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刀

泰雅刀

泰雅刀也叫銅門刀,統稱番刀,來自台灣高山族文化。男嬰誕生時,長輩便贈送一把番刀,刀身較寬,刀尖上翹,刀背在靠近握把處有一明顯突起,從刀前部鋒刃的位置看去,實際比感覺到的要更為靠下,這樣在握持時刀前部略微向下,重心靠近刀前部。劈砍時順手、自然。番刀刀柄呈前細後粗的圓筒形,外型簡潔實用,直接用鐵片卷與刀身末端鍛合在一起。番刀的單面刀鞘是用一整塊木料鑿制而成,鞘室全部暴露在外,鞘身兩側邊緣打有若干對小孔並穿有鐵線,防止刀身插入後脫落。當溫度較低時,沾上動物油脂後較容易凝結在鞘內,這時可以讓刀身在鞘內來回摩擦,波動在單面刀鞘上的鐵線縫隙間。會去除表面凝固物。此外,台灣島內多雨、潮濕,單面刀鞘鞘內則不易積水,雨水可以順勢流下。刀鞘的圖飾:有圖騰特徵的百步蛇、梅花鹿及幾何形紋、野豬、山花等組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雅刀
  • 外文名:The Atayal knife
  • 別稱:銅門刀
  • 來源:台灣高山族文化
  • 分類:文化
泰雅人,文化習俗,文化保護,

泰雅人

泰雅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人口6.4萬多,占高山族全部人口的23.5%,是高山族中第二個大族群。居住於120個村落。原先居住在台灣西部平原,後因環境壓力,逐步移居山區,主要分布於台灣北半部,如台北縣的烏來鄉,桃園縣的復興鄉,新竹縣的尖石鄉、五鋒鄉、苗栗縣的泰安鄉,台中縣的和平鄉、南投縣的仁愛鄉、信義鄉、花蓮縣的秀林鄉,宜蘭縣大同鄉、南澳鄉等。該族群下分泰雅和賽德克兩個亞族群。泰雅亞族又分西住堡群、大(山+科)(山+坎)群、大湖群、西開利克群;賽德克亞族也分東、西兩個群落。該族群有鯨面、文身的風俗。男善狩獵、女善紡織,行從夫居.
(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了布農人、魯凱人、排灣人、卑南人、邵人、泰雅人、雅美人、曹人、阿美人、賽夏人等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台灣省民族的總稱。)

文化習俗

對原住民中的男性來說,整個生命歷程都與番刀不可分割。男嬰誕生時,長輩便贈送一把番刀,等到長12歲以後,才可有佩刀使用的資格,外出時必佩帶一把番刀,用以打獵、伐木和防身自衛,片刻不離身,直至生命的結束。番刀是原住民漁獵和生活的必備工具,只要攜帶一包火柴、一包和一把番刀,便可以在山林中生活數十天。
泰雅刀

文化保護

台灣原住民部落里,從事傳統的手工制刀師傅已寥無可數,據所知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尚有好幾位師傅從事、推動傳承泰雅文化的艱鉅工作。他們是傳承泰雅文化的第一線默默耕耘工作者,並不是政府官員或民間團體所成立的文化保存工作組織,他們長期對本族文化的關懷與執著,是無法用幾百個字形容的。
泰雅刀
隨著島內生活的現代化,番刀的打制和使用這一高山族原住民的傳統技藝,也正面臨著消失的危險。不過目前台灣很多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正在致力於蒐集整理和保留這一傳統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