出生於北京。
1936年,洪朝生考入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後在西南聯大電機工程系擔任電信課助教。
1945年,洪朝生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1948年,洪朝生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後,洪朝生在美國普渡大學實習。
1950年,洪朝生前往荷蘭萊頓大學實驗室工作。
1952年,洪朝生回中國後,先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系任教,同年加入九三學社。
1953年,洪朝生擔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負責組建低溫物理實驗室。
1961年,洪朝生參與創辦中國科技大學低溫物理專業。
1978年,洪朝生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1982年5月,洪朝生擔任低溫技術實驗中心主任。
1980年,洪朝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院士)和常務委員。
1986年3月,洪朝生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第五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1年1月,洪朝生當選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2005年9月,洪朝生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
2007年10月12日,洪朝生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第十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8年8月19日10時10分,洪朝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洪朝生長期致力於低溫工程技術與低溫物理的研究與發展工作,為低溫技術研究和低溫工程技術裝置研製、促進低溫超導技術在中國科學實驗與新技術中的推廣套用做出了貢獻。他率領團隊研製成功的深度制冷機包括小型脈衝管和GM制冷機,為紅外遙感、超導器件、電子器件冷卻和科學實驗提供了可靠方便價格低廉的低溫冷源。與定常恆溫連續流動不同,深度制冷機中的流動過程是低溫溫度梯度下的交變流動過程,為了提高製冷效果就必須探索其循環過程中的規律。
1950年,洪朝生在半導體鍺單晶輸運現象的實驗中發現雜質能級上的導電現象,提出半導體禁帶中雜質導電的概念,這一工作後被半導體物理界稱之為“洪朝生效應”,成為無序系統電子輸運現象實驗研究的開端,引發了國際上對無序電子輸運機制的探索。
1953年,洪朝生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組建了中國國內第一個低溫實驗室,主持研製低溫研究設備。在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1956年研製出了一台能夠生產液氫的液化器,1959年成功實現了氦的液化。這些技術的掌握,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壟斷,邁出了中國低溫物理研究的第一步,為中國科學研究,特別是“兩彈一星”的成功研製做出了貢獻。
1970年,洪朝生領導低溫科研隊伍,完成了大型空間環境模擬系統KM3和KM4低溫氦製冷系統的研製任務,提供衛星上天的空間環境模擬試驗條件。
洪朝生在深度制冷機熱力過程研究中,發現循環過程中存在著直流現象,多路旁通法是抑制該現象的方法之一;獲得高頻交變流動情況下的阻力經驗公式;發現採用第二小孔法抑制直流現象的有效方案,並已被國際低溫界同行廣泛採用。在以上基礎性研究成果的指導下,洪朝生研製成功微型高頻同軸脈衝管制冷機。30W電功率輸入,85K時的製冷功率達260mW,成功地運行1200小時,2000年通過總裝備部驗收。
在洪朝生的推動和培養下,中國低溫科研隊伍不斷壯大,數十個研究和開發機構分布於全國各地,基本上依靠自身力量建立了一批低溫裝置和研究設備及相應配套的支撐條件,在製冷技術、實驗技術、低溫系統、材料製備、計量測試等方面取得了高水平科研成果。
- 學術交流
1956年1月30日到2月4日,“半導體物理討論會”在中國科學院套用物理所大禮堂舉行。會上,洪朝生首先對半導體科學發展的一般性問題作報告。
1956年12月,洪朝生隨嚴濟慈為團長的中國科學院科學考察團赴蘇聯考察。訪蘇期間,他應邀作了半導體低溫電導方面的學術報告。
1980年6月3日-6日,洪朝生應邀出席在義大利熱亞那召開的第八屆國際低溫工程會議,並以《Cryogenics in China Today》為題作特邀報告,介紹中國低溫工程進展。 同年11月6日-13日,出席中國製冷學會、中國宇航學會聯合在成都舉辦的低溫工程學術討論會,作關於參加第八屆國際低溫工程會議及訪問西歐情況的報告。
1981年2月17日-20日,洪朝生到585所參觀座談,並作了“超導技術套用的發展趨勢”和“氦的傳熱特性”兩個學術報告。 同年12月11日-15日,出席由中國製冷學會、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金屬學會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全國超導學術討論會並作報告。
1983年10月3日-8日,洪朝生出席並主持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科學院和日本套用物理學會舉辦的國際性低溫超導學術討論會“約瑟夫遜效應物理和套用學術研討會”。
1986年10月16日-18日,洪朝生出席中國半導體專業創辦30周年學術報告會,並以“半導體物理研究中低溫技術的套用”為題作特邀報告。
1994年1月15日-17日,洪朝生出席在低溫技術實驗中心召開的中國全國低溫物理學科研究與發展專題討論會並講話。
1999年11月25日,洪朝生出席低溫中心關於《國家基礎研究“十五”計畫和2015年遠景規劃》的能源科學《學科發展與優先領域》調研報告討論稿中低溫工程學科發展方向的討論和增訂,並作學術報告。
2000年10月5日-8日,洪朝生出席由中科院低溫中心發起並承辦的在北京召開的國際低溫工程、低溫物理研討會,應邀做大會主題報告。
- 學術論著
截止到2017年11月,洪朝生髮表論文80多篇,其中SCI和EI收錄35篇以上。
- 成果獲獎
獲獎時間 | 獲獎項目 | 所獲榮譽 |
1985年 | KM4大型航天環模設備的研製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1988年 | 0.5-30K溫度計檢定裝置 | 中國科學院三等獎 |
1988年 | 冷中子源製冷系統 | 中國科學院二等獎 |
— | — | 發明技術獎二等獎 |
— | — |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
— | — | 國家發明獎三等獎 |
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從1953年起,洪朝生先生與黃昆、王守武、湯定元先生共同開展半導體科學研究、教學和知識普及工作,先後在北京大學和物理所開設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等專業課程。在五校聯合半導體專門化期間,他悉心指導半導體霍爾效應和電導實驗等工作,並與黃昆、謝希德、王守武、湯定元等先生一道開設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實驗、晶體電路、半導體器件等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
1960年代初,洪朝生先生參與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高等院校低溫物理專業——中國科技大學低溫物理專業,任低溫物理研究室主任,並承擔了低溫技術、低溫物理實驗技術等專業課的授課任務,為中國低溫物理、低溫技術和超導研究培育了大批優秀科技人才。
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 所獲榮譽 |
— | 科學大會獎 |
1978年 | 全國科技工作者 |
1980年 |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 |
1989年 | 物理學會胡剛復物理獎 |
1995年 | 從事物理工作50年的物理工作者 |
1997年 | 國際低溫工程大會優秀論文獎 |
1999年 | 第20屆國際製冷大會林德獎 |
2000年 | 國際低溫工程理事會孟德爾頌獎 |
2001年 |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
2011年 | 美國低溫工程大會Samuel C. Collins獎 |
社會任職
洪朝生曾擔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製冷學會副理事長,國際低溫工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理化所科技委員會名譽主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個人生活
洪朝生父親洪觀濤,1885年出生,又名洪光昆,1906年秋加入同盟會,曾留學比利時、法國8年。回中國後從事鐵道技術工作,曾任隴海鐵路潼關—西安段工程局長兼總工程師及鐵道部路政司技正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鐵道部教育局高級工程師。著有《道路工程學》(1934),譯有大仲馬名著《地亞小傳》(後人譯為《蒙梭羅夫人》,1923)。 洪朝生母親高君遠,為中國近代著名出版家高夢旦之女。
人物評價
洪朝生大師雖然遠去,可他身上科技報國、求索創新、嚴謹務實的科學精神將被九三學社社員永遠傳承下去。(九三學社評)
洪朝生先生是一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科學家。他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為己任,以社會整體利益為價值取向,堅持道德正確的主張,堅持實踐正義的原則。洪朝生先生是一個具有獨特精神氣質的人,他清正剛直,為人低調,始終保持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本真。在長達70餘年的科研、教育生涯中,洪朝生先生為國家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以及科技人才的培養和科技隊伍建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低溫物理、低溫技術、低溫工程、超導物理、半導體物理等領域做出的業績,以及他身上所體現的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學人風範,將永遠被後人所銘記。洪朝生先生永垂不朽!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評)
洪朝生,作為一名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做到了科研有道,是低溫世界的拓荒人;作為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也做到了育人有方,是祖國棟樑的栽培者。憑著滿腔愛國熱血,即使在低溫世界裡也要熱火朝天;憑著頑強的科研精神,即使在困難的年代裡也要永不言棄。他把一生獻給了祖國的科研事業,不圖功名,只為國強。(科普中國評)
後世紀念
2018年8月22日—8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1號樓407會議室設立洪朝生先生追思堂,供各界人士弔唁。洪朝生先生遺體告別儀式於2018年8月25日上午10:00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