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曲河

洄曲河

古代流經河南省上蔡縣的一條河流。今名“枯河”,已斷流。古代的洄曲河從偃城縣流出,至今上蔡縣華陂鎮西馬莊入上蔡境,流經華陂、西洪、小岳寺、朱里、東岸、崇禮、楊集等七個鄉鎮,由楊集鎮謝莊村東出境,入項城縣境,再由項城縣新橋鄉的曹小莊入泥河,最後匯入淮水。今天,在上蔡縣的東岸鄉東岸村,還有一池塘,即古代洄曲河故道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洄曲河
  • 別稱:枯河
  • 所屬水系:汝河
  • 地理位置:河南省
  • 流經地區:偃城縣、上蔡縣、項城市
洄曲河介紹,洄曲河歷史,

洄曲河介紹

根據《水經注》的記載,洄曲河乃是“汝水枝津”。也就是說,它是從汝水中分流出來的(這裡所說的汝水是指當時偃城縣境內的全部北汝河,即今漯河市的沙河)。因分流的這個地區當時叫洄曲,故有洄曲河之稱。這條河從偃城縣流出,至今上蔡縣華陂鎮西馬莊入上蔡境,流經華陂、西洪、小岳寺、朱里、東岸、崇禮、楊集等七個鄉鎮,由楊集鎮謝莊村東出境,入項城縣境,再由項城縣新橋鄉的曹小莊入泥河,最後匯入淮水。這就是古代的洄曲河。
洄曲河的“洄曲”二字,在《辭海》里做了如下注釋:(1)“洄曲,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漯河市沙河與澧河匯流處。”這正好是洄曲河從汝水分流的地方。(2)“洄曲是水迴旋而流之意。”這個解釋正符合了洄曲河在上蔡縣境內的水流狀況。洄曲河入上蔡境後,確實有很多“迴旋而流”的河道,“S”形的對頭彎道多得無計其數,以致造成了兩地河道距離比直線距離超出好多倍。有民諺和傳說可以說明。民諺云:“西岸(在今西洪鄉朱集村西北)到東岸(今東岸鄉政府所在地),旱路四十五(里),水路一千三;傳說是:當年漢劉秀被王莽兵追至朱里,劉秀派人問此去東岸有多遠,被問者答,旱路十八(里),水路一百八。這兩種說法冾巧印證了當今“枯河”故道的彎曲狀況。

洄曲河歷史

洄曲河是古代的一條運河。清·康熙年間邑人張沐所篡的《上蔡縣誌》記載:“枯河(即洄曲河)自縣西北起,蜿蜒經東岸、崇禮、楊集東,入項城界。”清·宣統三年修成的《項成縣誌》也記載:“虹河(即洄曲河),為舊志西漢河(運河的別稱),又俗曹魏運河”。所謂運河,《辭海》里解釋說:“運河,人工開挖的水道,用以溝通不同河流、水系和海洋,連線重要城鎮和工礦區,發展水上運輸……”洄曲河是連線汝水和泥河的一條水道,從古代發展水上運輸這一點來看,是功不可沒的。以下幾點足以證明,洄曲河作為一條運河,曾經有過輝煌的船泊通航史。其一,根據上蔡地名考證,今華陂鎮的史彭村古名為報載村(報載即是報名載貨的意思,按現代的新詞就是“報關通商”);朱里鎮段寨西古名為航寨(即航運之寨),均因航船運輸而得名。據說,西洪的西岸村和東岸集當年均為洄曲河上的重要碼頭,因其所處該河的方位而得名。其二,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興修水利及以後挖沙建房時,曾經在華陂、東岸、崇禮等多處挖出很多船桅桿、船幫以及船釘等與船有關的遺物。其三,據1988年前後上蔡縣文化局對上蔡縣文物普查結果稱,“洄曲河兩岸有大量的古蹟分布,並挖掘出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很多與船泊航運有關。”其四,這一帶歷來傳說:當年周郝王運糧時,一次能載數十擔,說明當時船的運載能量已相當可觀。由此可以想像當年洄曲河上船來船往、兩岸商賈雲集的繁華景象。
洄曲河的乾枯始於元代。原因是洄曲河因河沙淤積,年久失修,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加之彎道過多,逢汛期行洪較慢,汝水暴漲的時候,漫堤而流的現象十分嚴重,致使沿河流域百姓深受水害之苦。又因不斷發展的陸路交通,人們逐漸意識到這條河水患之弊已大於運河之利。到了元至正年間,洄曲河從汝水流出地改道入沙潁河。若干年後,此河便慢慢枯乾。枯乾後,上蔡境內叫“枯河”,項城境內叫“虹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