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原名洛陽古墓博物館,占地面積130餘畝,建築面積8200餘平方米,由一組仿漢代建築群和一組仿北魏建築群組成,整個地面建築之間,廣植花草樹木,間設假山水池,堪稱公園式博物館,1987年建成開放。

自古有“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之說的洛陽北邙山及周邊地區,歷代古墓葬 星羅棋布,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專題性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其面積之大、風格之別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類型及數量之多均屬世界首位,是中國一大絕觀。因此,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又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館之一,同時也成為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
  • 外文名稱:Luoyang ancient art museum
  • 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夏季 9:00-17:00,冬季 9:00-16:30。 
  • 類別:古墓博物館
  • 地點: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機場路45號
  • 占地面積:130餘畝
  • 票價:免費
  • 開館時間:1987年
  • 館藏精品:青瓷盤口龍柄壺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參觀信息,交通信息,開放時間,建築布局,北魏帝王陵墓區,壁畫館,歷代墓葬區,歷代典型墓葬展區,北魏帝王陵展區,古墓丹青精粹展,

參觀信息

交通信息

洛陽站乘83路公車,在“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站下車即可。

開放時間

9:00-17:00

建築布局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分為歷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壁畫館三大展區。歷代典型墓葬展區分為地上、地下兩部分。這裡搬遷復原上自西漢,下迄宋金時期的代表性墓葬25座,陳列文物總計約600件。通過墓葬形制的整體展出,讓我們有更多的視角去了解墓室建築、出土文物、墓室壁畫、磚雕藝術和文物所在的空間環境。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以陳列歷代典型墓葬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分歷代墓葬和北魏帝王陵墓和壁畫館三大展區。地下遊覽區的入口處有洛陽曆代帝王墓、洛陽曆代名人墓的介紹。

北魏帝王陵墓區

北魏帝王陵墓展區位於館西部,占地約70畝,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系仿北魏建築風格。該展區以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為主體,搬遷復原清河文獻王元悻和江陽王元叉墓組成的。景陵封土呈圓形,夯土堆直徑110米,現高24米,氣勢壯觀,結構完整,墓室內風格樸實,色調雅素,可使人們系統了解北魏帝王陵墓的基本面貌,對北魏時期的葬俗及陵寢制度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元悻墓墓室頂部繪有一幅天象圖,畫中有300多顆星辰,亮星之間有線相連,銀河縱貫全圖南北。這幅圖比《敦煌星圖》早約400年,是研究我國古代天文學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

壁畫館

洛陽作為一座全國聞名的文物大市,文物工作者多年來對大量古代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許多珍貴的墓葬壁畫。這些壁畫涉及西漢、東漢、魏晉、唐宋和金元等多個朝代,壁畫墓的墓主人上自皇帝、嬪妃、達官貴人,下至地方小吏、普通百姓。這些壁畫形象清晰、細膩,題材內容寬廣,涵蓋天文、地理、人事、神靈,堪稱一部用圖像寫就的中國歷史,已經成為中國古代繪畫藝術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他典籍資料無法比擬更無法替代的歷史文化價值。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壁畫館外景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壁畫館外景
據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館長王愛文介紹,河南古代壁畫館的展出內容將有“七彩華章——河南墓葬壁畫展”“圖畫天地品類群生——中國古代墓葬壁畫史”。

歷代墓葬區

歷代典型墓葬展區位於館東部,占地44畝,建築面積7600平方米,為一組仿漢代建築群。整個建築分為地上地下兩部分。地上建築又分為前後兩半部分。前半部分由南往北依次為漢白玉石門闕、館表;進而為“太虛”大殿,殿內置洛陽曆代陵墓分布砂盤,殿前左右兩側置複製的漢代大型漢白玉天祿、辟邪獸一對:殿後為玄堂,是出入地下古墓陳列室之所在:兩側是東西配殿,東配殿設有“夏商周典型墓葬模型”、“漢代帝王出殯儀式群塑”、“民國初洛陽民間出殯儀式群塑”等展室。配殿與玄堂之間有遊廊相連。後半部地面高於前半部2米,建有四角樓和“瓊閣”。四角樓是地下四個大廳的地面延伸部分,為地下展室通風、採光之用;“瓊閣”建在四角樓之間,供遊人休息、購物之用。南北中軸線青石板通道兩側置2.5米高的漢白玉人身獸首十二生肖雕像。地下部分平面呈“口”字形,四角建兩漢、魏晉、唐宋、綜合等四座大廳,按時代順序陳列歷代出土珍貴文物。四大廳之間有3米寬的通道相連,通道兩側即是搬遷復原的上自兩漢,下迄宋金的歷代典型墓葬25座。將洛陽地區自夏至宋金三千餘年的歷代典型墓葬展現於人們面前。這些墓葬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或古樸典雅,或深邃宏大,或豪華別致,或富麗堂煌,其建築風格各異,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個側面。25個墓葬總計陳列文物597件,諸如兩漢、魏晉、北魏的陶俑和生活器皿、唐代三彩,無不閃爍著時代的光輝。特別是西晉、北魏和唐宋的墓誌,更是研究書法和補史證史的珍貴資料。豐富多彩的墓室壁畫,構成洛陽古墓博物館的鮮明特點。壁畫內容多為升仙、打鬼、四神、神話故事、歷史故事、天象圖和墓主人生活場面。在繪畫技巧上,繼承並發展了戰國以來的繪畫、彩繪藝術,對後來的繪畫、石刻畫像都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歷代典型墓葬展區

搬遷復原上自西漢,下迄宋金時期的典型墓葬25座。內容囊括墓室建築,磚雕藝術、墓室壁畫、出土文物等,揭示了河洛地區西漢至宋金時期墓葬及其隨葬品從產生髮展到流行演變的一些規律。墓中陳列文物約600件,著名的“卜千秋”和“打鬼圖”是十餘座精品壁畫墓中的代表,也是目前我國現存最早的實物繪畫作品,是中國繪畫的開篇之作;其中的儺戲圖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反映遠古儺戲文化的實物資料。洛陽發現的壁畫內容涉及打鬼、升仙、四神、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天象和現實生活等場景。作品無論是從內容還是技法上都對後來的繪畫、石刻畫像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
墓室墓室

北魏帝王陵展區

北魏宣武帝景陵直徑110米,現高24米,歷經1500多年,封土依然高大巍峨,氣勢壯觀。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聯合洛陽古墓博物館對景陵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地宮置於封丘之下,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後甬道和墓室等部分構成,全長54.8米。景陵歷史上屢遭盜掘,地宮內僅出土青瓷盤口龍柄壺、青瓷缽、陶硯、石帳座、石燈等十餘件文物,但地宮內陳設器物說明已超越了北魏陵寢制規定的不設明器、不置素帳和瓷瓦之物的限制。墓道口西南10米處出土一尊殘高2.9米的無頭石翁仲,彌補了史書關於北魏帝陵前神道石刻記載的缺漏。景陵對研究北魏時期的陵寢制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北魏宣武帝景陵北魏宣武帝景陵

古墓丹青精粹展

《古墓丹青精粹展》位於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北部河南古代壁畫館內,壁畫館2011年11月建成開放。河南古代壁畫館主體為一座仿漢代閣樓式建築,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高24米,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精粹展以實物為主,按時間順序,展示河南省(主要是洛陽地區)出土的墓葬壁畫53組90餘幅和彩繪雕磚。時間跨越西漢、新莽、東漢、北魏、唐、五代、宋、金等8個朝代(時期)15座壁畫墓。壁畫題材內容豐富,人物色彩艷麗,花鳥形象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當時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狀況。展區提供有電子圖書、電子拼圖、動畫、展板、影像資料等多種形式幫助遊客解讀展覽,增加知識與趣味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