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洋後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南平市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99
- 面積:11446公頃
- 人口:5769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閩H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自然資源,農林資源,礦產資源,水力資源,節日慶祝,經濟發展,
基本概況
原省道309線(也稱南古線)橫貫全境,距南平市區62公里,距省城福州180公里。
洋後鎮轄10個行政村,55個自然村,75個村民小組,居民多為漢族,有少數畲族,大部分屬建甌語系,個別村屬閩中、閩西語系。平均海拔290米,年降雨量1700毫米,無霜期330天以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洋後鎮
歷史沿革
洋後鎮歷史悠久。明洪武元年(1368年)屬遵教里,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沿用明代舊制,民國23年屬第四區遵教鄉,民國25年屬第三區,稱遵教鄉,民國35年屬遵福鄉,1949年屬第二區遵福鄉,1950年稱洋後鄉;1958年屬飛躍(大鳳)人民公社,稱洋後管理區,1961年成立洋後公社;1984年改洋後鄉;1993年撤鄉建鎮。鎮政府駐洋後村,以駐村定名。鎮內山清水秀,風景秀麗,鬱鬱蔥蔥的森林有效地保護了水土資源。有被冠之為“小桂林”的三井風景地,有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太保廟、東嶽寺,有紀念1948年為中國解放事業而貢獻自己生命的41位革命人士建造的革命紀念碑。
自然資源
農林資源
洋後鎮資源豐富。耕地面積10731畝,林地面積127319畝,其中:有林地117348畝;林木總蓄積量379417立方米,其中用材林220737立方米,防護林136722立方米,特用林12781立方米,疏林地143立方米,散生木8845立方米,四旁樹189立方米。現有茶果園16670畝,毛竹近2.5萬多畝,盛產油柰、雪柑、香菇、筍乾等土特產品。全鎮逐漸形成了以木材加工、筍竹製品加工、水電開發為主的三大支柱產業。鎮內骨幹企業匯雄鐘錶有限公司、松鶴板業有限公司、閩鮮食品有限公司等,主要產品有松木VCD架、工藝木鐘、“松鶴”牌膠合板、竹膠板、清水筍罐頭和小包裝的苦筍、小徑筍,遠銷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深受國內外客商的歡迎。
礦產資源
洋後鎮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在王乾村、中洋村發現有鐵、輝綠岩,在大演村、良坑村發現有鉛鋅礦等礦產資源,經地質勘探專家勘測、評價,認為洋後鎮的礦產資源品位較好,且有一定的儲量,具備規模開採價值。
水力資源
洋後鎮素有“小水電之鄉”的美譽。境內四條小溪縱貫全境,水電資源極為豐富,現已開發建成大祿電站、新田電站、三井電站、下坪洋電站、魚跳電站、山羊坑電站、白石溪電站、橋下電站、溪邊電站等九座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9945千瓦,年發電量達4200萬度。正在開發的有上良坑電站、良坑電站、清水溪電站,這些電站建成後,全鎮裝機容量可達11340千瓦,年發電量4700萬度,為該鎮人民生活、工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電力。
節日慶祝
農曆正月十三晚上,茫盪鎮筠竹村村民舞起自製的獨橋燈,一獨特的方式慶祝一年一度的佳節。
經濟發展
2006年,洋後鎮以“以人為本,求真務實,共建和諧新洋後”為工作思路,重點抓好水電業、竹木加工業、食品加工業、竹業、果樹業、畜禽業、旅店業、社會公益事業等八大產業。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2.0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8223萬元,工業總產值11277萬元(規模工業總產值2950萬元) ,財政總收入2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35元,計畫生育率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