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田瀝村

洋田瀝村

洋田瀝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立新社區,位於東城街道南部,相鄰犬眠嶺村火煉樹村,距東城街道辦事處約3.5千米。2015年末,洋田瀝村戶籍人口609人。

明朝,洋田瀝村屬東莞縣文順鄉。清朝,屬捕廳。1999年,屬立新行政村。2002年,屬東城街道立新社區。

2015年,洋田瀝村有工業區2個,企業9家,涉及五金製品、鞋材、皮具、電子等行業,廠房出租面積7.3萬平方米,月租金收入51.5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銀行存款利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洋田瀝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立新社區
  • 地理位置東城街道南部
  • 電話區號:0769
  • 郵政編碼:523900
  • 人口數量:609 人(截至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文體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明朝,洋田瀝村屬東莞縣文順鄉。
清朝,屬捕廳。
民國時期,屬第七區同沙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二區同沙鄉。
1952年,屬第二區同治鄉。
1953年,屬第一區同治鄉。
1958年,屬附城人民公社同治大隊。
1983年,屬附城區立新鄉。
1987年,屬東莞市附城街道立新管理區。
1999年,屬立新行政村。
2002年,屬東城街道立新社區。

行政區劃

洋田瀝村為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立新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立新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00302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洋田瀝村,位於東城街道南部,相鄰犬眠嶺村火煉樹村,距東城街道辦事處約3.5千米。
洋田瀝村

地形地貌

洋田瀝村地處丘陵,平均海拔較低。

人口

洋田瀝村世居村民主要姓氏為張、謝、韓姓。2015年末,洋田瀝村戶籍人口609人,其中男292人,女317人;80歲以上20人,最年長者91歲(女);海外留學人員3人。外來暫住人口24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5人。

經濟

洋田瀝村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植花生、玉米、甘蔗、木薯、芋、菸葉、黃麻、蔬菜等作物。2015年,洋田瀝村有工業區2個,企業9家,涉及五金製品、鞋材、皮具、電子等行業,廠房出租面積7.3萬平方米,月租金收入51.5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銀行存款利息等。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5年末,洋田瀝村有籃球場1個、公園1座、老人活動中心1個。

基礎設施

1965年,洋田瀝村通電,1979年通電話,1996年通網際網路,1997年通自來水,200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

交通運輸

洋田瀝村有省道莞長路、縣道新源路、鴻福東路經過該村。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相傳宋朝中期立村,因村後有個圓頭山,山下水田連片,故取名“園頭瀝”,為書寫方便,“園”改為“元”。立村初期分上、中、下三坊,因下坊村前有一棵古榕樹,稱為“榕樹下坊”。因村前山坑田似海洋,故得名。
  • 本地方言
洋田瀝村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東城話。
  • 傳統民居
洋田瀝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存170座。主要為泥磚瓦房,約建於20世紀20年代,占地面積約1.19萬平方米。
  • 碑刻
洋田瀝村代表性碑刻有“立新革命烈士紀念碑”,立於1999年,坐落於立新社區為民國小旁。
  • 歷史事件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15日,國民黨軍隊進犯洋田瀝村,蔡壽、范志強等率領犬眠嶺、橫嶺民兵分頭阻擊敵人,與敵苦戰一整天。
1958年冬,由莞城至大嶺山公路出入口通洋田瀝、犬眠嶺村道擴建工程動工。
1961年夏,立新缺乏糧食(平均每人每月4.85千克谷),導致水腫病流行,患者數十人,洋田瀝病死2人。
1966年秋冬季,立新腦脊髓膜炎流行,患者多人,洋田瀝病死1人。
1980年,洋田瀝村規劃土地50畝建設新村。
1997年,洋田瀝村規劃80畝土地建設新村第二期工程,1998年開始動工興建,1999年後逐步竣工投入使用。
2001年,改造擴建由莞長公路通洋田瀝、犬眠嶺的公路,鋪設混凝土路面,取名新源路。
2003年4月30日,洋田瀝村發生煤氣爆炸事故,炸傷3人,重傷1人,損壞房屋2間。

地方特產

洋田瀝村有荔枝、龍眼、橙橘、白欖、烏欖、杭果等特色農產品,還有冬團、艾角、鹹粽等特色食品。

榮譽稱號

2006年12月,洋田瀝村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