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洣江是一塊紅色的
土地,自1926年
農民運動興起,洣江人民在 中國
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英勇不屈,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曲曲壯麗的
革命鬥爭篇章,從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戰爭,先後有127名洣江人民為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獨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被追認為革命
烈士。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留下了毛澤東等老一輩
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1927年12月26日,
毛澤東與
毛澤覃、
陳伯鈞等一行7人為挽救年幼的工農革命軍,從井岡山步行來
茶陵,夜宿洣江中瑤,親自站崗,在這裡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特殊
生日。毛澤東夜宿中瑤的舊居,抗日戰爭茶陵遇難同胞
紀念碑……向人們展開一頁 頁光榮的、催人奮進的
歷史。 洣江鄉有工業企業20餘家,總規模4000多萬元,其中彩紅煙花廠、金盛花炮廠、樟樹頁岩磚廠、立新頁岩磚廠、星橋選礦廠、洣江竹藝廠是招商引資引進的規模較大的企業,單個投資均在200萬元以上,是骨幹企業。
洣江鄉農業產業化特色鮮明,已經形成了以星橋、諸睦為中心的養殖小區,以湖塘、雅環為中心的養魚小區,以中瑤、下瑤、星橋為
中心的反季節和大棚
蔬菜小區,農業特色產業的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
洣江鄉旅遊資源比較豐富,境內有中國最大的天然石拱橋——石良橋,有全世界罕見的自然奇觀,冰川時期造就的冰臼,有
中國面積最大的紫頁岩奇觀——龜裂石,境內東門塔與南宋古城牆和南浦鐵犀隔河相望。
洣江鄉的民眾文化活動比活躍,民眾
文化團體較多,有腰鼓隊7個,嗩吶隊5人,採蓮船表演隊2個,其中採蓮船舞蹈已被列為縣
非物質文化遺產,於南宋時期流入本縣,並在洣江傳承至今,深受民眾喜愛。
農業發展
2006年,商品糧基地建設項目在洣江鄉實施,在改善糧食生產條件,改進農業技術措施,增加糧食產量,增強糧 食發展後勁方面起了十分顯著的作用。據統計,2005年洣江鄉糧食播種面積75.4萬
畝,總產達34.42萬噸,比上年增加1.11萬噸,增長3%;其中:
水稻播種面積69.05萬畝,總產33.89萬噸,畝平490公斤,在播種面積基本持平的情況下,總產比上年增加0.96萬噸,增長2.92%,糧食的商品率及轉化率由上年的45.41%提高到47.36%,項目區糧食的投入產出比由上年的1:14.37上升到1:15.58,糧食總產值達60726萬元,比上年增加2615萬元,增長4.5%,農民人平純收入達2327元,比上年增加255元,增長12%。 1、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通過對農田
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新增農田灌溉面積2000畝,改善農田灌溉面積21000畝,改造中低產田面積3000畝。一是小型病險
水庫得到了
保全。解決了部分鄉村多年難以解決的難點問題,投資65萬元,使5座小型病險水庫摘掉了病險庫的“帽子”,增加了水庫蓄水能力,改善了農田灌溉條件。二是
投資460萬元,將排灌渠道進行全面配套防滲,解決了部分農田“水在溪里流、人在岸上愁、十年乾旱九不收”和部分銹水田、爛泥田、深泥田等次生潛育化程度高的中低產田,使這部分農田排
灌分家,灌排自如,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理化性狀得到改善,極大地提高了這部分農田的單位面積產量,如:洣江鄉新橋村200畝漬水型稻田過去畝產難達300公斤,通過改造後,平均單產達430公斤,平均畝產提高了130公斤。2、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科技的推廣。
由於商品糧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一批新技術、新成果得到了套用,提高了廣大農民素質,增強了農民的
科學種田意識,通過技術培訓,推廣了適合本縣栽培的
湘早秈31號、
湘晚秈6號、中早優81號、Ⅱ優58、金優117、汕優42等早晚稻高產、優質、高抗水稻新品種6個,種植面積達20餘萬畝,據初步測算,增產糧食350萬公斤,推廣測土配方施肥36萬畝次,扭轉了長期以來重
氮輕磷,忽視
鉀肥的傾向,克服了施肥的盲目性,普及了土肥知識,大大降低了氮肥用量,減少了病蟲危害,促進了糧食生產,推廣了病蟲草鼠害的綜合防治技術60萬畝次,化學除草51萬畝次,農田滅鼠50萬畝次,據調查綜合統計分析,可獲得增產糧食87萬公斤,減少糧食損失26萬公斤,節省水稻用工117萬個。
旅遊資源
雲陽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洣江鄉城近郊。湘江支流米水河、醴茶鐵路、106國道側翼而過。這是
湖南省內不多見的 城 市森林公園,規模之大尤為罕見。園區面積8688.7公頃,由
雲陽山、天堂山、楊柳山、岩鷹嘴等幾大山峰組成,最高海拔963.2米,最低海拔110米。屬中
亞熱帶濕潤氣候區 ,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森林公園以湘東名山——
雲陽山命名。雲陽山峰連七十二,方圓七十餘里。園中群峰聳立,丹崖流霞,飛瀑垂練,深谷籠幽,古洞藏奇。古籍的記載,神奇的傳說,更為雲陽增添了魅力。《湖南通志》載:雲陽,炎帝故封,為湖南封建之始。《史略循蜚》載:唐初,雲陽始封為南嶽。不料朝臣
劉晏到茶陵後,說雲陽山“雖其靈異峭絕莫儔”,但米水灘險流急,“切慮艅艎莫濟”,因此改封衡山為南嶽。故云陽山有“古南嶽”之稱。民間傳說更為神奇,說老君在紫微峰“肉身成仙”。因此雲陽山被道家視為“可以隱居,可以長生”的神仙福地。
園內有25處自然景觀,13處人文景觀,文化歷史淵源流傳,峰、巒、岩、泉、瀑俱全。秀美的自然風景,濃郁的人文色彩,吸引了宋代著名詩人
黃庭堅,明代“茶陵詩派”領袖李東陽,著名旅行家
徐霞客,曾任國民政府主席的
譚延闓等先後到此探幽攬勝,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雲陽仙:原名雲陽山寺,始建於
唐開元年,清代改名雲陽仙。今為道觀,主祀南嶽聖帝。這座古廟,時為
佛寺,時為道觀,時為書院,但不管是佛也好,道也罷,儒也行,都不敢擠占南嶽聖帝的地盤,都要祀奉南嶽聖帝。因雲陽山空氣清新,夏日涼爽,所以建了這座避署行宮,讓南嶽聖帝每年農曆六月、七月來此避署,逐步形成“六月七月朝雲陽,八月朝衡山”的民俗。這樣一來,佛道兩教也看上了這塊“風水寶地”。正一派
道教、南禪宗清源派
佛教進入湖南,先上雲陽山。先後建有雲陽山寺赤松壇白雲仙羅漢庵等到10多座寺觀庵壇,雲陽山成了湘東南重要宗教活動場所。雲陽仙竹樹簇擁,窟岩為鄰,泉水潺潺,幽雅寧靜。黃庭堅在此住了一晚後,發出“道人先作鹿門期”的慨嘆,嚮往歸隱生活。
觀音岩:雲陽仙有個峻峭而幽深的岩窟,名叫觀音岩,塑在岩窟石壁上的
觀音菩薩,端莊慈祥,淨瓶半傾。傳說觀音為南嶽選址時,曾在此小憩。所以叫觀音岩。
五雷池:緊鄰觀音的石岩下的清泉一泓。看不奇,但耳貼岩壁,可聽到石岩中流水咚咚聲,令人稱奇。傳說一次赤松子命青龍興雲作雨以解旱情。青龍布雨睡懶覺,沒有及時收回雲雨,造成洪澇成災。赤松子怒施五雷法,將懶龍幽禁在岩隙中,命它吐龍涎灌溉山下農田。聽到的“咚咚”聲就是懶龍吐涎的的聲音。據說五雷池的水能明目、清心健體,所以遊客總要帶幾瓶回家。
張良試劍岩:在五雷池身後有座巨岩,中間一道筆直的裂縫,把巨岩分成兩半。據傳漢留候
張良隨赤松子到此,赤松子煉丹,張良鑄劍。後來
劉邦準備大展洪圖,來山上請張良下山助一臂之力,張良當時已鑄成了一把寶劍,為了試一下寶劍是否鋒利,他劈岩試劍,劈開了岩石,這就是“張良試劍岩”。
歷史名人
茶陵歷史悠久,人才輩出。自唐天復元年(901年)至清
光緒三十年(1904年),有譚用式、肖錦忠兩名狀元; 曹詒孫、尹銘綬兩名榜眼;張治、譚延闓兩名會元。明清有“四相文章冠兩朝”之譽,出過劉三吾、李東陽、張治、彭維新等“四大學士”,後有民國時期首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譚延闓和世界文化名人
譚雲山。
譚用式,字仁兄,湖南省茶陵潞水龍溪人,宋景定元年(1260)狀元第及,官至湖北提舉。
肖錦忠,號史樓,湖南茶陵縣下東東山壩人。清
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因為道光帝做壽撰寫壽聯,將“ ”寫成“群”字,被奸臣誣為“君”、“羊”並立,險遭殺害。旋以兩弟去世、贍養父母為由,辭官回鄉,主講洣江書院。工於書法、詩詞。著述有《輿地匯參》、《自然齋時文辭賦集》等。
曹詒孫,字次謀,湖南省茶陵縣棗市曹柏人。清光緒六年(1880)殿試中
榜眼。次年授
翰林院編修,後任國史館協修、武英殿纂修。光緒十五年(1889),掌教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七年任山西鄉試副考官,考畢歸鄉。
尹銘綬,字佩文,湖南省茶陵縣七地雉公山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殿試取為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1912年,袁世凱竊取“大總統”後,慕名邀請尹銘綬入“總統府”任機要秘書。後在“善後大借款”問題上與袁世凱意見不合而辭職。
張治,字文邦,號龍湖,湖南省茶陵縣秩堂毗塘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在會試中名列第一,為會元,中該科進士,次年授翰林院庶吉士。後官至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兼
文淵閣大學士。六次主持會試。末次,以“權臣不可有,重臣不可無”為題,切中時弊。編修了第一部《茶陵州志》,並纂修《明倫大典》與
《長沙府志》。
譚延闓,字祖庵、祖安,號畏三,湖南省茶陵縣高隴石床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三月開封會試第一名,中會元,填補了湖南在清代二百餘年無會元的空白。同年七月殿試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後,他從立憲派立場出發,提出“文明革命”主張。後於當年11月、民國5年(1916)、民國9年(1920)三次督湘,後在
武漢國民政府、
南京國民政府任行政院長和國民政府主席等職。擅長詩書,其書法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著述有《祖庵詩集》等。
鄉鎮企業
洣江鄉依託近城優勢,大力招商引資,加快企業發展,形成了以煙花、制磚為主導,礦貿為輔的工業格局,有彩 紅
煙花廠、金盛花炮廠、拱塘
鞭炮廠、樟樹頁岩制磚廠、立新頁岩制磚廠、洣江竹藝廠、星橋選
礦廠、鴻發礦貿公司等8家規模較大的企業。 一、彩紅煙花廠
彩紅煙花廠是2006年招商引資項目,於2006年9月正式投產,總投資達250萬元,廠房占地80畝,有職工55人。企業主要生產升空類、旋轉類煙花和普通鞭炮,技術力量雄厚,年產值達300萬元。二、金盛花炮廠
金盛花炮廠是2005年招商引資項目,2006年5月正式投產,總投資210萬元,占地面積為70畝,有職工45人。主要產品為普通鞭炮,年產值150萬元。
三、洣江竹藝廠
洣江竹藝廠是2007年招商引資項目,2007年4月正式
投產,總投資210萬
元,占地面積70畝,有職工50人,主要產品為竹
筷子和竹
拉絲,年產值250萬元。
鄉鎮建設
1、教育
事業。洣江鄉加大了對教育事業的扶持力度,教育硬體設施完善,教育布局合理,師資力 量比較雄厚,其中洣江
中學國中
升學率歷來居茶陵縣前列。
2、
衛生事業。洣江鄉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1%以上,並且完成了農村藥品兩網建設。2006年投資80萬元,興建了洣江衛生院門診大樓,總
面積達1800㎡,改善了農民看病就醫條件,保障了民眾的
健康。
3、民主
法制。洣江鄉綜治網路體系比較健全,鄉、村、組三級調解
隊伍比較完善,社會治安形勢穩定,2006年被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並獲“無邪教鄉鎮”
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