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洋縣古稱洋州,洋州鎮由而此得名。2015年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改為今名。
東周屬蜀。
秦歸漢中城固縣。
唐為洋州州治所在。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後,為洋縣五鎮之一。
1949年12月,設城關區人民公署,駐地縣城丁字街。
1964年12月,設立城關鎮。
1968年,城關鎮人民委員會變更為城關鎮革命委員會。
1981年1月,改為城關鎮人民政府。
1984年5月,將城關公社併入城關鎮,轄4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
1986年10月,遷址洋州北路12號。
1996年6月,將原紙坊鄉併入城關鎮並更名洋州鎮,轄5個社區、13個行政村。
2011年7月,貫溪鎮併入洋州鎮。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洋縣白石鎮、四郎鎮、洋州鎮,設立洋州街道辦事處和紙坊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轄東街、南街、西街、北街、紙坊5個辦事處,東城、東街、南街、西街、北街、青年路6個社區,東嘴、西南壩、鞏家槽、紙坊街、李家村、草壩、周家坎、文同村、白鶴、東聯、平溪、貫溪、龍泉、梁家村、雲陽、何家村、木瓜園17個行政村;下設23個居民小組、16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洋州街道下轄9個社區、10個行政村。辦事處駐唐塔北路12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洋州街道地處洋縣西南部,東與
龍亭鎮接壤,東南與
黃安鎮隔漢江相望,南瀕漢江與
磨子橋鎮相接,西北與
戚氏街道毗鄰,北連
四郎鎮,東北與
白石鎮、龍亭鎮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千米,總面積5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洋州街道地處平川丘陵結合部,地勢北高南低。最低點位於西南壩,海拔430米。
氣候特徵
洋州街道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溫和濕潤。多年平均氣溫14.6℃,極端最低氣溫-10.1℃(2003年12月),極端最高氣溫38.2℃(2002年7月)。年平均日照時數1800.0小時,無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
水系水文
洋州街道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河流儻水河,自北向南匯入漢江。
自然災害
洋州街道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等。乾旱主要發生在春秋季。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炎熱多雨的夏季。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轄區總人口8285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5262人,城鎮化率54.6%。另有流動人口21000人。總人口中,男性43839人,占52.9%;女性39020人,占47.1%;14歲以下9943人,占12%;15—64歲58001人,占70%;65歲以上14915人,占18%。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人口出生率9.6‰,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79.7人。
經濟
綜述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財政總收入1900萬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00萬元,比上年增長58%。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730元/月,比上年增加80元。
第一產業
2011年,洋州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1.98億元,比上年增長4.8%。農業耕地面積3.527萬畝;林地面積4200畝。
洋州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洋州街道糧食生產13010噸,其中水稻8005噸,小麥1723噸。
洋州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2011年,洋州街道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11萬畝,產量1859噸;蔬菜種植面積2.25萬畝,產量82240噸。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累計造林1.36萬畝,其中防護林1650畝,經濟林92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3.5萬株,林木覆蓋率22.57%,活立木蓄積量41359立方米。2011年,洋州街道水果種植面積8000畝,產量4370噸,主要品種是梨。
洋州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洋州街道生豬飼養量7.19萬頭,年末存欄3.4萬頭;家禽飼養量17.4萬羽,上市家禽9.45萬羽。2011年,洋州街道畜牧業總產值633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2%。
第二產業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有村級集體企業12個,其中機械加工製造企業2個,建築建材企業6個,服務業4個;私營企業26個。2011年,洋州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6.1億元,比上年增長21%。境內有縣級有機產業園1個。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有商業網點503個。2011年,洋州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2億元,比上年增長20%。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27億元,比上年增長27.6%。
2011年,洋州街道報紙、期刊累計發行7200份(冊)。固定電話用戶7000戶,行動電話用戶15000戶,寬頻接入用戶13000戶。
交通運輸
洋州街道境內有
京昆高速公路、
108國道兩條公路幹線穿境而過。京昆高速公路在境內7千米,108國道在境內8千米,縣級貫長公路在境內3千米,通村公路62條總里程79千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08年6月,洋州街道桿架花焰火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有幼稚園26所,在園幼兒2320人;國小7所,在校生482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2所,在校生1963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中1所,職業中學1所。2011年,洋州街道教育經費達372萬元,比上年增加36萬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3個,其中鎮醫院2所,村級衛生所31個。病床35張,固定資產72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7人,其中執業醫師38人,註冊護士1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94人。2011年,洋州街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89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洋州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2581戶、人數4573人,支出1097.52萬元,比上年增長40%,月人均200元,比上年增長40%;城市醫療救助30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739戶,人數2197人,支出284.19萬元,比上年增長40%,月人均3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人,支出1.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戶27人,支出8.1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30人,支出11.1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48人次,支出5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3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04.1萬元。新增就業333人,有4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登記失業人員1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9413人,比上年增加2202人,參加失業保險48人,參加生育保險60人,全年共有14414人,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全街道2011年參加新型養老保險22481人。
歷史文化
開明寺塔
開明寺塔亦稱關寺塔,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洋州街道境內,地處開明廣場中心,始建於唐開元中(約727年),宋慶元元年(1195年)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為叢林。
開明寺塔高13層,計27.33米,為方形單層多檐式磚塔,塔身北面正中設券門,內辟方形小室,長寬各1.5米,室牆內壁之上於轉角處施迭澀磚,將室牆頂部收縮成八邊形,其上砌井口枋一層,枋上每邊各隱出散斗兩個,斗上又迭澀向上逐步收縮,至頂形成一個小八角形的小穹窿,每邊寬10厘米。塔的外觀,在方形基座上更立須彌座式的台基一重。束腰每面作壺門8個,台基上部向內用迭澀收進5層,塔身亦用菱角牙子與迭澀合砌成塔檐,各層間自下而上逐層縮小至頂,復以半圓形的復缽及八邊形的剎柱和寶蓋;自第二層以上塔身各面設 佛龕52個,及方形單層小塔100個,佛龕之間雕有龍鳳壁畫,佛龕內有石雕佛像,各層塔檐角上均有風鈴。整體建築古樸雄峻,結構精緻優美。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朱䴉梨園景區
朱䴉梨園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洋縣縣城以北牛頭山山麓,依山而建,由朱䴉梨園、朱䴉生態園和現代農業觀光園組成,占地387公頃。
朱䴉梨園由“一軸兩核五區”構成:一軸即山脊觀光軸,兩核分別為翠湖、酈湖兩個水體景觀核心,五區為現代園藝景觀區、人文景觀交融區、朱䴉生態科普區、山林康體健身區和梨園農家風情區。現已成為洋縣市民休閒、娛樂、健身的主要場所,也是洋縣獨具特色的“會客大廳”。景區地處亞熱帶季風區,一年四季,山明水秀,景觀各異。 2010年3月,洋縣朱䴉梨園景區第一屆梨花節成功舉辦,同時梨園景區開園。
朱䴉生態園位於洋縣城北3千米草壩村,占地1.5公頃,是集科研、教學、觀賞、保護為一體的野生朱䴉救護飼養繁育基地。園內有日本國投資的朱䴉宣教館,集影視廳、圖片展覽室、秦巴山區動物標本館為一體。建有近萬平方米的朱䴉野化馴養大網,遊客隨時能在這裡一睹朱䴉的靚姿。生態園有飼養籠舍30間,1000多平方米,累計人工繁殖飼養朱䴉1000餘只。經過保護與繁育,全國朱䴉數量已逐漸達近2000隻,其中有野生種群700餘只。
朱䴉現代農業觀光園是集有機農業種植、農業科技實訓、遊客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基地,是景區現代農業觀賞體驗的重要場所。園內建成了自動控溫高規格陽光板大棚,實施水培懸空紫薯示範、工廠化苗木繁育。園內種植有美國黛紅櫻桃,夏黑、龍眼葡萄,有機紫紅薯等有機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