瀍河回族區(洛陽市瀍河回族區)

瀍河回族區

洛陽市瀍河回族區一般指本詞條

瀍河回族區,隸屬河南省洛陽市。是洛陽市中心城區之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8′-112°30′,北緯34°40′-34°42′,東與洛龍區接壤,西與老城區毗鄰,北依邙山,南瀕洛河,東西長6.55千米,南北寬7.75千米,總面積41.67平方千米。

洛陽市瀍河回族區,1957年11月15日建區,因古老的瀍河橫貫其中且回族民眾相對聚居而得名,是全國五個少數民族城市區之一,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洛陽片區聯動發展區。2023年,瀍河回族區轄8個街道,1個鎮;有回族漢族滿族蒙古族等22個民族。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瀍河回族區常住人口為222833人。

2022年,瀍河回族區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98743萬元,增長4.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瀍河回族區
  • 行政區劃代碼:410304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河南省洛陽市
  • 地理位置:洛陽市區東部
  • 面積:41.67 km
  • 下轄地區東關街道北窯街道白馬寺鎮
  • 電話區號:0379
  • 郵政編碼:471000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222833 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 機場洛陽北郊機場
  • 車牌代碼:豫C
  • 地區生產總值:1598743 萬元(2022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政治,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民俗宗教,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勝古蹟,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周平王宜臼元年(前770年),平王遷都於洛邑,史稱東周。轄區為京畿之地。周敬王二年、魯昭公二十四年(前475年),孔子入周問禮碑於老聃
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建三川郡,郡治滎陽,後遷洛陽。轄區屬河南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劉秀在推翻王莽“新”朝之後,定都洛陽。轄區為京畿之地。
魏黃初元年(220年),曹魏文帝(曹丕)建都洛陽。轄區為京畿之地。
北魏太和十七年(48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轄區為京畿之地。
大業二年(606年),隋煬帝下令把原洛陽城的居民和全國各地富商大賈遷徒到洛陽城居住,轄區為都城內的居民區。
後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宋太祖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八孔窯街。
北宋以洛陽為西京,轄區為洛陽縣。
民國時期,轄區屬洛陽縣一區、二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轄區作為一個行政區,反覆更迭,初為三區,後為二區,以後又同一區合併為老城區。
1957年7月,成立瀍河回族區籌備組;11月1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成立洛陽市瀍河回族區。
1958年9月,爽明街道更名為東關街道;瀍河回族鄉更名為紅旗人民公社;12月,瀍河回族區更名為瀍河人民公社。郊區白馬寺人民公社劃歸瀍河人民公社管轄。瀍東回族自治區更名為北窯街道。
1959年2月,撤銷東關、新安街、北窯三個街道,建立瀍東、瀍西兩個管理區;8月,撤銷紅旗人民公社,建立農業管理區、蔬菜管理區;9月,撤銷瀍河人民公社,恢復瀍河回族區建制。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2年7月,建立東關、車站、北窯、五股路4個街道,白馬寺人民公社劃歸郊區。
1963年12月,車站辦事處更名為瀍西街道辦事處。
1970年12月,成立塔灣街道辦事處。
1997年9月,成立楊文街道辦事處。
1984年,瀍河回族區下轄東關、北窯、瀍西、五股路、塔灣、楊文6個街道。
2000年6月,洛陽市區劃調整,由洛龍區管轄的瀍河回族鄉劃歸瀍河回族區管轄。
2005年9月,華林辦事處成立。
2007年7月,洛陽市區劃調整,由洛龍區白馬寺鎮管轄的馬溝村、攔溝村、呂廟村、十里舖村交付瀍河回族區楊文辦事處管理。
2010年底,全區下轄1個瀍河回族鄉,7個街道辦事處,15個行政村,14個社區。
2011年底,區下轄的瀍河回族鄉11個行政村中的旭升、北關、下窯、上窯、塔東、塔西、史家灣、馬坡、中窯9個行政村改為社區居民委員會。7個辦事處的楊文辦事處管轄的4個村中的十里舖村也改為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2年底,全區有7個街道辦事處,1個瀍河回族鄉。有5個行政村。其中,瀍河回族鄉有2個行政村(小李村、盤龍冢),楊文辦事處下轄管理的有3個行政村(馬溝、攔溝、呂廟)。
2013年5月3日瀍河回族區人民政府批覆瀍河回族鄉小李村、盤龍冢兩個行政村村改居。至此瀍河回族鄉原11個行政村“村改居”全部完成。
2014年6月27日,瀍河回族區人民政府批覆楊文街道辦事處管轄的馬溝村、攔溝村、呂廟村三個行政村村改居。至此全區原15個行政村“村改居”已全部完成,並批覆新成立了恆大綠洲社區居民委員會,歸瀍河回族鄉管轄。
2023年瀍河回族鄉撤鄉設問禮街道。

區劃詳情

2023年,瀍河回族區轄8個街道(東關街道北窯街道瀍西街道五股路街道塔灣街道楊文街道華林街道問禮街道)、1個鎮(白馬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瀍河回族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8′-112°30′,北緯34°40′-34°42′,東與洛龍區接壤,西與老城毗鄰,北依邙山,南瀕洛河,東西長6.55千米,南北寬7.75千米,總面積41.67平方千米。
瀍河回族區

地質

瀍河回族區在大地構造位置上地處華北地台(華北古陸板塊),南像與秦嶺皺系(古秦嶺樣板塊)的接合部位。其北為華北地台區,其南為秦嶺褶皺系。地質屬洛陽斷陷堆積盆地的一部分,絕大部分範圍被新生代沉積物覆蓋。經過漫長歲月的地質演變過程,瀍河回族區形成黃土丘陵,溝壑縱橫,河灘階地的地貌。

地貌

瀍河回族區地處中國地勢三大階梯中第二階梯的東部前緣和土地高原東南部邊緣,是東西構造區和南北地質分野的重要分界。地貌基本屬於河俗沉積平原地貌。南部主要由河漫灘組成。北部為邙山侵蝕堆積黃土地貌。北臨邙山的五股路街道和楊文街道地勢較高,南臨洛河的華林街道地勢較低,處於城區中心的東關街道、北窯街道、瀍西街道地勢相對平坦,東臨焦枝鐵路的塔灣街道地勢較平坦。海拔最高點達158米,最低點129.10米,相對高差29米。

氣候

瀍河回族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具有春季多風、氣候乾旱,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乾冷、雨雪稀少的顯著特點。全年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隨時間分布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年均氣溫14.7℃,年均降雨量601.6mm。全年日照時數為2141.6小時,各地差異不大,四季分布為夏多冬少,春秋居中。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瀍河回族區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2科、750屬、2008種及182個變種、6個變型,有珍貴的領椿木、鐵杉、連香、銀杏、山白芍等樹種,有華山松冷杉、樺、油樺等林木。

動物資源

瀍河回族區野生動物資源較多,有陸棲脊椎動物342種,其中有珍稀動物190餘種,主要有獐、水獺大鯢及多種珍貴鳥類。

人口民族

2019年,瀍河回族區總人口17.91萬人,常住人口20.01萬人。城鎮常住人口18.96萬人,城鎮化率94.75%。出生人口1822人;出生率10.19‰;死亡人口1157人,死亡率6.47‰;自然增長率3.72‰。
全區居住有回族漢族滿族、蒙古族、藏族、白族、苗族壯族彝族、瑤族、侗族黎族、畲族、土族、朝鮮族、布依族土家族、錫伯族、納西族、傈僳族、維吾爾族、俄羅斯族等22個民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瀍河回族區常住人口為222833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瀍河回族區地區生產總值71125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66萬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84880萬元,增長9.7%;第三產業增加值620509萬元,增長7.5%。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修訂後的2018年全區生產總值64174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66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7573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58203萬元。
人民生活
2019年,瀍河回族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49.4元,比上年增長7.9%;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289.1元,增長11.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93.7元,增長7.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23402.8元,增長10.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36.8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010元,增長9.2%。
財政
2019年,瀍河回族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067萬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稅收收入47407萬元,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0.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7834萬元,比上年增長11.5%。

第一產業

2019年,瀍河回族區糧食播種面積5648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3015畝,玉米種植面積2558畝。蔬菜種植面積4590畝。
2019年,瀍河回族區糧食產量1674噸。其中,夏糧產量949噸,秋糧產量725噸;小麥產量949噸,玉米產量695噸。蔬菜產量22065噸,增加286噸,增長4%;水果產量557噸,減少47噸,下降7.7%。
2019年,瀍河回族區肉類總產量227噸,比上年下降56.7%。其中豬肉產量98噸,下降67.5%。禽蛋總產量75噸,增長8.7%。奶類總產量180噸,下降74.2%。生豬存欄0頭;生豬出欄1315頭,下降68.4%。牛存欄170頭,下降20.9%;牛出欄420頭,下降26.1%。家禽存欄45000隻,下降9.1%;家禽出欄30000隻,下降9.1%。
2019年,瀍河回族區農村用電量64.3億千瓦時,化肥施用量(折純)679噸。

第二產業

工業
2019年,瀍河回族區全部工業增加值63050萬元,比上年增長9.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 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1.4%;私人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1.8%;其它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8.1%。分行業看,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增長10.4%;通用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35.6%;金屬製品業增加值增長46.9%;醫藥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5%;家具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6.6%。
建築業
2019年,瀍河回族區建築業增加值21830萬元,比上年增長8.8%。資質內建築業企業10家。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瀍河回族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比上年增長9.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100%,第二產業投資下降40.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9.2%。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8%,民間投資下降5.6%,工業投資下降51.6%。
2019年,瀍河回族區房地產開發投資236170萬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住宅投資160038萬元,比上年下降5.5%。商品房銷售面積598713平方米,增長51.3%;商品房銷售額468180萬元,增長59.1%。
2019年,瀍河回族區固定資產投資在建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42個,比上年增加4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0個,比上年增加5個。
貿易業
2019年,瀍河回族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7103萬元,比上年增長10%。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185621.3萬元,增長9.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1479.8萬元,增長12.7%。
瀍河回族區(洛陽市瀍河回族區)
瀍河回族區為殘奧會火炬增輝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比上年增長14.9%,飲料類增長15.9%,菸酒類增長15.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3.9%,中西藥品類增長14.3%,石油及製品類下降10.7%,汽車類增長10.1%。

交通

瀍河回族區境內,隴海、焦枝兩條鐵路大動脈形成十字交叉。二廣高速、310國道縱橫交匯,市區主幹道中州路、九都路橫貫全境,城市東出入口(二廣高速瀍河站)已成為進出市區的重要通道。城區距洛陽航空港僅有10千米左右,與鄭州航空港有高速直接相連。

政治

區長:金銘輝
副區長:馬建民、左旭、屈佳妮、郭永成、孟文娟、亢向國、周啟華、王冬振、李新玲、王亞歌、楊羽飛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瀍河回族區駐有:河南林業職業學院
2019年,瀍河回族區共有普通高中7所,招生2159人,在校生6430人,畢業生2122人。普通國中7所,招生2185人,在校生6817人,畢業生2094人。國小16所,招生3267人,在校生16816人。幼稚園在園兒童5832人。普通中等職業學校4所,招生359人,在校生1919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5人,在校生15人。
瀍河回族區(洛陽市瀍河回族區)
洛陽一中

科學技術

2019年,瀍河回族區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家。申請專利491件;授權專利332件; 有效發明專利120件。

文化事業

2019年,瀍河回族區已建成8個基層文化活動中心,29個社區文化活動室,11座城市書房。累計辦理讀者證1萬餘張,圖書流通量34.3萬冊,接待讀者42.6萬餘人次。“雙節”期間共舉行各類活動20餘場,參與演員共200餘人,轄區2萬餘名觀眾觀看了演出。“河洛歡歌·廣場文化月” 共30個節目參與演出,演員1000餘人,每場演出吸引觀眾近2000餘人次。開展“我和我的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演出,現場參與演員150餘人,受益民眾1000餘人。為社區民眾免費放映電影178場,利用各城市書房兒童放映室免費播放影片總計60次,累計800餘位讀者前來觀看。

體育事業

2019年,瀍河回族區新建或更新健身路徑共112套。參加全民健身市民運動會、省市級組織的各項活動12次。全民健身月舉辦太極扇展示、健步走活動、少兒圍棋比賽、抖空竹、健身氣功和心意六合拳展演等6個活動,參加人數近千人。開展以老年人為主體的全民健身活動超過10次以上。

醫療衛生

2019年,瀍河回族區共有衛生機構182個,床位數4709張。其中:醫院11個、衛生院1個,床位數4478張。衛生防疫機構1個,婦幼衛生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4903人,執業醫師1590人,助理執業醫師150人,註冊護士2404人。衛生防疫防治機構人員7人,婦幼衛生機構人員10人。

社會保障

2019年,瀍河回族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含離退休人員)22452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0535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含離退休人員)16769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4925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9162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95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0109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8533人。

歷史文化

民俗宗教

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因此,與伊斯蘭教的關係十分密切。伊斯蘭教的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節日。開齋節,顧名思義,即齋月期滿後的第一天。古爾邦節,在開齋後70天,阿拉伯語"古爾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稱宰牲節。聖紀節,每年教歷三月十二日,為紀念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而舉行。
截至2011年,瀍河回族區內四教並存,有清真寺13坊、基督教堂2處、天主教堂1座、佛教寺院1座,信教徒民眾3萬餘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真不同洛陽水席製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技藝項目類別,序號956。

名勝古蹟

古唐寺
古唐寺位於洛陽市東郊唐寺門村內。古唐寺原名福先寺,始建於唐朝,原址在今塔灣村西頭唐寺崖處。後洛河泛濫,將寺沖毀。洪水過後,鄉民將寺中留存的部分遺物北移數里,重建寺院。清末,該寺又毀於火災。吳佩孚到洛陽後,命參謀長張佐民重新修復該寺,名字也改為古唐寺。寺內現存山門殿、觀音殿、白衣殿、立佛殿,另有碑石十餘方。
瀍河回族區(洛陽市瀍河回族區)
古唐寺

城市榮譽

瀍河回族區連續三次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先後榮全市“雙擁模範區”“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區”稱號,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平安建設先進單位、維護穩定先進單位、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先進單位、商務工作先進單位、食品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
2020年11月,被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確定為“全國第四批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
2021年11月22日,入選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擬命名公示名單。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