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0月18日在瑞士洛桑簽訂規定雙方停止軍事行動,土耳其承認義大利對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的占領。此後義大利將這兩個地區合稱為利比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桑和約
- 簽訂時間:1912年10月18日
1912年10月18日在瑞士洛桑簽訂規定雙方停止軍事行動,土耳其承認義大利對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的占領。此後義大利將這兩個地區合稱為利比亞。
洛桑和約 1912年10月18日在瑞士洛桑簽訂規定雙方停止軍事行動,土耳其承認義大利對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的占領。此後義大利將這兩個地區合稱為利比亞。洛桑和約,結束意土戰爭的條約。
洛桑條約,也叫《洛桑和約》。全稱《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土耳其和約》。1923年7月24日在瑞士洛桑會議上籤訂。一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7個協約國(英、法、意、日、希、羅、南),另一方是戰敗國的土耳其。洛桑會議是在英國、希臘武裝干涉土耳其的“希土戰爭”失敗後,為了解決中東問題而召開的。土耳其同 7國訂立...
洛桑信約(The Lausanne Covenant)是第二屆世紀福音洛桑會議的宣言,也 赴會才在主面前所立的信約:為福音齊心努力,本文由香港代表團中的唐估之博士與數位華人代表譯出。引言 我們這些主耶穌基督教會中的肢體,來自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共同參加洛桑世界福音國際會議。我們同心讚美上帝,因他賜給我們極大的救恩,也...
洛桑(Lausanne),為瑞士西南部法語區城市,它是瑞士聯邦沃州和洛桑區首府,同時也是瑞士第五大城市、第二大法語城市。洛桑位於日內瓦東北約50公里處的日內瓦湖北岸,與法國城市埃維昂萊班隔湖相望,北面是汝拉山脈。同時也是洛桑都會區的中心城市。洛桑與日內瓦一樣,是國際奧委會等許多著名的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因此...
信約 1974年會議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制定《洛桑信約》。斯托得起草了其中的大部分內容。該信約清楚地表達了基督徒的認信和宣教,並且幫助搭建了在基督徒之間進行新的合作的平台。在會議的最後一天,葛培理和安立甘宗主教Jack Dain簽署了該信約,之後得到了絕大部分與會者的認同。直到如今,《洛桑信約》一直經是...
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同協約國在瑞士簽定洛桑和約。和約對海峽作出規定:將蓋利博盧半島、恰納卡萊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的狹長地帶劃為非武裝區。土耳其若參加戰爭,則可武裝之。組織“國際海峽共管委員會”,根據和會決議的原則,研究並管制有關外國軍艦在戰爭時期與和平時期透過海峽的問題。1936年,土耳其、英國、...
土耳其獨立戰爭,是指由土耳其革命開展抵抗瓜分土耳其的一場政治及軍事對抗,緊接著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土耳其大國民議會的成立讓凱末爾能成功動用議會,土耳其國民運動至此達致頂峰。對希臘的軍事行動,以及土亞戰爭及法土戰爭結束後,土耳其革命者迫使協約國放棄《色佛爾條約》,於1923年7月訂立《洛桑條約》...
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最後戰勝,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取代奧斯曼帝國政權,並與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因此《色佛爾條約》成為巴黎和會各條約中唯一爾後被完全取代的條約。和談經過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屬於同盟國陣營,於1918年戰敗,並與協約國簽訂《穆德洛斯停戰協定》。協約國在簽訂該協定後便開始侵占土耳其領土。希臘...
德法《關於摩洛哥的專約》與法摩《非斯條約》第四節 意土戰爭與英法海軍協定 意土戰爭與《洛桑和約》英法海軍協定 第五節 巴爾幹同盟與巴爾幹戰爭 巴爾幹同盟的建立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第十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國際關係 第一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協約國與同盟國集團的整合及其軍備競賽...
《洛桑條約》希臘—土耳其人口遷移 凱末爾的社會革命 非土耳其領土 沙烏地阿拉伯 敘利亞和黎巴嫩 外約旦 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克)巴勒斯坦:猶太復國主義—巴勒斯坦問題 石油因素:波斯(伊朗)美索不達米亞 巴林和沙烏地阿拉伯 第八章東亞:到華盛頓會議為止的日本和中國 1914年前的背景 日本、中國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二十一條”...
在任何情況下,軍艦通過海峽時不得使用艦載飛機;戰時,如土耳其中立,禁止任何交戰國軍艦通過海峽,如土耳其參戰,由其決定是否允許軍艦通過。1936年11月9日,《蒙特勒公約》正式生效。簡介 1923年7月洛桑會議通過的“關於海峽制度的公約”,剝奪了土耳其在黑海海峽設防的權力。30年代以來,隨著德意法西斯政權的建立和...
1923年 7月24日簽訂的《洛桑協定》(見洛桑會議)規定:平時和戰時一切軍艦可自由通過海峽,僅對軍艦的艘數和噸位作有限限制。蘇俄政府未批准這一協定。第四階段(1936年迄今),蘇聯等黑海國家軍艦平時有權自由通過海峽,非黑海國家軍艦通過則受一定限制。在土耳其政府建議下,1936年召開蒙特勒會議,討論修改《洛桑協定...
,被希臘中央政府批准。歷史上希臘和保加利亞曾長期爭奪該城市。1913年曾屬保加利亞,1919年、1920年條約和1923年洛桑條約歸屬希臘。1941年曾為保加利亞占領,1944年又歸還希臘。距離希臘和土耳其的邊境40公里,距離雅典750公里。色雷斯區的主要吞吐口。為周圍發達的農業區中心。港口處的白色燈塔是城市的地標。
雖然土耳其於1923年在洛桑條約中接受國聯的仲裁,但被拒絕詢問國聯是次對摩蘇爾的決定。此時問題再交予國際法庭處理,然而英國、伊拉克和土耳其在1926年6月5日批准了一份單獨的條約,條約大致跟隨國聯理事會的決定以及將摩蘇爾配予伊拉克,但同意伊拉克仍可以在25年內申請加入國聯,加入後將結束其託管地身份。維爾紐斯 一...
約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由阿旺強巴修建。面闊5間,進深6間,內四壁皆繪有壁畫,南壁八大藥王,北壁十八羅漢,西壁繪該寺創建人格西扎巴巨幅畫像。堂內左右兩側原有五世達賴阿旺洛桑嘉措、四世班禪洛桑確吉堅贊、十三世達賴土登嘉措等塑像。另掛有唐卡、幢幡。塑像和唐卡等部分文物皆無存。1998年被列為縣級...
海爾米帕夏發布限制令,奪去他在埃及和蘇丹的財產,禁止向他捐獻,並限制他進入埃及以及褫奪他在埃及法庭提出控告的權利。1931年5月12日,阿拔斯·海爾米帕夏接納了命令並遜位,退居瑞士,1944年12月19日於日內瓦逝世。1923年簽訂的洛桑條約第17條聲明,土耳其放棄她在埃及和蘇丹的所有權利。
1925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洛桑條約,賽普勒斯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而島上也有許多土耳其裔居民在此時搬遷回土耳其本土。在英國統治的期間,賽普勒斯島上的希臘居民一直在討論與爭取回歸希臘“祖國”的可能性,甚至組成極端右翼的賽普勒斯鬥士國家組織(Ethniki Organosis Kyprion Agoniston,EOKA,成立於1955年)進行地下抗爭活動...
本公約簽字國中的戰敗國同意由英國代替本公約中的土耳其。根據凡爾賽條約第152條規定,"就德國來說,它同意將本公約給予土耳其皇帝陛下的權力移交給不列顛陛下政府……"此外,聖日耳曼條約(第107條)、特里亞農條約(第91條)以及色佛爾條約(109條)、洛桑條約(第99條)均有類似規定。批准狀況 各締約國關於本...
—般認為東方問題的開端可以從1774年《庫楚克—凱納吉條約》開始算起,或者認為是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希臘要求獨立時東方問題才演變為國際問題,東方問題的結束則為一戰後協約國與土耳其1923年簽訂的《洛桑條約》。整個19世紀,這個問題總像幽靈一樣盤旋在歐洲,時不時就浮出水面,“再無其他問題在19世紀國際關係中占據如此...
1932年6—7月,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日本、葡萄牙、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希臘、美國、德國等國舉行洛桑會議,同意:(1)不再迫德國馬上賠款;(2)免除德國九成債項,並要發債券,這如同不用賠償,因為賠款由原本的三百三十億減至七億一千四百萬英鎊;(3)非正式協定:只要美國減免盟軍所有戰爭債款,以上...
沃州(德語:Waadt;法語:Vaud;義大利語:Vaud;羅曼什語:Vad)是瑞士境內西邊的一個行政州域。面積3212平方公里。2006年時,人口約66萬。下設有19個區。州府所在地是洛桑。當地大多數居民操法語。於1803年4月14日加入瑞士邦聯。首府 洛桑是瑞士沃州(Vaud)的首府,是瑞士第二大講法語的城市,它位於日內瓦湖畔...
1923年7月24日,《洛桑條約》簽訂,葉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的獨立地位獲得國際承認,之後葉門王國對國旗進行了修改,在紅色旗面上加寫用白色阿拉伯文書寫的清真言(阿拉伯語:لا إله إلا الله, محمد رسول الله,大意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