洣水

洣水

洣水,是湘江一級支流,長江的二級支流, 洣水是湘江除耒水、瀟水外第3大支流,洣水出口又剛好位於湘江大源渡航電樞紐的下游2公里處有利於通航。 洣水水源充足,落差大,水能豐富,洣水最大的支流是210公里長的永樂江。衡東縣人民經過多年建設,已實行洣水的梯級分段渠化(築壩分段疏浚)項目,建有榮桓、甘溪、洋塘等水電站,使衡東縣成為全國百個農村電氣之一。

幹流主要流經炎陵縣茶陵縣攸縣衡東縣,于衡東縣西部新塘鎮南部注入湘江。洣水幹流設定有炎陵、茶陵、龍家山、攸縣、甘溪等國家基本水文站和雨量觀測站網,流域有洮水酒埠江兩座大型水庫和青年、龍家山、蘇洲壩、桐壩、榮桓、甘溪、洋塘等中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 洣水因流經炎帝之寢陵而被世人稱為“聖水河”。洣水曲折迂迴,兩岸群峰簇擁,風光旖旎,宛如一幅神奇而美妙的山水畫,為歷代名人墨客所詠嘆。現已開發洣水風光帶、洣水漂流、潭江漁村農家樂等旅遊休閒項目,是國家級水利風區。

基本介紹

幹流概況,主要支流,水文特徵,流域概況,水利工程,

幹流概況

歷史習慣上,認為洣水發源於湘贛邊境羅霄山脈西麓的炎陵縣枝山腦天障沖,它的源頭有一個山村叫正門裡,下經炎陵縣平樂鄉,於羅浮江村匯合炎陵縣龍渣瑤族鄉的龍渣河,此段稱羅浮江。羅浮江至中村鄉深渡村納吊排寺河後稱斜瀨水。吊排寺河源於郴州市桂東縣八面山,經桂東桃寮,炎陵縣五爪坪,紅星大橋,龍潭至深渡入斜瀨水。吊排寺河河長較羅浮江為長,多以吊排寺河為斜瀨水源頭。斜瀨水經中村鄉於船形納船形河(資興來水)和澎溪。水量漸弘,斜瀨水下游就是中華民族先祖的安息之地炎帝陵。斜瀨水在炎陵縣三河鎮西台村合河漠水後,一般稱為洣水。斜瀨水河長82公里,流域面積720平方公里。
河漠水有兩條較大的河流。一為策源河,源於炎陵縣策源鄉洪水江。源頭有湖南省最高峰神農峰,又稱酃峰。下經上洞,打鳥坳,策源,漿村,於水口鎮官倉下合另一條較大的河流水口河(源於炎陵縣下村鄉田心村曾屋湘贛分界)後,稱河漠水。河漠水經木灣,江洲於炎陵縣霞陽鎮五里牌納坎坪河,在炎陵縣三河鎮西台村合斜瀨水。河漠水流域面積904平方公里,幹流長88公里。因河漠水河長較斜瀨水為長,流域面積也更大。
2011年春,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根據河源唯遠原則,初定炎陵縣策源鄉洪水江為洣水的正源。經過在實地的詳盡勘測,2011年11月,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河湖普查組綜合流域面積和流量因素,確定水口河為洣水正源。2011年12月,河源勘查組沿南源向湘贛交界進發,在海拔1580米處窮盡水源,即測定經緯度座標,確定下村鄉田心村大嶺背組與江西省遂川縣營盤圩交界山嶺鞍部以下之山谷為洣水正源。據此可推斷,源頭經緯度約為26.25°N,113.99°E。
洣水,是湘江下游支流。源出炎陵縣南境八面山,西北流經茶陵縣、攸縣,在衡東縣新塘鎮入湘江。全長296公里,流域面積10505平方公里。《水經注》載:“洣水出茶陵縣上鄉,西北過其縣西。……又西北過攸縣南。”洣水經茶陵縣從菜花坪鎮紫仁橋進入攸縣縣境,在菜花坪鎮李家大屋入衡東縣。在攸縣境內,洣水幹流長29.5公里,包括攸水、濁江、永樂江,全縣洣水流域面積為1929.1平方公里。
洣水上游,水流湍急,河道相對狹窄。入攸縣境,坡度降小,納攸水,水流量增大,江面較寬闊。基於此,攸縣縣治在五代後梁(907~923)從東北部的網嶺鎮羅家坪村遷入瀕臨洣水北岸的今址。攸縣縣城曾為洣水水運的一個重鎮,不僅是攸縣,還是茶陵、酃縣的物資集散地。上游的小船運載貨物在這裡過艙到大船上,上游的木竹小排筏在這裡集組成大的排筏。到清末和民國時,攸縣縣城建有譚家、學門前、同仁宮3個水運碼頭。江中高桅行帆,百舸爭流;碼頭邊泊舟篙桿如林,人聲鼎沸;江岸上人來車往,貨運不歇。
衡東縣城洣水鎮東部衡東縣城洣水鎮東部

主要支流

名稱
流域面
km
河流長度km
坡降
自然落差m
平均流量m/s

發源地

幹流
洣水
220
31
16.8
350
5.1
資興壟頭上
炎陵雙江口
1
永樂江
2572
210
2.25
300
58.1
資興毛雞山
衡東草市
2
攸水
1256
110
1.34
武功山西麓
攸縣宋家洲
3
甲水
135
30
13
310
3.0
永興壟上
永興龍形市
3
新洲
117
37
11
352
2.5
安仁桃樹壟
安仁新屋
3
浪江
226
44
2
80
6.2
永興油榨壟
安仁上屋裡
3
蓮花江
231
62
4.3
190
5.0
安仁壟上
安仁河東祠
3
安平司
152
41
3.1
110
3.3
安仁盤古仙
安仁安平司
3
洋際河
265
45
4.8
114
5.0
耒陽烏龜沖
安仁謝老頭
3
車下
137
26
11.7
60
1.2
衡東雙梓嶺
安仁車下
永樂江:發源於資興市的彭公廟毛雞山,是洣水最大的支流,經永興、安仁于衡東草市流入洣水再匯入湘江,總流域面積2572平方公里,幹流長210公里,河床平均比降1.9‰,控制我市資興、永興小部分,安仁絕大部分地區,本市集雨面積2535.1平方公里。

水文特徵

洣水全長296公里(按長度是湘江除耒水、瀟水外第3大支流),水系總流域面積為10305平方公里。從衡東縣草市鎮江坪村開始流入衡東縣境內,在衡東境內全長長達73公里占總長度的1/4,衡東縣城也叫洣水鎮,流域面積1222平方公里,在衡東縣境內分別匯合永樂江等大小17條支流。
根據衡東縣甘溪水文二站多年資料分析計算:洣水多年各月平均水位在47~50米之間;多年平均徑流量76.0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0.131公斤/立方米。
衡東縣境內建有榮桓、甘溪、洋塘三座河壩,使得河寬200~300米,水流平穩,兼收灌溉、發電之利。河道終年可以通航:楊林以上可通航5~20噸貨船;楊林至洋塘可通10~30噸貨船;洋塘以下可通5~25噸貨船。永樂江是其最大的支流。
多年平均徑流量連續最大的4個月(3~6月)占全年徑流量的58.5%,而最小的3個月(7~9月)僅占20%。在上世紀實測的24年中,最大年徑流量120.33億立方米(1970年),大於95億立方米的有7年,占29.16%,最小的徑流量28.39億立方米(1963年),小於65億立方米的有9年,占37.54%。
含沙量最大為3.47公斤/立方米,最小為0.003公斤/立方米。全年輸沙率以汛期最大。由於水土流失嚴重,1972年在洣水上游修建的望日岩河壩,到1981年河壩上端平均淤泥1.1米,船閘無法通航,1977年往後5年用挖沙船大規模清淤319.2立方米。
衡東縣洣水鎮西部衡東縣洣水鎮西部

流域概況

洣水風光帶屬省級風景名勝區,它坐落在洣水河段的下游衡東縣,發源於羅霄山脈西麓的炎陵縣下村鄉,它的源頭就是中華民族先祖的安息之地炎帝陵,也就是中國革命的搖藍井岡山,所以洣河又有“歷史長河”、“紅河”的美稱。
洣水沿途風光旎旖,景觀豐富,有廣柑基地白茅洲、靈山勝景、太平寺、晏光廟、秀才看榜、雄師戲金蟾、筆架峰、將軍廟、楊山祠、雷溪雙月等景點,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曾在太平寺慈氏閣留下遊歷洣河後的詩句: “ 青玻璃盆插千岑,江湘水清無古今。何處拭目窮表里?太平飛閣暫登臨。朝陽不聞皂蓋下,愚溪但見古木陰。誰與洗滌懷古恨?坐有佳客非孤斟! ” 明末大地理學家、文學家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遊記》中對洣河也有詳細的旅遊記載。清代詩人劉振武有感於靈山風光如畫,作詩《靈山攬勝》一首: “ 七二名峰外,靈山別有天。古楠寒日色,怪石咽流泉,林密藏精舍,雲深隱漢仙,夜來鐘欲靜,風月滿川穹。”
洣水漂游從甘溪河壩上游開始,推舟逆流而上直達草市鎮,沿河五十里。主要景點有:甘溪河壩、元寶大觀、水上街市夏浦、龍巖洞、二龍戲珠、蕭家老屋、雄獅戲球、潭江口漁村、秀才看榜、酈道元的酈公釣魚台、晏光雙廟、錫岩仙洞、靈山老廟等20多個景點。
一些美麗的傳說為風光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淵遠的歷史更讓人神思遐想、流連忘返。坐在快艇上,那飛濺的浪花,呼嘯而過的風聲,那風馳電掣般的速度,讓人油然而生一種衝鋒陷陣的英雄氣概。或者邀上親朋好友,乘坐遊船,則有另外一種感受,輕鬆、愜意。陣陣河風吹過,輕輕一吸,爽透全身,尤其是到了每年的六七月,沿河幾十里荷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處處花團錦簇,時時滿河飄香,采一把湘蓮籽,喜上眉梢,喝一口洣水,甜透心脾!棄船登入,岸上純樸厚道的民眾早已是笑臉相迎,來到多情島,考證一下同根而生的姊妹樹,或圍抱一下百歲高齡的大楓樹,洗一把帶甘甜味的清泉臉,或喝一杯香甜的藤茶,大自然的誘惑無法抵擋。遊船歸來,靜坐岸邊,把一根釣桿,牽掛一個希望,同樣樂在其中。
衡東縣旅遊局為開發這個項目,已斥資30多萬元購進了現代化的遊船和快艇,建成了洣水生態漂游、水上飛傘、龍巖洞探險及帶參與性的“農家樂”和通宵篝火晚會等精彩紛呈的旅遊項。
茶陵縣境內的洣水茶陵縣境內的洣水

水利工程

洣水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1.69億立方米。據測算,攸縣段洣水水能理論蘊藏量2.9萬千瓦。1974年由省、地、縣水利水電部門勘測設計,在攸縣蘇洲紫仁橋興建蘇洲水輪泵電站。當年10月動工,截斷洣水幹流,1978年7月竣工投運,建成長360米、裝有25扇鋼質弧形門和9扇水力自控翻板閘門的圬工重力壩。該工程控制流域面積462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約30億立方米,兼具灌溉和發電功能。裝有水輪泵15台,上水揚程淨高34.5米,總上水量為5立方米/秒。裝有發電機組8台,共2500千瓦,其中5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4台,水輪泵配帶125千瓦發電機組4台。農田需水時以抽水為主,需水量少時以發電為主。年平均泵水量1800萬立方米左右,灌溉本縣菜花坪鎮和茶陵縣虎踞鎮農田4萬畝。年平均發電量約1100萬千瓦時。1977年7月,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來攸縣參加全國南方水稻工作會議,在中共湖南省委領導毛致用、王治國陪同下,視察了蘇洲水輪泵電站建設工地。1978年8月,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譚震林專程回故鄉視察農業機械化工作,驅車前往蘇洲水輪泵電站,當他看到嘩嘩的河水送到幾十米高的渠道時,笑著說:“不是機械化哪裡會讓河水走上山呢,現在這裡的農民就不怕乾旱了!”2009年10月,洣水上的攸縣桐壩水電站動工。該工程控制流域面積61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設計大壩為11孔鋼質弧形門,每孔淨寬14米,高8米。正常蓄水位為海拔72米,設計發電機組裝機3台1.5萬千瓦,年均發電量5723萬千瓦時,年通航能力為50萬噸。靜態投資2.46億元,2013年10月23日能建成運營。桐壩工程既增強了攸縣能源自給能力,又能為縣城打造一個水上遊樂景區。
洣水在攸縣縣城中間穿過,縣城對洣水一直有城無防。志書記載,洪水曾多次侵淹縣城。同治版《攸縣誌》載:“道光丙戌(1826)六月二十五大雨三日,酃縣出蛟,二十七日大水猝至。城內水深七尺,漂沒人民數千。衙內倉廒上房,盡行倒塌,沖沒田畝農舍甚多。知縣夏國琦詳報康撫軍及藩憲鹽道憲,俱來臨踏看。復委辰源道前知攸縣事蔣紹宗往鄉履勘,而夏今竟以勞瘁卒”。進入21世紀,攸縣經過前期規劃準備,2001年11月動工興建縣城防洪堤,至2008年完成城北保護圈3265米防洪堤建設,至2010年10月又完成了城南防洪堤建設。以防洪堤為依託建成的縣城洣江風光帶全長2315米,總投資1.2億元。建有貫穿全境的濱江大道,3米寬的麻石人行道,13168平方米的綠化帶,大小廣場7處,廣場面積3795平方米。鐵路橋下廣場,內設花池、健身場、觀景台。汛期江水滔滔,氣勢恢宏;放眼遠眺,山峰起伏,層林疊嶂,文明古塔,若隱若現。在濱江大道與望岳東路交口處,假山山勢峻峭,岩壁裸露,瀑流借勢而下,水花四濺,叮咚作響。假山池水中菖蒲茵茵,棱石晶瑩。橡膠廠至躍進碼頭的江堤上,每隔150米建一碼頭。夏日,人們可下河戲水,遊船垂釣,江心撒網。晚間,堤岸上高桿燈照亮河灘,月夜下人們嬉戲納涼。躍進碼頭至洣水一橋之間有文化景牆、雙龍戲珠牆、康亭、畫廊等多處景觀。細品文化景牆,攸縣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皆躍然畫中。遙望對岸譚洲,竹茂糧豐,稻菽千重,令人心曠神怡,成為城區一大景觀。洣水,在攸縣縣城更加嫵媚動人。
衡東縣城洣水防洪提衡東縣城洣水防洪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