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克平

1931年,她衝破家庭的封建傳統束縛,隻身赴上海考入復旦大學教育系,成為該校早期的一名女大學生。1934年畢業,1935年參加革命從事地下工作,不久與當時地下黨負責人後來成為卓越經濟學家的孫冶方同志相愛,結為伉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克平
  • 別名:原名素蘭
  • 民族:漢
  • 出生地:寧波市慈谿洪塘鄉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2003年
平生事跡,1944年春天,1965年秋,1975年,1996年,安享晚年,

平生事跡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們倆本來要去延安工作,後因皖南事變,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來到新四軍蘇北鹽阜解放區,從此投身於黨的教育事業。在民主革命時期,洪克平老師歷盡艱辛,出生入死,為革命事業培養、教育了一大批學生。

1944年春天

我在我黨領導下的淮南津普路西各縣抗日聯合中學(簡稱路西聯中)讀書,洪克平老師也在那裡任教。在這之前,她隨同孫冶方同志在路西黨的領導機關工作。因為孫冶方同志是路西黨組織主要領導人之一,根據規定,配有警衛員、勤務員和馬夫等,機關又有主力部隊保衛,工作、生活環境和條件相對地要好。但洪老師為了她畢生追求的教育事業,選擇了遠離領導機關的路西聯中來教書,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她因此受到全校師生的尊重和敬佩。就是在路西聯中與洪老師朝夕相處的日子裡,我們和她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路西聯中雖然建在淮南津普路西根據地,但離日寇和偽軍駐地很近,四面受敵。日偽軍經常向根據地掃蕩、攻擊。我們抗日聯中所處的環境很險惡,有一次日寇的飛機把我們的校舍也都炸成了廢墟。師生們的生活十分艱苦,但洪克平老師總是保持著高昂的工作熱情和樂觀主義精神,特別是在危險和艱難時刻,她總是首先設法幫助和保護我們這些學生。她不僅教給我們文化知識,還經常傳授革命道理,使我們這些追求革命理想的青少年深感興奮和幸福,更堅定了革命意志。她是我們走向革命道路的良師益友。我永遠不會忘記和洪老師一起的這些日子。
上海解放後,孫冶方同志調到剛剛成立的市政府工作,洪克平也一起到了上海。當時的上海,百廢待興,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差。解放軍進城後,有很多部隊子弟沒有地方上學。為解決這些孩子的求學問題,市政府和軍管會決定建辦一所子弟學校,指定洪克平同志為校長。洪老師不負眾望,全身心地投入建校工作,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開了學,讓孩子們走進了課堂。這所當年的解放軍子弟學校,現在已成為上海一家有影響的學校。
調到北京後,她繼續從事教育工作,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她的學生遍及全國各地,可謂“桃李滿天下”了。

1965年秋

孫冶方同志受到錯誤批判,被撤消經濟研究所所長職務,並下放農村勞動。1968年4月4日蒙冤入獄。從那時起,洪克平老師跟著忍受各種艱難的考驗。她堅信自己的愛人是無辜的,對黨和人民是忠誠的。雖然生活很困苦,又缺少來自親朋好友們的關心和幫助,但她從未放棄過生活的希望,相信真理一定會戰勝謬誤。

1975年

孫冶方同志終於得到落實政策,獲釋後繼續從事濟濟理論研究工作。為了奪回被“四人幫”陷害而損失的時間,已經過了退休年齡的孫老,不顧年老體弱,積極參加理論戰線上撥亂反正的鬥爭,廣泛而深入地研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1983年孫老身患癌症不幸病逝。從此,洪克平老師開始了寡居的晚年生活。
洪克平老師平時生活非常儉樸,過日子從來都精打細算。家裡的家具基本上都是50年代初單位配備的,一件上衣她穿了近30年,一伙食也十分簡單,對自己幾近到了苛刻的地步。但是在培養下一代和國家的建設大事上,她卻非常慷慨、大方。洪老師夫婦倆膝下無子女,他們先後領養了好幾個孩子。這些孩子有的是孤兒,有的是戰友的孩子。對這些養兒,他們一直都視為己出,悉心照料,直到其能夠自立。
孫老去世後,洪老師配合社會科學院建立“孫冶方科學基金”,將孫冶方生前稿費全部獻給國家。“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從建立起至今一直是我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項,為我國經濟理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洪老師的晚年生活很有規律。她自費訂閱報刊,關心國家大事,年過九十依然思維清晰、敏捷。作為寧波人,洪克平老師也十分關心家鄉的建設和人民民眾的生活狀況。晚年時還經常談及家鄉的一些人和事,並幾次表示想回寧波故鄉看看,但終因年事已高等原因而未能成行。

1996年

是洪老師九十歲大壽,她的母校復旦大學北京校友會為她舉辦了祝壽活動,還出了專刊。我們路西聯中在京校友,包括馮紀新老校長、王維恭老師以及沈為剛、程國初、宣承華、孫玉權、黃先烈等同學也為她舉辦了祝壽聚會。當大家問到她老人家的長壽秘訣時,洪老師認為: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生活簡單,是她能長壽的主要原因。

安享晚年

2003年5月10日,洪克平老師因患冠心病、循環呼吸衰竭等症不治而謝世,享年9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