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杞坑村

洋杞坑村

洋杞坑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立新社區,位於東城街道東南部,距東城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毗鄰洋田瀝村舊錫邊村犬眠嶺村,轄區面積約1平方千米。2015年末,洋杞坑村戶籍人口366人。

明朝,洋杞坑村屬東莞縣文順鄉。清朝,屬於捕廳。民國時期,屬第七區同沙鄉。1999年,屬立新行政村。2002年,屬東城街道立新社區。

2015年,洋杞坑村經營行業涉及編織、印刷、電器、五金、服裝、加工等。有企業約30家,私人個體工商戶60多家,集體廠房面積3萬多平方米。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銀行存款利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洋杞坑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立新社區
  • 地理位置東城街道東南部
  • 電話區號:0769
  • 郵政編碼:523900
  • 人口數量:366 人(截至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明朝,洋杞坑村屬東莞縣文順鄉。
清朝,屬於捕廳。
民國時期,屬第七區同沙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二區同沙鄉。
1952年,屬第二區同治鄉。
1953年,屬第一區同治鄉。
1958年,屬附城人民公社同治大隊。
1983年,屬附城區立新鄉。
1987年,屬東莞市附城街道立新管理區。
1999年,屬立新行政村。
2002年,屬東城街道立新社區。

行政區劃

洋杞坑村為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立新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立新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00302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洋杞坑村,位於東城街道東南部,距東城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毗鄰洋田瀝村舊錫邊村犬眠嶺村,轄區面積約1平方千米。
洋杞坑

地形地貌

洋杞坑村地處低山丘陵地帶,平均海拔較低。

人口

2015年末,洋杞坑村戶籍人口366人,其中男186人,女180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2歲(女)。外來暫住人口8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4人。

經濟

洋杞坑村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植花生、玉米、甘蔗、黃麻、蔬菜等作物,盛產荔枝。1992年,隨著工業化的深入,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洋杞坑村經營行業涉及編織、印刷、電器、五金、服裝、加工等。有企業約30家,私人個體工商戶60多家,集體廠房面積3萬多平方米。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銀行存款利息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5年末,洋杞坑村有國小1所(為民國小),幼稚園1所(親親寶貝幼稚園)。

文體事業

2015年末,洋杞坑村有籃球場1個,公園1座,老人活動中心1個,文化活動室1間。

基礎設施

1965年,洋杞坑村通電,1993年通自來水、通電話,1996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2000年通網際網路。

交通運輸

洋杞坑村有國道莞長路經過該村。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洋杞坑村始建於唐朝末年,因楊姓村民聚集定居而成村落。建村時,因村前山坑田多種枸杞菜,村民多姓楊,故稱“楊杞坑”,後楊姓遷移外地,李潛隱明初時從南雄珠機巷遷移此地生活,人丁日趨興旺,因坑田似海洋狀而改名為“洋杞坑”。
  • 本地方言
洋杞坑村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東城話。
  • 傳統民居
洋杞坑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存約100座,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絕大多數破損,部分保存良好,有兩座有人居住。村中有李氏宗祠,始建於明朝,占地面積150平方米。
  • 歷史事件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篁村土匪頭張玉章出動100多人到洋杞坑搶劫財物,遭到抗日民兵抵抗。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1月中旬,數百偽軍到洋杞坑村圍剿抗日游擊隊,攻入村莊大肆劫掠,遭到抗日民兵抵抗。 
1961年夏,洋杞坑缺乏糧食(平均每人每月4.85千克谷),導致水腫病流行,患者數人,病死1人。

地方特產

洋杞坑村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等,特色傳統食品有荔枝幹、龍眼乾、艾角、鹹丸、鹹粽等。

榮譽稱號

2006年12月,洋杞坑村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