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武術

《津門武術》一書2013年由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為天津體育學院教授楊祥全博士。全書共九章三十三萬字,是第一本研究天津武術文化的著作。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曾任天津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的羅漱偉先生為本書作序,盛讚該書“稱得上是一部關於天津武術文化的‘小百科’,內容包括古往今來天津武術文化的發展,天津武術流派的傳承,天津武術人物的傳記,乃至天津武俠小說的創作等等,紀錄了許多曾經感動歷史、讓人至今難以忘懷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津門武術》
  • 出版社: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
作者簡介,全書章目,意義,著名歷史學家羅漱偉先生《序》,

作者簡介

楊祥全,1972年出生於山東省茌平縣,自1982年開始習武至今。博士、教授。太祖長拳第五代傳人。歷史學博士、民俗學博士後。先後就讀於聊城大學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武術七段、國家裁判。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史分會委員、中國武術協會科研委員會委員、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青年學者工作委員會委員。

全書章目

第一章:天津行政區的歷史沿革及津門武術的發展軌跡
第二章:眾多的武術組織
第三章:富有特色的武術流派
第四章:武術人物小傳
第五章:《大公報》與“土洋體育之爭”
第六章:“第一屆民運會”的成功舉辦
第七章:歷史積澱與精神升華——天穆村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第八章:天津的武俠小說創作及民間武術軼事
第九章:天津武術的地域文化定位與特點

意義

天津自1404年設衛建城,歷經天津州(1725年)、天津府(1731年)、開埠(1860年)、八國聯軍攻陷(1900年)、國民政府設立特別市(1928年)、淪陷為日本殖民地(1937年)、天津解放(1949年)等重大事件後,發展至今已經從漕運碼頭、軍事衛所、商業都會、開埠城市演變成為一個超千萬人口的綜合性大都市、北方經濟中心、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在這一進程中,天津人民形成了精明、好客、尚武、勇於開拓、適應性強的性格。
2010年1月2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下發了《天津市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和《天津市第一批文化產業振興重點工作計畫》,明確提出了建設“文化強市”的奮鬥目標,並將開發建設北少林寺、挖掘精武武館等文化資源等列入重點規劃。可惜的是,由於“文化孤島”、特有地理環境的制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天津武術文化所表現出的“吸納性極強而輻射性太弱”的特點致使獨具特色、內容豐厚的天津武術並沒有引起人們應有的重視。截至目前,尚沒有人對天津武術進行系統地鉤沉與梳理,本書第一次對津門武術進行了系統研究,這對於天津武術的發展、體育非遺保護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著名歷史學家羅漱偉先生《序》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津門武術》,稱得上是一部關於天津武術文化的“小百科”,內容包括古往今來天津武術文化的發展,天津武術流派的傳承,天津武術人物的傳記,乃至天津武俠小說的創作等等,紀錄了許多曾經感動歷史、讓人至今難以忘懷的故事。古人說:“勺水拳石,可補高深。”此之謂也。
本書的作者,是結識的摯友。他的學歷很傳奇:體院畢業的大學生,教育學的碩士,歷史學的博士,民俗學的博士後;他還有一個純粹的職業人生:中國武術七段,國家級武術裁判,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史分會委員,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以及天津體育學院體育文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
他的經歷,讓他和武術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系統地研究過中國武術史、武術思想史,出版了不少專著,又開始研究天津武術文化,而且出手不凡。他,就是剛剛邁過不惑之年的楊祥全教授。
祥全老師為什麼由博返約,進入天津武術文化研究領域?依我看,主要是因為天津的武術文化,確有自己的歷史特色與地域特點。
比方說,從宋代開始,天津地區就建成了宋遼軍事對峙的塘濼防線;而且自城市誕生之日,就是一座軍事要塞,金代的直沽寨,元代的海津鎮,莫不如此。明朝永樂二年(1404)設衛築城,官兵徵調於各地,且均為世襲,衣食無憂,以致養成了一種“日以戈矛弓矢為事”的尚武精神。入清以後,天津改為地方行政建置,衛所制下的官兵失去了生活依靠,部分人改武習文,絕大部分只能依靠出賣力氣維持生活,但“兵民雜居”下形成的尚武精神未嘗稍減,所謂“津人剛猛,孔武多力,朋儕聚處,各袖利刃,一言不合,即拔刀相向”。不能不說,這些正是天津武術文化的社會基礎。
再有,天津依河傍海,自清代中葉開始,依仗“地當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車”的地緣優勢,成就了天津“繁華熱鬧勝兩江”的水旱碼頭地位。地通南北,人雜五方,“比閭而居者率多流寓之人”。大批外地人聚居在一起,天然地形成了一種自衛精神以及互助、包容等品格。20世紀初,義和團在華北各地遭受重創,武林各家凡流徙至津者均能得到生存與發展,民間武術團體林立,這對近代天津武術文化地位的提高,起到了莫大的推動作用。
天津近代教育的迅速崛起,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20世紀初清廷改革學制,天津作為直隸省會,“大吏提倡於上,鄉人士負眾望者主持於下,官紳合力,遠近同風,不十年間,各級學堂悉備”。教育家張伯苓特別提出“強國必先強神,強神必先強身”。所以在發展新式體育的同時,武術作為防身健體的傳統運動項目,也在有識之士的倡導下得到普遍的推廣(南開社團中就有武術會),從而奠定了20世紀以來天津武術文化的教育基礎。
不過,文化作為一種社會形態,其發展需要根基,需要積累,很難一蹴而就。與中國眾多歷史悠久的城市相比,天津畢竟屬於晚近發展起來的城市;近代以來,天津文化雖有不少“發蒙解縛”之處,卻往往因為未能持久而湮沒於世。這就是說,由於地方文化積澱較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城市文化的輻射力,天津的武術文化自然也不例外。
對於這樣一些紀錄著諸多歷史瞬間的問題,祥全老師都在本書中做了細緻的闡述與研究,而且力求窮源溯流,鉤沉致遠,剖毫析芒,不矜不伐。其中,一些問題屬於前沿性的探討,一些問題則是學術邊緣的搶救。
一本書有時就是一個人一生光陰的縮影。祥全老師在大學畢業後的十餘年間,一直處在不斷開拓與創造的激情中,努力完善自己,為心靈釋荷,為人生升華。經過十餘年的堅持,終於使他有了健壯的體魄,有了歷練的經驗,有了廣博的智識,有了思維的高度。正是這種近乎透明的努力,讓他能夠在學術的攀岩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績。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阻止時光的流逝,但每個人都有能力主宰自己。因此,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
應當說,成功既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態度。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還有一點高度,還能做一次努力,就絕不輕言放棄,因為這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享受成功的必需付出。所以人的成就感,總是留守在瞬間的美好時光中。我想,祥全老師對此一定是深有體會的。是為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