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朗·施瓦茨

洛朗·施瓦茨

洛朗·施瓦茨(Laurent Schwartz,1915年3月5日—2002年7月4日),出生於法國巴黎,菲爾茲獎得主,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巴黎第七大學原教授。

洛朗·施瓦茨於1934年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學習數學;1937年至1939年服兵役;1940年8月至1942年底在土魯斯大學獲得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資助;1943年1月在克萊蒙費朗大學完成博士論文;1944年至1945年在格勒諾布爾大學任教;1945年秋受讓·德爾薩特和讓·迪厄多內之邀前往南錫大學任教,在那裡工作了七年;1950年在哈佛大學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獲得菲爾茲獎;1952年在阿爾諾·丹柔伊的倡議下從南錫大學轉到巴黎大學(索邦)任教;1957年在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施瓦茨的學生莫里斯·歐丁(Maurice Audin)被捕並慘遭殺害,施瓦茨為此事奔走呼籲,引起廣泛關注;1958年成為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教授;1959年當選法蘭西科學院院士;1960年因反對阿爾及利亞戰爭被解除在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教職;1963年重新獲得任命;1966年與薩特等人成立“越南全國委員會”,抗議美國對越南的戰爭;1968年8月應邀訪問北越三周,會見了胡志明等領導人;1979年12月在蘇聯入侵阿富汗後,施瓦茨成立“阿富汗國際局”,擔任主席,譴責蘇聯的侵略;1980年離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加入巴黎第七大學;1983年從巴黎第七大學退休;2002年7月4日在法國巴黎逝世,享年87歲。

洛朗·施瓦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泛函分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朗·施瓦茨
  • 外文名:Laurent Schwartz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巴黎
  • 出生日期:1915年3月5日
  • 逝世日期:2002年7月4日
  • 畢業院校克萊蒙費朗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1950年獲得菲爾茲獎
    1975年當選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 學歷:研究生
  • 學位:博士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15年3月5日,洛朗·施瓦茨出生於法國巴黎。
1926年,11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痹症,在父親的幫助下康復。
1934年,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學習數學。
1937年—1939年,服兵役。
1940年8月—1942年底,在土魯斯大學獲得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法語:Caisse National des Sciences )資助。
1943年,獲得法國科學研究援助(ARS,法語:Aid à laRecherche Scientifique)獎學金資助(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同年1月在克萊蒙費朗大學完成博士論文,題目為《實指數函式和的研究》(Étude des sommes d'exponentielles réelles)。
1944年—1945年,在格勒諾布爾大學任教,期間提出了“廣義函式”(distributions)的概念。
1945年秋,受讓·德爾薩特(Delsarte)和讓·迪厄多內(Dieudonné)之邀前往南錫大學任教,在那裡工作了七年。
1950年,在哈佛大學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獲得菲爾茲獎。
1952年,在阿爾諾·丹柔伊(Denjoy)的倡議下從南錫大學轉到巴黎大學(索邦)任教。
1957年,在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施瓦茨的學生莫里斯·歐丁(Maurice Audin)被捕並慘遭殺害,施瓦茨為此事奔走呼籲,引起廣泛關注。
1958年,成為巴黎綜合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教授。
1959年,當選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1960年,因反對阿爾及利亞戰爭被解除在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教職。
1963年,重新獲得任命。
1966年,與薩特(Sartre)等人成立“越南全國委員會”(NCV,National Committee for Vietnam),抗議美國對越南的戰爭。
1968年8月,應邀訪問北越三周,會見了胡志明等領導人。
1973年,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通訊院士。
1975年,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正式院士。
1979年12月,在蘇聯入侵阿富汗後,施瓦茨成立“阿富汗國際局”(IBA,International Bureau for Afghanistan),擔任主席,譴責蘇聯的侵略。
1980年,離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加入巴黎第七大學。
1983年,從巴黎第七大學退休。
2002年7月4日,在法國巴黎逝世,享年87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洛朗·施瓦茨的工作為偏微分方程的理論研究開闢了新的道路。1944年至1945年間,他提出了分布理論,成功解決了長期困擾數學界的Heaviside函式和Dirac的δ函式這兩個問題。他的的分布理論在此後數十年里推動了數學分析的發展,啟發了後來的數學家,如1962年獲得菲爾茲獎的Lars Hörmander。這一理論為現代數學分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等領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 出版著作
出版時間
著作名稱
出版機構
1950年
《分布理論》(Théorie des distributions)
赫爾曼(Hermann)出版社
1981年
《法國的教育和科學發展》(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France)
——
1997年2月
《一個與世紀抗爭的數學家》(Un Mathématicien aux prises avec le siècle)
雅各布·奧迪爾出版社(Editions Odile Jacob)
參考資料:
  • 學術交流
大會發言人
演講時間
大會名稱
1949年
第一屆加拿大(溫哥華)數學大會
1950年
國際數學家大會
1954年
英國數學學會全體會議
參考資料:

人才培養

  • 學生培養
洛朗·施瓦茨培養的傑出學生包括伯納德·馬爾格朗日、雅克-路易·利翁斯、弗朗索瓦·布呂阿、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
畢業時間
學生姓名
畢業學校
1953年
Alexander Grothendieck
亨利·龐加萊大學第一校區
1954年
Jacques-Louis Lions
亨利·龐加萊大學第一校區
1955年
Bernard Malgrange
亨利·龐加萊大學第一校區
1957年
Georges Glaeser
亨利·龐加萊大學第一校區
1958年
J. François Treves
巴黎第四大學—索邦大學
1963年
André Martineau
巴黎大學
1963年
Martin Zerner
巴黎高等師範學校
1965年
Paul Krée
巴黎大學
1969年
Louis Boutet de Monvel
巴黎大學
1969年
Henri Hogbe-Nlend
波爾多第一大學
1969年
Erik Thomas
巴黎第十一大學奧賽分校
1971年
Andre Unterberger
巴黎第七大學
1973年
Bernard Maurey
巴黎第七大學
1976年
Bernard Beauzamy
巴黎第七大學
1977年
Gilles Pisier
巴黎第七大學
1981年
Ali Ustunel
巴黎第六大學皮埃爾和瑪麗居里分校
參考資料:
  • 研究理念
洛朗·施瓦茨認為:“要想在數學領域有所發現,就必須克服禁忌和打破傳統。如果你不敢於顛覆,就無法取得進步。”(To discover something in mathematics is to overcome an inhibition and a tradition. You cannot move forward if you are not subversive)。

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50年
菲爾茲獎
國際數學家大會
1955年
巴黎科學院獎
巴黎科學院
1960年
洪堡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洪堡大學
1962年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1964年
巴黎科學院獎
巴黎科學院
1972年
巴黎科學院獎
巴黎科學院
1975年
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法蘭西科學院
1981年
隆德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隆德大學
1981年
特拉維夫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特拉維夫大學
1985年
蒙特婁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蒙特婁大學
1993年
雅典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雅典大學
參考資料:

社會任職

1985年至1989年,洛朗·施瓦茨擔任法國大學評估委員會主席。

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洛朗·施瓦茨出身於猶太家庭,父親Anselme Schwartz是一名外科醫生,母親Claire Debré是一位拉比的女兒。洛朗·施瓦茨的父母都是無神論者,並將孩子們培養成無神論者。母親那邊的家族中有許多傑出人物,如母親的兄弟Robert Debré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創始人,表兄Michel Debré曾任法國總理。數學家Jacques Salomon Hadamard與母親Claire Debré的母親的一個姐妹結婚。兩個弟弟Daniel(1917年出生)和Bertrand(1919年出生)。
  • 成長教育
洛朗·施瓦茨11歲時患小兒麻痹,雖然幾個月後康復,但此後體質一直較弱。洛朗·施瓦茨中學時期在數學、希臘語和拉丁語方面表現出色,曾在全國拉丁語競賽中獲第一名,翻譯競賽中獲第四名。面臨是學習古典語言還是數學的抉擇。
洛朗·施瓦茨在母親和舅舅的建議下,放棄拉丁語,選擇學習數學和哲學,並在這兩個科目的高中會考中都取得好成績。洛朗·施瓦茨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師從世界頂尖數學家。深受機率論和泛函分析大師Paul Lévy的影響。
  • 婚姻家庭
洛朗·施瓦茨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期間愛上了Paul Lévy的女兒Marie-Hélène,1935年訂婚,1938年結婚。1953年,洛朗·施瓦茨的妻子Marie-Hélène獲得巴黎大學博士學位,論文由Georges Valiron擔任答辯人,10年前他也是Laurent Schwartz的論文答辯人。
1943年,洛朗·施瓦茨的兒子Marc-André出生,後來成為作家和詩人,1971年自殺身亡。1947年女兒Claudine出生,後來成為數學家,1971年與數學家Raoul Robert結婚。
  • 興趣愛好
洛朗·施瓦茨酷愛收集蝴蝶標本,一生收藏了2萬多個標本。
  • 政治活動
洛朗·施瓦茨大學期間參與左翼政治活動,支持共產主義和托派,後對史達林和蘇聯感到失望。洛朗·施瓦茨反對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軍事行動,簽署了“121人宣言”,支持軍人不服從命令。因此被取消在理工學院的職位。
洛朗·施瓦茨反對美國介入越南戰爭、蘇聯入侵阿富汗和俄羅斯對車臣的戰爭。洛朗·施瓦茨的政治立場導致兒子Marc-André遭法國民族主義者綁架,留下終身創傷,最終自殺身亡。

人物評價

洛朗·施瓦茨是一位善於運籌帷幄的思想家,不僅在數學領域,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他是一位偉大的溝通者,吸引了大量聽眾,向他們傳遞研究的芳香、教學的快樂以及自由的珍貴。與他的思想交流永遠不會令人感到枯燥。他秉承了法國偉大的自由主義傳統(Laurent Schwartz is a strategist of ideas, withinmathematics and without. He is a great communicator who has drawn huge audiences and conveyed to them the fragrance of research, or the joyof teaching, or the value of freedom. His is a mindwhose company is never dull. He belongs to thegreat libertarian tradition of France)。(美國數學學會評)
他(洛朗·施瓦茨)善於清晰、準確地闡述,是這方面的大師(he is a master of clear, precise exposition)。(英國數學家George Temple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